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生活消费 > 从君子兰到盲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坑要踩
  • 从君子兰到盲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坑要踩

    时间:2019-09-26 14:15:21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吴晓波频道

    当一个小众群体的爱好,因为种种原因突然被外界发掘,随着大量投机者的涌入,接下来产生的就是泡沫。

    最近的例子,是盲盒。

    将不同的玩偶随机装到相同外观的盒中,这个盒子就叫盲盒。顾名思义,盲盒在买的时候不知道里面装着啥,只有拆开才能知道。

    不同造型的玩偶“爆率”不一样,部分稀有的玩偶价格因而扶摇直上。

    原价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闲鱼上的交易超过23万单,成交均价为270元。

    对人类来说,只要一个东西的价格可以大幅变动,就可以拿来炒作。

    在闲鱼上,原价59元的潘神圣诞隐藏款标价达到2999元,一转手就是近50倍的利润。

    根据闲鱼年中发布的数据,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的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了320%。

    这里面,有多少是手办爱好者,有多少是浑水摸鱼的投机者,不得而知。

    在盲盒之前,是炒鞋。

    与盲盒类似,耐克等运动品牌每年的顶级球鞋往往也限量发售,因此天然具有稀缺性,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价格弹性。

    国内的毒App、nice App等球鞋导购平台从球鞋咨询、鉴定等基础服务出发,添加了交易系统之后,就成了泡沫生长最好的土壤。

    拿毒App来说,它免费提供一定时长的球鞋仓储服务,允许用户互相交易而不用寄送,这样就将球鞋数字化了,并进一步推出价格分时图、K线图、买卖挂单等。

    交易门槛降低后,投机者自然蜂拥而至。

    据36kr报道,毒App在2018年的成交总额超百亿元,2019年月活跃用户数超800万。

    从涨幅来看,球鞋的炒作程度也非常夸张,4天时间价格能上涨9倍。点击可以阅读小巴此前的分析:【4天暴涨900%,00后都跑去炒鞋了】

    价格涨9倍的鞋就长这样

    类似的炒作并不新鲜,其实历史上有许多案例,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

    80年代,新中国第一炒是君子兰

    君子兰原产于南非。

    20世纪30年代,君子兰从日本传入中国皇室,成为宫廷花卉。随后,因为战乱,君子兰渐渐流入东北日占区。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兴起,从宫廷走向大众市场的君子兰,开始在长春这一重工业基地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

    1982年春节期间,长春举行“抢救国宝大熊猫君子兰义展”,参观人数达到了2万余人,门票收入17000多元,由此可见人们对君子兰的喜爱。

    1983年,长春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市民家家户户养君子兰。紧接着,君子兰在次年被定为长春市花。

    政策的利好,让民间开始疯狂炒作。

    1985年,有港商欲以一辆售价9万元的皇冠轿车换一盆“凤冠”君子兰,结果遭到拒绝。

    君子兰最高的成交价由哈尔滨客户创造,其以14万元成功购得一盆君子兰。14万元在当时可买到40多两黄金,君子兰因此被称为“绿色金条”。

    据长春工商部门统计,当时每天走进长春各君子兰市场的人数高达40万人次,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

    但泡沫终归有破灭的一天。

    1985年6月,《吉林日报》头版刊发三篇社评,矛头对准君子兰热的投机倒把、腐败和治安问题。

    同月,《人民日报》亦将君子兰交易称为“虚业”,提出要多干实事。

    长春政府态度也急转直下,发布规定禁止公务员、党员参与君子兰交易。

    重压之下,君子兰价格一落千丈。

    90年代,邮票收藏、投资两相宜

    邮票是寄信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凭证。不少80后的童年里都有它的身影。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话还是一般人难以接触的奢侈品,相隔两地的人们主要通过书信联系。

    一些邮票有着特殊的图案设计,包括十二生肖、书画艺术、英雄人物与历史事件等。当时的宣传是,集邮能开阔视野,培养兴趣,还能通过书信与世界各地的集邮爱好者交朋友。

    邮票被注入文化内涵后,跟风炒作的人就来了。

    发行于1980年的“庚申猴”票,是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图像美观,印刷精致。其设计者是著名的艺术大师黄永玉。

    “庚申猴”票

    当时猴票的印量仅为500万枚,而很大一部分又作为邮资被用掉,存量更少。单枚面值为8分钱的猴票由此受到炒作者的追捧,在1997年邮市最火热时,庚申猴邮票的价格达到每枚2000元,较面值上涨2万多倍。

