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房产新闻 > 龙湖或将去中海化:颜建国之后 张泽林或也辞别
  • 龙湖或将去中海化:颜建国之后 张泽林或也辞别

    时间:2016-12-15 15:26:03  来源:  作者:

       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了张泽林面前。去深圳还是离开,这位“中海籍”老将如何抉择?

        7日晚,中海一纸公告,正式宣布颜建国新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职位,而肖肖则转为主席一职。

        颜建国回归中海一事,至此尘埃落地。不过,问题来了,龙湖怎么办?

        近日,多方信源向见地君证实,龙湖上海总经理张泽林将调往深圳公司任总经理,接任者基本确定为沈阳公司总经理温介邦。

        吴亚军选择调张泽林去深圳或许别有用意。

        公开资料显示,张泽林1996年毕业于哈工大工民建专业,与中海旧将曲咏海是校友。张曾先后任中海地产南京副总、深圳副总、内蒙古总经理。

        其中,任职深圳中海副总的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也正是孔庆平时代中海跨入“千亿俱乐部”非常关键的三年,而华南地区一直为中海业绩贡献了大头。

    2007-2010年,中海销售额快速增长

    2007-2010年,中海销售额快速增长

      据见地君了解,在龙湖内部,按城市重要性排名,上海排在重庆(楼盘)、北京(楼盘)、杭州(楼盘)之后,位列第四。

        深圳对于龙湖是个新战场。由于土地稀缺,如果不想通过招牌挂拿地付出高昂成本,要么走旧改途径,要么采取收并购的办法,或者多方寻求合作。而这些,都需要操盘手具有极丰富的人脉和长袖善舞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此前活跃于深圳市场的张泽林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

        “目前龙湖在深圳尚未布局,公司也在筹备中,人也只有几个,张过去有点像是降(职)了。”有人担心,张会因此离开龙湖。

        如若离开,张是否可能也回归中海呢?见地君从多方打听得知,张应该不会回中海,其与颜建国不是“一国的”。

        1、上海龙湖土储不足

        在颜建国离职之时,传出张泽林也将面临去留的消息,或许只是个巧合。事实上,从今年初开始,上海龙湖就已经出现不稳定因素。

        一位上海龙湖的前员工称,自己在今年初预料到公司年底情况不妙,索性选择了跳槽。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龙湖今年在济南(楼盘)拿地最多,共7块,其次在杭州拿了5块表现良好,在大本营重庆拿了4块,而上海和北京、成都、宁波(楼盘)等城市一样,都拿了3块地。

        拿地积极的背后,是上海龙湖库存进一步减少。龙湖今年中报披露的土储分布则显示,上海占比仅为3%。

    来源:龙湖2016年中期报告

    来源:龙湖2016年中期报告

       另外,中报显示,龙湖新增收购土储只有10%位于长三角地区。

        “这几年在上海大肆扩张的房企,要么背后有雄厚的资本撑腰,要么就是正处于跑马圈地上升期、不在乎面粉价多高的闽系房企,龙湖一向秉承稳健的拿地策略,不一定会在公开市场上跟他们抢地。”一位上海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龙湖也开始寻求并购与合作的机会。见地君了解到,明年龙湖或将参与顾村地王的开发,“其他合作也还在进一步洽谈中”。

        据了解,在龙湖城市公司拿地,均需集团拍板决定,而有“投票”表决权的,就是颜建国早前所处的投资委员会。即使是吴亚军,也只有一票“不通过权”,但没有一票“通过权”。

        不断升高的拿地成本与“投资委员会”抓成本管控相违背,从而直接影响了上海龙湖的拿地节奏?

        一位龙湖集团负责拿地的人士告诉见地君,龙湖对地块未来利润率规定了“红线”,一般不超过20%,不过,依龙湖的溢价能力,这样的利润率很容易就能达到。

        重点在于龙湖自有一套“客户逻辑”,在各个城市、各个区域对不同支付能力的客户需求分类,只要符合“土地逻辑”(近城市核心区),又能找到对应的客户群,就可以拿地了,不存在集团不允许拿高价地的硬性规定。

        2、业绩与产品创新问题

        回顾上海龙湖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由于拿地不足,业绩增长开始放缓。

        据易居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在赵男男、张泽林交接的2013年,上海龙湖的销售额一度从20多亿元降至16.7亿元左右,但到了2014年又大增115%至36亿元,之后的2015和2016年至今,年均增长率均在40%左右。

        不过,上述人士提到,就城市量级而言,北京和广佛都是4000亿销售额的城市量级,而上海是6000亿。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今年目标150亿元,上海只定了100亿元,目前据说已完成80亿元,今年这最后的大半个月是否能够完成业绩,还有待验证。

        “上海公司离集团的期许还有一段距离。”上述人士透露,集团希望龙湖能挤进上海销售排名前十。

        另外,产品创新力缺乏,或许也是上海龙湖发展趋缓的原因之一。

        作为龙湖重仓的一线城市,上海龙湖目前在售的三个项目,“天街”系列源自于龙湖著名的商业品牌,而“第壹城”也是发家于大本营重庆。要知道,龙湖在北京颐和原著项目,可是尝过产品创新的甜头的。

        3、龙湖或将“去中海化”

        龙湖是中海人的热门聚集地,巅峰时期曾有多达9人位列龙湖管理层。在经历了全国化扩张后,“内敛、不张扬、心里有谱”的中海籍员工成为处在稳健阶段的龙湖的适配性人才,而中海出色的成本管控和工程管理能力,也很合吴亚军的“胃口”。

        不过现在,有人开始替吴亚军担心,龙湖正在失去这些曾经花大力气寻来的明星职业经理人。

        而见地君了解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海强调执行力、强调等级关系,跟龙湖强调创造力、强调平等的文化差异比较大。一位龙湖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老邵说过,中海的干部,最大问题是对市场太不敏感,遇到问题喜欢等总部给指令。”

        前述人士认为,接下来龙湖或将施行“去中海化”。

        可以预见的一个小趋势是,老龙湖人或将再次受到重视。比如前文提到的,很可能接任张泽林任上海总经理的,是龙湖老臣“博士少帅”温介邦。而即将接任颜建国的成都总经理王光建,以及接任王光建的成都投资发展部负责人陈序平,均为老龙湖人。

        包括目前在龙湖最重视的成本管控和工程控制岗位上,任总经理的林丽华和黄世轩,都是老龙湖人。就在去年,时任龙湖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的李朝江也曾在一次专访中透露,“我认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企业人才链,内部提拔和校招生比例一定要达到80%,这是龙湖给自己未来定的目标”。

        这些“表象”下面,龙湖近年来用人机制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味?“早年吴亚军不断地挖高管过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高管会带来许多跟随的人,共同辅助其完成所在城市的布局。现在龙湖的城市布局已趋稳定,你说她还愿不愿意去挖那些可能与公司气质不合的职业经理人?”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见地君,当一家房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实现标准化后就不需要太多个性化的“发挥”,因此多会回头培养那些跟公司一起成长的人,他们也比较能理解总部的意图。

        这样的猜测得到了龙湖内部人士的肯定。其称,龙湖大部分项目都遵照“90%复制+10%创新”的模式去推动,高管层面上的个人意志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甚至颜建国走了,对龙湖影响也不会很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