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涨知识!这些四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你认识吗?
  • 涨知识!这些四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你认识吗?

    时间:2018-05-19 15:16:32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8日讯(记者 李慧颖)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你有没有去逛博物馆呢?你知道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吗?四川新闻网记者今日为大家梳理出四川各热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快来看看你的博物馆知识是否足够丰富。今天错过了逛博物馆的时间,明天是周末,可以继续噢!

    象首耳兽面纹铜(西周)(由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川博物院

    镇馆之宝 象首耳兽面纹铜(西周)

    象首耳卷体夔纹铜,1980年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此有盖,直口,方唇,双耳,圈足。盔形盖,饰四鸟形突棱,中饰夔龙,突棱恰成夔鼻。肩部饰立体长鼻象双耳,双耳间各铸一立体卷鼻象首。下腹部饰一兽形小耳。自颈部至圈足以扉棱将器体分为四组相同的纹饰,每组纹饰分上、中、下三段;肩上中间为一蟠龙,两边间以夔纹;腹部为卷耳大眼之夔龙,通体以云雷纹为地。该主体突出,布局对称,构成瑰丽繁缛的图案,颇为生动。扉棱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是盛酒器。彭县窖藏出土往往成对,大小、形制、纹饰大体相似,可视为列。列应与中原地区的列鼎制度相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东汉陶说唱佣(由四川博物院供图)

    镇馆之宝 东汉陶说唱佣

    该说唱俑于1982年7月出土于新都三河镇马家山崖墓,为红陶质地,体态矮胖,踞坐一墩上,整个身躯和头部微向左侧,收颈耸肩,头扎巾帻插笄,额有花饰。说唱俑上身赤裸,右手鼓捶高举,左臂环抱一扁圆鼓,双臂戴有饰物。下着长裤,赤足,右腿平抬而脚心向外,左腿曲于圆榻上。颅圆颧高,额前有数道皱纹,眯缝双眼,嘴半张作嬉笑状。而对于研究者来说,说唱俑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现代张大千仕女衾图轴(由四川博物院供图)

    镇馆之宝 现代张大千仕女衾图轴

    1946年张大千仕女衾图轴,纸,纵117,横47.3;裱243.5×59.8厘米,纸本,设色,绘仕女衾沉思。上有作者题七绝一首:“长眉画后尚惺忪,红豆江南酒面浓。别有闲情怪周,不将春色秘屏风。”“丙戌秋孟并题。天逸吾兄博笑。大千张爰”。钤白文方印“爰”,朱文方印“大千”二印。丙戌―1946年。

    [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石犀牛(由成都博物馆供图)

    成都博物馆

    镇馆之宝 石犀牛

    石犀牛长3.3米、高1.7米,重约8.5吨,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据文献记载,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期间,曾建造五头石犀,以镇压水精。这尊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头石犀之一还需进一步的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头石犀与李冰治水是一个体系的,兼具水则(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和镇水神兽的功能。它是中国石刻艺术史上最早的圆雕作品。

    太阳神鸟金饰(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镇馆之宝 太阳神鸟金饰

    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鸟头、爪较大,颈、腿长且粗,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啄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内页(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供图)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镇馆之宝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这部诗集为南宋淳熙年间刻本,二册,残存六卷。缺卷首,不知辑者、刊者为何人,编撰体例也甚为奇特,分类琐碎,与其它版本迥异,并不见于海内外公私目录著录,传世孤罕,是名副其实的“海内外孤本”。它曾收藏于清内阁大库,在清末时流出宫外,被湖南著名收藏家叶德辉和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收藏。2009年,这部杜集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填补了四川文博系统的空白。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青铜立人像(由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三星堆博物馆

    镇馆之宝 青铜立人像

    通高260.8厘米,人像高172厘米。整体由立人像和台座两大部分嵌铸而成。立人像头戴莲花状(代表日神)的兽面纹和回字纹的高冠,头发卷于冠内,后脑勺上铸有一凹痕,可能原来是有发髻之类的饰物嵌于此。身着窄袖与半臂式右衽套装上衣三件。最外一层为单袖半臂式连肩衣,衣上佩方格状类似编织而成的“绶带”衣左侧有两组相同的龙纹,每组为两条,两龙呈“已”字相背状。衣服右衽前后两边各有竖行的两组纹饰图案,一组为横倒的兽面纹,另一组为虫纹和目相间的纹饰。中间一层衣服为V形领短袖,衣左背后有一卷龙纹。最里一层深衣分前后裾,前裾短,后裾长。前裾平齐,后裾两侧摆角下垂近脚踝。在前后裾上有头戴锯齿形冠的兽面纹。人像表情肃穆。粗眉,大眼,方颐,阔口,闭唇。双手夸张呈抱握状,脚戴脚镯,赤足站立于兽面台座上。他威风凛凛、号令八方,是代表古蜀国集神、巫、王为一体的形象,是神力和权力的象征。

