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老人饿死家中:当打一代该如何行“孝”?
  • 老人饿死家中:当打一代该如何行“孝”?

    时间:2014-10-29 17:30:00  来源:  作者:

    10月25日晚上,嘉兴某小区,一对60多岁的空巢老夫妇被发现双双在家离世。发现他们去世的,是二老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连续3个星期,他打不通家里的电话,觉得不对劲,匆忙赶回家中,但为时已晚。

    法医鉴定,儿子赶回家中时,老父去世已有10天左右,而老母去世才一两天。据推测,最大的可能是,老父因触电等意外而亡,而后,老年痴呆的老母因无人照顾死于脱水和饥饿。

    此事震惊全国,如今正值当打之年的一代人,再次被贴上了“不孝”的刺眼标签,对事件背后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也持续深入。

    “十年后,我们的父母谁来养”

    此事强烈刺激公众的神经,但它并非孤例,据媒体报道,仅2013年夏天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杭州就发生了四起空巢老人死于家中的事件。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步伐在加快,截至2013年末,浙江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897.83万,占总人口的18.63%,根据预测,到2020年,浙江老年人口数将达到1186万。“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城市中面临这样孤独境况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对于50后60后来说,照顾老人的重任通常由兄弟姐妹分担,这也是中国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昔日的“小公主”、“小皇帝”们先后成家、生子,他们的父母也已进入老年。这些独生子女夫妻刚刚告别众星捧月的状态,还没来得及锻炼好生活技能,转身就要照顾四位老人,以及一到两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被夹在中间,力有不逮。

    70后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他们分配给老人的时间往往不多。绝大多数80后工作不满10年,事业刚刚起步,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职场,他们中的不少人别说照顾和抚养两老,甚至还得啃老。眼下,70后80后的父母大多身体尚好,生活能够自理,但岁月不饶人,每当想到“十年后,我们的父母谁来养”这道难题,70后80后通常都只能摇头唏嘘。

    这不是个光靠钱就能解决的问题,眼下,各界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社会化养老”的身上。

    “一床难求”:高贵冷艳 问题不少

    今年重阳节,杭州市第三福利院向社会开放入住。自去年8月14日开始预约登记,共有4000多人报名,而这家杭州最大的公立养老院仅有床位2000张。“一床难求”,该院副院长称,所有申请入住的老年人都需经过第三方的准入评估,根据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年龄情况、居住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打分,评估分数现场公布,老人及家属现场签字确认。

    根据杭州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杭州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135万人,却仅有养老机构90多家,主城区还不到50家,社会化养老服务远远供不应求。

    浙江今年4月提出到2020年实现“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可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浙江依然要靠家庭“个人承包”来解决绝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方面是床位不够,另一方面,国内养老院接二连三曝出丑闻,也让老人及其子女心有余悸。今年6月,湖州一家养老院被爆虐待老人,95岁老太小腿烂掉无人过问。媒体采访了解到,养老院未及时组织对老人的有效治疗,当地基层政府也承认监管存在缺位。

    这种恶性事件只是个案,养老院老人们日常的饮食起居则普遍让子女们担心,就在本月,沈阳一所敬老院被曝给老人喂“安眠药拌饭”,导致老人两次摔倒,目前意识模糊,仍在抢救中。

    养老地产:1.5万元/m²的开盘价,2500-3200元/月的服务费

    本月,《每日商报》就杭州目前的养老模式做了一项调查,68%的受访者最希望子女居家赡养,超五成受访者表示不会去养老院养老,这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支配,也与养老院的发展现状有关。

    其实,已有越来越多的健康老人主观上并不排斥住养老院,这既可以让子女放心,也可以热热闹闹、过得充实。但目前的养老院很难满足老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老人们有自己偏爱的口味,也喜欢自己下厨,但几乎所有的养老机构都不允许住客使用明火。50后60后作为新一代“银发族”,经济上比更老的那一代宽裕,也更加注重隐私,开放式的养老院让他们感到不适。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地产商纷纷瞄准了这块大蛋糕,老年住宅项目悄然起步,浙江未来有80家企业要建100多个养老房产项目,其中比较知名的是蓝城和万科这两家。

    蓝城是宋卫平二次创业的房地产品牌,在其四大业务板块中,养老占比30%,10月底,蓝城旗下某代表性养老地产项目的首期交付。该项目主要针对有自理能力的低龄老人,打造“学院式养老社区”,老人们有200多门课程可供选择。

    万科在杭州的养老地产试水相对晚一些,但其除了从产品设计与硬件上打造适老产品外,更加注重服务配套,以术后看护为主的颐养中心和康复中心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但这类项目目前只能惠及一小部分有经济实力的老人。以万科项目为例,15000元/平方米的开盘价以及日后2500-3200元/月的服务费,注定了短期内只有处于金字塔高层的老人才有能力享受。

    尽孝:每天打个电话,给老人配个智能手环

    如上所述,至少在现阶段,更多的老人得居家养老,那些与子女分居两地的老人尤其令人担心,他们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以“嘉兴两老家中双亡”悲剧为例,儿子报案时,父亲已经死亡10天左右,母亲饿死才一两天,父亲属于意外死亡,防不胜防;真正的悲剧是在8天左右的日子里,居然没有人发现这起意外,从而导致这位老年痴呆的母亲死于饥饿和脱水。

    儿子在父母失联多日的情况下,没有回家、没有联系亲属、也没有联系邻居联系居委会。设身处地,这位儿子得用多久的时间才能走出这份自责?

    邻居在多日不见两老的情况下,以为老人去上海看儿子了,故而没有联系社区、也没有报警。

    老人所在的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由组长定期上门看望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然而,直到媒体登门采访,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早在2009年,该小区就已经发生过空巢老人在家身亡的案件。

    指责无用,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能从这起悲剧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目前来看,对空巢老人最简单的“看守”办法,是每天打个电话,不管是由子女打,还是由社区打——按照目前的电信资费,区区几毛钱而已。

    新型科技手段也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杭州的闸弄口社区,今年7月份,街道投入200多万元,在独居孤寡老人家中安装了一套覆盖某一区域的红外线设备,这个区域是老人在家中经常出入的,如果老人连续12.5小时没有在扫描区出现,设备就会自动报警。

    当今的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一些新型的科技手段并不昂贵。譬如在年轻人中间流行的“智能手环”,能测心率,还有测体温、GPS定位等功能,售价不过一两百元。这些硬件完全可以满足老人的需求,只需在软件设置上添加自动报警功能,当老人摔倒或生理状况(心跳、体温)出现异常时发出报警,报警对象可以包括社区、子女和其他家属,长远来看还可以直接呼叫120。

    这些技术要为人所用,还需要政府牵头,老人配手环、家属装配套设备,这些终端并不贵,哪怕由个人承担也问题不大;但社区、医院的平台建设以及统一的“云计算中心”只能由政府牵头或购买服务,才有可能建成,这属于基础性的公共服务,也在政府的责任范围内。

    结语:

    空巢老人的问题已经凸显且将在未来愈加严重,亟待家庭、社会和政府三方合力破解。家庭方面,子女应对老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关爱,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至少也常给老人打电话发微信,并充分利用智能手环等新型设备的强大功能,实现跨时空的监护。养老产业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有眼光的企业自然不会无视,在市场的逻辑下,老人所能享受到的人性化服务必然会越来越多,但政府的投入、引导和监管仍不可或缺。

    “尽孝要趁早”,这句话对子女和政府同样重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