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制造业在开放创新中提质增效
  • 制造业在开放创新中提质增效

    时间:2019-01-18 00:00:00  来源:  作者:

    "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加快对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制造业国际竞争呈现出日趋激烈的趋势。我国制造业发展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近日在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作上述表示。

    环顾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主要工业品产量中位居前列,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加大自主创新 克服"死亡峡谷"

    毋庸置疑,制造业的竞争力首先来自于它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

    本世纪初,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制造业合计增加值占全球近70%。中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制造业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并依靠劳动力、资源密集等优势很快取得了规模效应,在某些行业还呈现出一片繁荣之势。但究其本质,在中国制造业的大多数领域,有难度的核心技术几乎都被国外企业垄断。

    "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苗圩说,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华为、格力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但总体而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依然偏少。

    事实上,走进中国的工厂也不难发现,即便是很多知名的加工制造企业,使用的很多都是生产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的设备。

    "国外机床在加工性能与稳定性上优势明显,中国生产的机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河北一家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技术专员曾向记者透露,很多零件对设备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故障率都有一定要求,国外设备相对出色。"所以很多企业在进入高端销售市场时宁愿多花钱去买进口设备,以图日后生产增效,毕竟卖出的产品还是要以最终质量来说话的。"

    由此可见,由于技术不过硬,中国企业往往缺"核"少"芯",导致总是在关键环节上碰壁。针对此问题,苗圩表示,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补短板工程,探索利用"揭榜挂帅"的机制加快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解决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打通从实验室产品到工厂化产品当中的共性技术的缺失问题,克服所谓"死亡峡谷",大幅度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力。

    完善制度环境 提升开放水平

    如果说核心技术是关键,那么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为企业"闯""创"提供必要的支撑则是激发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2019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针对近期企业关注的融资政策、产研脱节等问题,苗圩表示,今后将着力完善制度环境,并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型转变。鼓励引导各类所有制的企业内外资企业在开放、公平的环境下有效竞争,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下决心破解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强化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要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三是落实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开发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根据创新创业和企业城镇各阶段资金的需求特点,完善对制造业发展的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入力度,现在贷款基本都是短期贷款,企业出于无奈只能短贷长用。要完善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发行上市政策,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切实缓解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我们还要面向国际市场、全球资源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苗圩表示,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不断地提高制造业开放水平和层次。要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将支持中国企业更深度、更广泛地融入到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未来还要提高制造业服务全球市场的能力。(记者 张伟伦)

    转自:中国贸易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