•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富阳好家风!六字祖训让她坚定信念助力“拥江发展”
  • 富阳好家风!六字祖训让她坚定信念助力“拥江发展”

    时间:2017-11-18 10:57:00  来源:  作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秦望区块的有机更新,对富阳而言有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意义,今天的舍小家顾大家,正是关乎明天富阳和子孙后代的百年发展大计。”这是申屠孟瑛主动请缨,向政府递交“愿为拥江发展立首功申请书”中写到的。

    她的这一举动,瞬间在富春大地炸开了锅,一举成为拆迁户中主动支持富阳拥江发展的“第一人”,为政府攻坚群众思想工作撕开了一个“口子”。之后,她租下房子随时配合政府搬迁,楼上楼下串门劝说邻居签下申请书5份;发动整栋楼12户配合政府顺利完成测量工作;将自己经营的诊所作为解疑答惑的“第二阵地”,帮助政府接待、答疑拆迁户100余人……

    富阳好家风!六字祖训让她坚定信念助力“拥江发展”

    一套婚房,居住了11年,情感上自然有着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是什么让她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让她有如此胆识与魄力,又是什么让她具备了超脱的胸襟与情怀?

    大义之举,源于祖训

    “我家的祖训是博学、仁爱、济世,到我这一代已是第六代了,在大义面前,我祖上几代人向来有顾全大局的传统思想……”。申屠孟瑛告诉我们,先祖申屠氏,字文公,181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生于富春屠家村(现东梓关村),为其申屠氏医家老祖。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文公游医于湖南一带,正赶上湖南新宁农民在青莲教首领雷再浩的率领下聚众起义。期间,文公以郎中之名,无论是义军还是官兵,私下奔走、就地取材,治愈外伤人员十余人。

    不料被人诬告“通匪之罪”,清政府衙役将其抓于县衙大堂审问:“你私通敌匪,还为他们治疗伤兵,就不怕掉脑袋吗?”,公曰:“吾一介郎中,然知博学、仁、济之道,不论贫贱富贵、高低尊卑,皆当治,乃真之良医,谓修大医成大德之为,且之本分。医者,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但存大慈恻隐之心,行事坦荡,何惧哉?”(摘自清版《申屠氏族谱》)。因“通匪”证据不实,文公被衙役草草打了十个大板,便逐出衙门。

    从此,“博学、仁爱、济世”便成了申屠氏的家训,代代相传。因此才有了之后申屠泉武“饿己腹舍他人”、申屠锡圣“带领乡民抗山匪”、申屠加连“深入山区义诊”、申屠雨田“舍弃大医院回乡济民”等众多被当地群众脍炙人口的佳话和为人赞道的感人事迹。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申屠氏后人凡到成年之际,均会行“成人礼”,该礼法一直沿袭至今,以此铭记祖训,大义先行。申屠孟瑛正是历经家训的长期鞭策,耳濡目染深受祖辈良好家风的熏陶,恰恰是助力“拥江发展”的义举根源。

    富阳好家风!六字祖训让她坚定信念助力“拥江发展”

    中医思想,贯通祖训

    “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深感中医之博大精深,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中医思想,既可用于施治,救死扶伤;亦可用于施政,富国民强。”。这是其父申屠雨田对申屠孟瑛的谆谆教诲,恰恰与申屠氏祖训思想不谋而合,更是申屠孟瑛义举之行的精神源泉。

    面对,新华网、都市快报、富阳日报、富阳电视台等众多中央至地方媒体对申屠孟瑛之义举的关注与报道,来自社会的舆论难免不同。尽管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支持,甚至以她为学习的榜样,但也存在一些不知情的网民,信口雌黄、妄加非议,有认为是政府的“托”,收了政府的好处;有猜测申屠孟瑛不会租房子,一定有其他住处;也有人认为是“作秀”……。

    面对种种杂音的出现,申屠孟瑛并没有后悔、更没有泄气,只是淡然处之,一笑而过。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助力“拥江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现在的人,虽然比起过去物质充裕了,但精神开始匮乏,少了大局观意识和奉献精神,希望我这么做,可以唤醒更多人来弘扬正能量。”

    申屠孟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之后她主动将自己经营的诊所,作为与拆迁户解疑答惑、思想沟通的“第二阵地”。因她的诊所是其父申屠雨田传承给她的,在富阳已经营了30余年,该片区的老百姓对其和他父亲的为人向来颇有好感,群众思想的解惑工作,相对左右逢源。

    “我就相信你们俩父女的话!”这是她与66岁父亲在跑拆迁户过程中,熟悉他们的拆迁户所说的话。尽管俩父女每日顶着大太阳,在政府毫不知晓的情况下,汗流浃背走门串户做思想工作,签订申请书5份,20余户在思想上对政府开始逐渐理解、支持。

    “你们生意不做了,供茶、供水、还供西瓜,有工资不?……”有邻居看到诊所内,每天进进出出一群人围坐着,询问这、询问那,忍不住笑道。的确,拆迁户成群结队的到诊所咨询拆迁事项,难免影响了诊所的正常经营,特别是起初两周,诊所每日平均收益还不到100元,甚至有几日纯粹“空档”。但两父女依然无怨无悔,始终坚定六字祖训:博学、仁爱、济世,应当刻于心、践于行。

    力行善举,弘扬祖训

    1965年,为响应中央批转卫生部《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申屠孟瑛的祖父申屠加连主动报名参加了东图联合医院,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名声传遍四乡八岭,老一辈到现在都还记得申屠加连的医济之恩。在那个红色年代,医疗条件落后、物资匮乏、医生紧缺,看病难已成常态,特别是山区的百姓看病更是难上加难。

    数年后,东图联合医院正式改名为“东图医院”,申屠加连主动离开医院,深入浙西山区,常年采药、义诊于桐庐、临安一带,深得地方百姓拥戴。“你爷爷特别客气,看完病就吃个便饭,叫我们也不用买药,直接带我们去山上采,也不肯收钱。”2015年,申屠孟瑛在踏寻其祖父行医足迹的过程中,家住桐庐分水山区的老百姓告诉她,申屠加连在山里一待就是个把月,除了每日采药外,帮助村民有病治病,没病就教村民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式,还随身带着一本简化版的手写“申屠氏家风故事”,走到哪,传播到哪。

    申屠孟瑛的“寻祖之行”,让她萌生了一个强烈想法“力行善举,弘扬祖训”。她与其父申屠雨田商量后,于2016年成立了雨田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民非机构),雨田之名是其祖父起之,意为“雨若甘露降世、田有万物复苏”,源于释家“福田花雨”之意,也是寄予了申屠加连对子孙后代“悬壶济世、行善积德”的期望。

    自民非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开设“承医堂”,默默与父亲深入农村开展义讲、义诊等各类公益活动100余次,以“全民以医立德、全民知医行善”的理念,一方面教农村百姓日常防病、自疗知识,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另一方面,广泛传播“博学、仁爱、济世”之祖训,将祖训与中医思想融会贯通,让更多的人力行善举,传播正能量。祖训精神也得以广为社会沿用,发扬光大。

    接下来,父女俩除继续助力、支持政府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外,他们还有一个梦想:希望可以牵手更多的医疗机构和致力于中医成长的医务志愿者,每年从收入中,抽出部分利润成立慈善基金,用于“助困、助学、助老、助残”,为打造“健康中国”贡献医务工作者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