    从参与人数上看,1980年全国集邮协会会员只有十多万人,1990年时达到了800万人,在1997年顶峰时会员数则超过了2000万人。

    集邮泡沫的破灭,是因为供给的冲击。

    见发行邮票有利可图,国家邮政不断推出新的邮票,面值更高,印量也更大。

    如1985年发行的《熊猫》邮票印量超1500万枚,“小伙伴”面值为80分。

    “小伙伴”熊猫邮票

    而1997年发行的《香港回归》金箔邮票,面值50元,印量则是2000万枚。这版邮票上市初期被炒高至400元,随后便一路狂跌,不到两个月便跌至13元,参与炒作的投资者无不损失惨重。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邮市一泻千里,许多新发行的邮票上市不久便跌破面值。

    日后,虽然天价邮票拍卖的新闻时有传出,邮票也变身邮币卡死灰复燃,但随着寄信的交流方式渐渐落伍,参与邮票炒作的人数再也没有达到曾经的高度。

    21世纪初,东方神犬出口转内销

    最早是在1986年,为了与台商交易,日后被称为“藏獒之父”的王占奎进藏搜集藏獒,并凭此成为“十万元户”。

    接下来,这个市场的先行者与媒体讲述了真真假假的故事:“来自世界屋脊的东方神犬”“中国独有”“一辈子只认一个主人”“一獒战三虎”“成吉思汗率藏獒远征欧洲”……

    2003年,马俊仁当选为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下场养殖藏獒。

    马俊仁与他的藏獒

    他曾经担任辽宁省女子长跑教练,拿过几枚金牌,这期间捧火了“中华鳖精”,年销售额破5亿元。

    马俊仁被捧成藏獒俱乐部主席,当然有名气方面的考虑,他果然也不负众望。

    2005年,中国首届藏獒展览会在河北廊坊开幕,马俊仁自己带了30只藏獒参会,其中有一只叫“小王子”,马俊仁对外声称:没有4000万,坚决不卖!

    与此类似,还有商人利用30辆奔驰给藏獒接机等传奇故事。但藏獒的实际价格并没有这么高。2005年,一条藏獒幼犬的均价为5万元,一般成年藏獒均价在10万元左右。

    据大河网报道,藏獒养殖数量除藏区外河南最多,河南的藏獒又有70%在开封。2005年从开封售往国际及国内市场的藏獒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000条。

    但从2006年起,开封的藏獒价格开始大幅下滑,年底时藏獒幼犬市场价格暴跌至1.6万元,降幅超60%,成年犬均价也暴跌至5万元。整体市场交易量更是下降了约7成。

    藏獒热的终结,一方面是高额利润吸引大量养殖户进场,甚至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另一方面或许跟安防监控行业兴起有关,对下海经商而致富的70后富豪来说,“机器换狗”是看家护院更好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藏獒市场的熄火与反腐有关。

    下一个会轮到谁?

    时间兜兜转转,炒作的交接棒转移至90后手中,在互联网下成长的他们选择了区块链。

    比特大陆创始人葛越晟设计矿机、想和巴菲特吃饭的孙宇晨发行波场代币、金色财经合伙人安鑫鑫报道行业动态……

    在2017年,90后合力将比特币推上2万美元的天价。

    如果分析每次炒作,原因无非是人们对财富增值的追求进入误区、积累的庞大财富需要宣泄——直白地说就是韭菜熟了。

    但是,为什么不同时期炒作的东西都不一样?

    对于不产生现金流的东西来说,没有现金流就不能通过公式计算价格,只能通过讲故事来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传播出去,许多人听到并相信了,就有人愿意花高价买相关产品。有了赚钱效应后,它能被炒作就是最好的炒作理由。

    君子兰好听而美丽,藏獒忠诚能护家,邮票反映时代变迁。所有泡沫的开头都是类似的故事。但故事总有保质期,有一天人们会明白故事并不是全部。

    而且,对喜新厌旧的人类来说,翻来覆去的老故事哪有新故事动听。就连白骨精骗人,都要分别变做村姑、妇人和老父。从这个角度看,以后的炒作恐怕也不会是曾经出现过的东西:不炒君子兰,可以炒多肉;不炒藏獒,可以炒哈士奇……而盲盒和球鞋也会迎来接替者。

    只要故事够新,总会吸引人们的注意。

    关键词:君子兰 盲盒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