    纵目面具(由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镇馆之宝 纵目面具

    面具高达64.5厘米,面部至两耳尖宽138厘米,一对眼球上的瞳孔呈筒状向前凸出16厘米,口阔超过人面像,耳部斜伸展开像兽耳,眉、眼、鼻翼似人面,额部方孔,可能是原有附件已脱落。早期蜀国的匠师们,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人、兽、形貌巧妙地结合起来,面目威武,神情严峻,创造出了抽象的人兽杂糅的神灵偶像,给人以神秘震慑崇敬之感,面具造型奇特、怪诞,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神朗与权威的象征,反映了古代蜀族独特的社会意识和宗教观念。乃古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写照。

    青铜神树(由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镇馆之宝 青铜神树

    形制最大,由底座、树身和龙三部分组成。底座最下为一直径92.4~93.5厘米的圆形座圈,圈长三足之间通透,在三个方向呈拱形,如同树根,足尖向上勾卷。拱顶有长方形孔洞,可能原来嵌有附件。拱顶和座圈上面分别饰对称的两组窃曲纹。座顶上为树身,主干挺直向上,其上套铸有三层树枝,每一层出三树枝,圈树共九枝。第一层树枝靠近根部;第二层树枝在树干的中段,第三层树枝靠近树尖,其中第二、三层树枝之下树干上铸有镂空的涡纹圆环;树顶也铸有镂空一涡纹圆环,圆环上花果残缺。龙与树枝由四方嵌铸于树干上。树干的一方嵌铸一龙,龙尾部残断。龙的前爪匍匐于树座,胸、腹、尾各有一钉与树干相连,犹如沿树干蜿蜒而下。龙头长长的,圆睁大眼,吻部两排各三个圆圈似表现的牙齿,头上有长短和大小不等的一对犄角,耳残断,项后长一短翅。背上有爪,呈人手形,指甚长。腹下和尾部脊上各有一剑状纹;另有一羽脱落,仅存铆眼。树枝分三层,每层三枝,与龙相反的一方,每层树枝均从中段分棱,二分棱弯曲下垂至枝端绽开一花朵,另有一向上短枝亦开一花朵,其左右的另外两方,每层均各出一枝,各枝弯曲下垂,枝端开一花朵,另有一向上短枝亦开一花朵。其左右的另外两方面,每层均各出一枝,花朵均有一桃形果实及一长一短二镂空羽状花瓣,花托套有镂空的涡纹圆环。下垂枝端花朵的花瓣上有穿孔,瓣下有二环组。所有向上短枝花朵均又一鸟立果实上。鸟均作鹰嘴状钩喙,喙尖有一穿孔,尾上翘,尾羽镂空,翅膀多残断,面朝外。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既是古人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登天之梯”,又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是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唐碑(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镇馆之宝 唐碑

    “唐碑”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屹立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大门内右侧。碑身连同云纹碑帽通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碑身嵌入碑座,覆盖于碑亭之中。唐代宪宗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到武侯祠拜谒诸葛亮,事毕,令人建了石碑,故此碑被称为“唐碑”。

    “唐碑”的碑文,由武元衡的僚佐、节度掌书记裴度所撰。碑文分序和铭两部分,正书,共22行,每行约50字,在碑阴,刻有武元衡极其僚佐共27人的职务、爵禄和姓名。唐碑自刻建后,不断有人在碑正面和碑阴的空隙处及碑两侧题记赋诗,如锦上添花。

    王建石像(由成都永陵博物馆供图)

    成都永陵博物馆

    镇馆之宝 王建石像

    王建石像由一块整石雕琢而成,通高86厘米。置于后室石床正中,石像取正襟端坐的姿态,着圆领锦袍,头戴幞头,腰束玉带,足蹬乌皮靴。发掘时还可清晰看到当年着色上彩的痕迹。石像隆准高颧,薄唇大耳,气度颇为不凡,与史书记载的王建相貌十分吻合。在造型上,石像取势自然,从勇猛中见出睿智,于威严里透出安详,人物性格非常饱满,把王建由一个平民而终至万乘之尊的内在气质准确的表现了出来。石像在虚实关系、人体比例方面的处理也恰当自然,拢在衣袖里的手臂、肘部、膝部绷紧之处以及被靴子支起的衣摆等,都刻画得逼真而细腻。雕刻手法简洁流畅,写实风格强烈,在中国雕塑史、美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件作品是目前中国历史上现存唯一一件有确实文献可考的帝王写生石雕纪念像,代表了唐五代时期四川地区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无愧为国之瑰宝。

    首页 上一页[1][2][3][4]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