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房产新闻 > 炒房客彻夜难眠!央视重磅:北京通州二手房每平米跌8000元,还在跌!
  • 炒房客彻夜难眠!央视重磅:北京通州二手房每平米跌8000元,还在跌!

    时间:2018-03-20 18:05:41  来源:  作者:

    以去年3月17日北京(楼盘)楼市新政出台为标志,到今天国家楼市调控,刚好走过了一年的历程!掐指一算,满一年了!其中最严格的通州楼市市场,到现在一片凄惨。

    重磅调查!通州二手房价格大跌!

    前两天看到一个网友吐槽同事的事,看后却感触颇深,该网友表示其同事靠省吃俭用,凭自己和老婆之力在北京朝阳、通州买了2套房,平时他和他老婆都非常省,不乱花一分钱的那种。有天他回家路上买了一根鸭脖,回家被老婆骂得狗血淋头。

    九点半君觉得,看到昨天的央视新闻后,他们夫妻俩不只是吵了,可能会大打出手。九点半君觉得,看到昨天的央视新闻后,他们夫妻俩不只是吵了,可能会大打出手。

    昨天新闻中说,北京从去年3・17新政到现在,新房、二手房成交量近乎腰斩,房价全面下跌。

    北京通州价格跌幅达到了18%左右,均价由去年3月52500元左右的高点回落至目前的44000元左右。 最近甚至有消息称:通州部分小区相比去年最高峰时每平米下降了约最近甚至有消息称:通州部分小区相比去年最高峰时每平米下降了约1.5万元/平米。 业内人士表示, 现在的业主都悄悄对比之前成交的房价,自己会理性地下调报价。业内人士表示, 现在的业主都悄悄对比之前成交的房价,自己会理性地下调报价。

    目前,购房者已经不再“恐慌性追涨”,而选择放慢节奏,精挑细选、充分议价后再出手购房。

    有人觉得,通州房价在2016年暴涨了2万,现在跌8000算得什么?

    说这话的人太“上帝视角”了,炒市下房价被腰斩,高杠杆投机客和充满贪欲但没经济实力的刚需族被严政压断经济链,是很可怕的事,例如下面这一位:

    炒房客彻夜难眠!央视重磅:北京通州二手房每平米跌8000元,还在跌!所以说,周期下如果看到暴涨的楼市,一定要三思后行,千万别不要盲目跟风,跟着投机客玩炒房,没有把握到足够的信息,你很可能成为最后一棒接盘侠。

    房子卖得不好,房企铤而走险“开后门”

    无论是从成交量的下跌还是中介口中,我们都能轻易的得出房子不好卖的事实。

    环京楼市最近一段时间“首付分期”、“全款分期”、“免费更名”等违规操作频频出现,甚至对于“没有购房资格”,部分限购城市的部分楼盘销售给出了“先购房再缴税”的办法。

    毫无疑问,这些房企铤而走险的背后只能说明现在房子越来越不好卖了,开发商之所以“创新”了这么多方法,其目的还是希望能把房子卖掉。

    “砍价师”成为新兴职业

    前年北京楼市有个段子“卖家报价728万,从7点半砍价到夜里11点半,745万成交。”

    说段子不严谨,因为这其实是真事,那时候楼市就是这么狂热,争分夺秒地在涨价,砍价就是耽误时间。

    今年却截然不同,北京二手房价格的松动,让买卖双方在价格博弈中的话语权也随之出现了转移,催生了一批二手房“砍价师”的出现。

    “砍价师” 会以你亲戚朋友的身份到现场陪你去谈判,谈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这时你会觉得你实在谈不动了,砍价师才开始再去发动新一轮谈判,如果这时候再能多砍出价格,砍价师是有分成的。“砍价师” 会以你亲戚朋友的身份到现场陪你去谈判,谈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这时你会觉得你实在谈不动了,砍价师才开始再去发动新一轮谈判,如果这时候再能多砍出价格,砍价师是有分成的。

    购房者买房预期正在降低购房者买房预期正在降低

    每次两会,大家都在观望,等待上面的最高指示。

    今年一直在提去杠杆、严防金融风险等等,在信贷持续收紧的市场环境下,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明显收紧。

    此外,大会还提到了房地产税。有人觉得房地产税和调控房价没关系,的确,但是我们得知道有样东西叫消费者预期。

    2月底的时候,腾讯房产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超过66%的人认为房价已经不具备上涨的可能。

    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热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的急速下跌,一线城市上周楼市成交量同比降了超4成,而广州(楼盘)、合肥(楼盘)更是跌回了2010年水平。

    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厚,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的位置已经彻底对换。

    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姚洋更话讲就是:老百姓(603883,股吧)需要教育,房价只有跌几次,来次腰斩,炒房客才会知道痛。

    中国楼市下行基本已经确定,靠炒房挣钱,现在已经是最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投资人应当选择更多的渠道进行投资,避免做击鼓传花游戏中的最后一棒。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点半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