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香港新闻 > 港媒:大橋"滿月"成效初現 更需做好車流規劃
  • 港媒:大橋"滿月"成效初現 更需做好車流規劃

    时间:2018-11-29 20:39:15  来源:香港《文匯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11月23日電 香港《文匯報》23日發表題為“大橋‘滿月’成效初現 更需做好車流規劃 ”的文章,全文如下:

    港珠澳大橋開通“滿月”,帶動、便利大灣區人流、物流的成效初現,來自珠江西岸的遊客明顯增加,特區政府及時採取分流措施,內地遊客過分集中東涌的情況不復見。當然,目前使用大橋的貨車比例較低,有人因此擔心大橋經濟效益。事實上,使用大橋往返珠江西岸成本效益顯著、優勢更大,長遠而言,要擔心的恐怕是車流過多而非不足。三地政府應一方面推動物流運輸業界盡快習慣善用大橋便利,另一方面未雨綢繆,加強協調溝通,做好車流的規劃、調控和配套,用好管好大橋。

    大橋開通僅1個月,實現了“安全、便利、有序、通暢”的預期目標。交通運輸部昨日公佈的資料顯示,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客運量共約179萬人,平均每日約6.4萬人次,最高約10.3萬人次。大橋開通,給香港帶來人流立竿見影,首個周末東涌都人頭湧湧,給當區居民生活造成一定不便,引起一些抱怨。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問題,及時調整相關措施,包括縮短申請時間,增加接載遊客的巴士,與業界合作增派人手維持秩序,請求內地制止違規旅行團來港,情況迅速改善。

    大橋開通,車流能否達標,同樣備受關注。特區政府2008年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曾指,大橋於通車初期,日均車流量可達9200至1.4萬架次。由10月24日至11月21日的大橋通車首29天,總車流只有合共89,750架次,每日平均只有約3100架次,只達當年預計的兩至三成左右。本港運輸及房屋局提供的數字亦顯示,大橋通車首29天的車流量,超過6成是穿梭及過境巴士,包括私家車及出租車等小型客車則佔3成,普通貨車及貨櫃車只佔數個百分點。

    但運輸業界對大橋的使用前景並不悲觀。香港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認為,大橋選擇在10月底通車,時間上比較尷尬,因年底轉口貨運高峰期早已結束,算是進入淡季;加上當局在通車前的通知時間相當倉卒,以致貨主未能及時適應。更重要的是,蔣志偉指出,有同業在大橋通車後,試過由葵涌貨櫃碼頭經港珠澳大橋駛到中山工廠裝貨,車程只需約2小時,較過去繞經虎門大橋約4個多小時快一倍,路費亦較虎門大橋便宜三分一,“大橋節省時間和路費”,運輸業界已準備就緒,只是貨主需要時間適應。

    大橋通車,三地交通更便利快捷,為物流運輸、產業合作帶來新機遇。香港空運貨站、珠海市港口協會、澳門物流貨運聯合商會等8家物流商會,已簽署協議,推動港珠澳物流聯盟合作,打造港珠澳貿易便利電子平台,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業務;中國海關總署、香港海關、澳門海關也共同簽署了關於港珠澳大橋口岸合作互助的《備忘錄》,三方將共同建設安全便利、優質高效的大橋口岸通關環境。可以肯定,大橋的成本效益逐漸發揮作用,三地產業合作更全面深入,大橋的運輸必然更頻繁,車流達標完全不成問題。

    與其擔心大橋車流不足,不如思考如何提高本港的承載力。隨各類車輛越來越習慣使用港珠澳大橋,日後更多澳門和內地車輛經過大橋來港,本港的道路、停車場的承受力是否足夠,更值得重視。政府、業界和澳門、廣東方面對此應早作預算、規劃,有效調控,將大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功能有效發揮,令大橋真正成為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