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房产新闻 > 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 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时间:2016-11-23 14:58:44  来源:  作者:

      11月21日,为搭建全新的建筑工业化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欧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学术及应用技术交流,推动绿色、可持续、开放、包容、共享且面向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体系的建立,“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顺利在京召开,并发表了《建筑建材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北京(楼盘)宣言》。值得一提的是,有近10年历史的欧洲建筑工业化领域权威学术交流平台――EngineeringDays在本次论坛上首次被引入中国,为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参考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

      近年来,关于建筑工业化的研讨及相关论坛数不胜数,内容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国内较为熟知的是日本的建筑工业化介绍,其他国家和地区较好的建筑工业化案例鲜有推介。事实上,欧洲建筑工业化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已实现装配式可持续绿色智能建筑和通过工业化建造方式使成本远低于传统建筑的装配式技术。在此背景下,“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致力于打造中、欧之间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技术合作创新平台、绿色金融发展平台、政策沟通交流平台,旨在为绿色、可持续、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此前不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6〕71号) 》明确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顶层设计,新体系、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的确立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的初衷和伟大愿景。

      以新的高度推动建筑工业化良性发展

      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主办方之一、中建协认证中心董事长王海山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投资、大建设,我国的建筑资产总值在2015年就已达到47.6万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地产及建筑行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40%,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的8%,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能耗水平比欧洲高6倍。所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迫在眉睫,更是新常态下顺应宏观环境变化、践行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对建筑业及相关产业链而言,建筑工业化一词并不陌生。早在1974年由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就对建筑工业化作出了定义。即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层面曾多次呼吁要加快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一场再造建筑业的伟大革命蓄势待发。在此背景下,“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旨在搭建全新国际化交流平台,站在新的高度上,就绿色、可持续建筑工业化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中欧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研究和最新技术成果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良性发展。

      据介绍,本次论坛由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远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万融现代建筑产业有限公司、德国利勃海尔集团、内梅切克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德国普瑞福咨询公司、RIB SAA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中欧云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建协认证中心共同主办;由应对气候变化企业家联盟(C-TEAM)、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上海(楼盘)建领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人民网(603000,股吧)、新华网、中国认证认可、中国建设报、参考消息、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城乡建设杂志、中国房地产报、北京晚报、中新网、地产中国网等数十家权威媒体的大力支持。

      论坛期间,欧盟驻华代表团、欧洲建筑工业化领域知名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化领域领先企业代表共同就可持续建筑发展体系和城市格局进行了学术研讨,同时就中、欧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学术和应用技术展开了交流。来自中、欧权威政府机构代表、房地产开发企业代表、规划设计院代表、建材企业代表、研究机构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中建科技集团董事长叶浩文、中建协认证中心董事长王海山、利勃海尔机械(徐州(楼盘))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宏、德国普瑞福咨询公司董事长Mr.Prilhofer、RIB SAA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Dr.Hanser等重量级嘉宾,分别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的建筑工业化实践发表了重要演讲。

      建筑工业化有望真正迈入发展“快车道”

      “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特征的装配式建造与现浇施工相比,质量好、速度快、污染少、成本低,通过技术体系的创新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构建节约型建筑产业结构,进而从根本上扭转建筑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现状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下一轮工业化革命的主角,建筑工业化浪潮将极大促进建筑产业链的重塑,给建筑业投资、地产、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更是从事装配式建筑生产的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建协认证中心王海山董事长分析表示。

      对地产公司而言,传统生产方式已面临巨大压力,装配式建筑为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设计、进行个性化产生产提供了诸多可能;对设计院而言,需创造一个不依赖于大量手工作业的体系,以完整连接消费者、设计者、构件生产者、现场装配者;对施工单位而言,需要借助建筑工业化技术完成转型升级;对建材企业而言,需借助建筑工业化拥抱新的市场机遇。

      近年来,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都对建筑工业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批大型建筑企业也开始依托建筑工业化实现转型升级,并相继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无论是供给侧的生产体系,还是需求侧的市场培育,都还存在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供给侧端,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初始投资大、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工业化建造方式平均成本仍远高于现浇体系,且概念、卖点仍以生硬灌输为主,带来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不清晰、产品体系不成熟,同时技术体系尚未健全,在设计、施工与规模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系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需求侧端,目前国内建筑工业化产品仍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公益性公共建筑为主,商品住宅产品屈指可数。

      为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提出要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此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6〕71号) 》也明确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缓慢行进后,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我国的发展有望真正迈入“快车道”。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更是将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列为2016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可持续的体系建设是建筑工业化未来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相比国内建筑工业化领域发展现状而言,欧洲装配式建筑技术、生产加工和装配建造体系建设经过60多年来的发展,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已非常完善,被市场和用户广泛接受,建筑工业化部品构件生产技术也相当成熟,高度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墙板、楼板、屋顶以及公共建筑中的梁、柱构件等都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的份额,如叠合楼板的使用已超过90%。”上述负责人分析表示。

      以建筑工业化为引擎推动全产业链现代化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形势下,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模式,使之成为国计民生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并以此开启建设行业蓬勃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

      陈政高部长曾多次反复强调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推进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工程质量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大意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将推动工业现代化及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进而形成一个甚至数个完全新兴的产业链、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50%以上。到2020年,按照规划,我国要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城市、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有近10年历史的欧洲建筑工业化领域权威学术交流平台――EngineeringDays在这次论坛上首次被引入中国。多位来自欧洲的建筑企业负责人介绍称,如今名为HYBRID的装配式建造体系在欧洲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是一种融合半预制叠合构件、实心预制构件、现浇构件、边缘约束构件以及预制梁、楼梯、阳台等异形建筑部件而形成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其具备的模块化设计、高工业化生产、施工方便快捷、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建设行业的工业化程度,对中国正在探索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突破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结构体系存在的重复设计、工业化生产水平低、建筑成本高、质量控制难度大等发展瓶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薛伟辰就其抗震性做了系统性研究和相关试验,并形成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最新进展》报告,并在论坛上进行了主旨介绍,引起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

      “前不久,中国政府已签署《巴黎协定》,我国将于2030年前后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众所周知,建筑及其相关的建材领域产生了世界上46%以上的碳排放,装配式建造和传统建筑方式相比仅在减少建材浪费方面就能达到40%以上。因此,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可重塑整个建筑产业链,开启建筑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供给侧改革全新道路,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华丽转型,也是推动全行业更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上述负责人表示。

      毫无疑问,建筑工业化是推动全产业链加快步入现代化发展历程的重要引擎。开发企业、设计研究机构、施工单位、建材企业等产业链条上互相关联的企业,都将因建筑工业化新时代、新机遇期的到来而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今后的实践中正如《建筑建材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所言:要通过高效工业化的手段,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建筑过程中的浪费。采用兼顾全产业链式建筑设计,使用可再生绿色建材,制造可循环利用、低排放的绿色建筑,推进低碳可循环经济,以实现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绿化整个供应链条,提高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承担责任,推动全社会低碳减排目标的共同实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