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泉州垃圾分类试点范围逐渐铺开 建议以法规推进工作
  • 泉州垃圾分类试点范围逐渐铺开 建议以法规推进工作

    时间:2019-01-12 17:27:29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月10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垃圾分类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17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的决议》,彰显了泉州对垃圾分类处理利用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决心。今年市两会期间,垃圾分类工作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现状

    试点范围逐渐铺开

    从党政机关大院、居民小区较为单一类型的试点对象,逐步扩大至医院、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学校、酒店、工厂、社区等,近年来我市将中心市区垃圾分类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配套专项资金910万元,先后出台相关规定,对大件垃圾、园林垃圾、有害垃圾全过程管理进行规范,并不断探索各种分类模式。

    “大分流”“小分类”,是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两个主要发力方向。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了解到,2018年,中心市区大件垃圾处理站共分类转运处理大件垃圾1539吨,中心市区园林废弃物综合处理场焚烧炉分类转运处理园林垃圾5500吨,实现大件垃圾“大分流”。在“小分类”方面,我市85个市直党政机关和390个事业单位全部启动垃圾分类;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共有57个单位(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泉州开发区全区域整体推进垃圾分类。中心市区累计参与居民约2.4万户,共计7万余人,分类收集可回收物677吨。

    为了更好地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我市有关部门也在尝试转变原有单纯靠第三方企业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模式,探索社区自管、社企联合、社区物业共同实施等多样化垃圾分类模式,发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丰泽区福新花园城小区实现高层撤桶,居民将垃圾分类后投放至楼下对应的垃圾桶。鲤城区伍堡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工作,逐步撤除沿街垃圾桶,提供预约上门回收等便民服务。

    虽然我市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知识宣传普及、硬件设施建设、垃圾分类立法等方面,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随着近年来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我市市民生活垃圾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快递包装物,比如黄板纸、胶带、塑料泡沫等,垃圾分类有难度。如今,我市大部分快递垃圾并没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是直接被焚烧或者填埋,仅有部分黄板纸得到回收利用。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中心市区垃圾处理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则对我市推进垃圾分类“大分流”和“小分类”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

    立法推动工作落实开展

    正在召开的市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垃圾分类提出建议,推动立法、硬件建设、选择分类模式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全民参与,才能将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在《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中提出,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多部门共同参与促进形成社会共识;立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明确各方职责,依法监督;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推广工作;加大中后端硬件及设备投入,加快终端场地建设。

    我市的垃圾分类收运、管理系统需要完善。市人大代表、晋江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张开端建议,改造当前垃圾转运系统,按照垃圾分类后分拣、拆解、资源化回收、市场化交易运营、无害化处理等要求,建立收运及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并纳入各级网格化城乡管理系统全面推动落实。

    以法规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北京、广州、厦门等城市已有先例。丰泽区政协在《关于制定<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建议》中提出,通过制定《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做到全市统筹、多措并举、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确保垃圾分类管理可持续、有序发展。

    北京、上海等地已改为推行干湿分类。市政协委员、泉州市教育局教育资源配置中心副主任王鸿燕建议,在我市尝试推行垃圾干湿分类。如北京的“大小桶”,小桶放厨余“湿”垃圾,大桶放“其他”垃圾。干湿分类符合市民生活习惯,更易于操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