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职教沙龙讨论侧记
  •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职教沙龙讨论侧记

    时间:2020-07-04 18:21:01  来源:  作者:

    记者 丛杨 通讯员 胡方亚

    人员短缺、订单下滑、行业受损……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与挑战。怎样应对?近日,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省职教社)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及企业代表相聚一堂,共商“疫情给产教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家在激烈的讨论中集思广益,探讨出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刚需人才的培养新机制。

    疫情提供产教融合再思考契机

    人才培养导向应顺应产业变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院长、中国高教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秘书长郭福春开宗明义:高职院校应当以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行业企业。

    郭福春认为,高职教育紧贴产教融合得有三重维度:学校维度、专业维度和课程维度。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以一家商业银行客服中心举例,以往银行通常通过大量的社招和校招来补充人员缺口,存在服务质量稳定性差、数据安全性低、全程把控难度大的风险,与学校联合后,可以满足其服务支撑到位、客服中心扩大规模的需求。

    他说,高职院校应以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培养出真正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岗位人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沈佩琼也认为,疫情提供了一个对产教融合再思考的契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推动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非常迫切任务,应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面向‘十四五’,立足于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规划,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加强制度供给,深化政策落实,搭好平台载体,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我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让企业真正明白了需何类人才

    职校可从专业设置上精准发力

    此次疫情中,一部分行业、产业受到了较深的影响而且恢复缓慢,但同时也让一些企业知晓了自己的短板。

    模糊的需求,带来了精准的帮扶路径。

    “以前没发现我们的中职生这么受欢迎。”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朱亚利说,3月初就有不少企业给她打来电话求助,“没人啊。”

    疫情暴发后,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也向一些企业提供了急需的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用人难题,“企业的合作意愿大大增强,学校也在这次助力活动中增强了校企合作的信心。”院长杨国强说。

    前段时期,浙南产业集聚区的金帝鞋业、长江汽车电子等多家企业的大量外来员工无法正常返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张文福说,“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学院与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管委会、辖区重点企业三方联动,组织了2313名2020届毕业生到辖区重点企业顶岗实习,切实解决了重点企业一线用工短缺的难题。”

    以往调研中,总有企业主向省职教社副主任仉贻泓抱怨缺人、缺人才,可当仉贻泓细问缺哪方面人才时,企业主又说不清楚了——片面追求名校、高学历、海归,对大量一线技术技能人员并不重视的现象,在不少企业中都存在。“疫情期间面对着复工复产的问题时,很多企业家才真正搞清楚了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省职教社副主任、浙江荣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潘云峰对此深表赞同:“作为一家建筑企业,我们很少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相反更喜欢学历层次低一些但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职校毕业生。”

    杭州顺帆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金鹏更加关注人岗适用问题:“我们最需要上岗后立即就能发挥作用的人才,而不是到岗后还要经过我们长期培养培训的。”

    听着大家的发言,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衍不住地点头。他认为,职业院校更要敏锐地捕捉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变化动态,从专业设置的角度出发,及时调整专业定向与方向,紧密对接新兴产业的需求,做到与区域经济共赢。

    紧贴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赋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要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说起绍兴筹建“微电子学院”的事情,绍兴市人民政府专职督学、市职成教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金星如数家珍。

    去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7家“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成为浙江省唯一一家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产业的平台。为解决因产业发展而日益增大的电子电工类一线员工需求量,绍兴技师学院(筹)和市职教中心决定筹建微电子学院。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目前绍兴市区中职学校中,只有4所学校有电子电工类专业,每年有约660人毕业,但只有200~300人会到相关企业就业,人才缺口几千人。而微电子学院建成后,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每年可再为企业输送300名毕业生。

    无独有偶,杭州市建筑装饰产教融合联盟也在今年5月成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市场的前沿发展,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水平。”亚厦集团副总裁张旻介绍,联盟的成立是源于今年2月杭州市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政策一出台,亚厦股份董事长丁泽成立马组织深入调研,并在杭州市发改、住建、教育三大系统的指导下,携手杭州市职成教研究室于5月初召集清华大学、浙工大、市建校、西湖职高等单位成立杭州市建筑装饰产教融合联盟,“希望将亚厦在技术链和创新链上的优势,传导到人才链和教育链。”

    在大家分享时,省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利月不断地记着笔记。他充分肯定了沙龙的成果,表示作为职业教育的牛鼻子工程,抓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事实上,职业教育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相关政策难以落地、不少老大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了很多新挑战。

    王利月同时表示,疫情也带来了不少机遇。他认为,当前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构建,紧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各方多元主体共同关心支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省职教社也将进一步发挥好平台作用,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职业教育的重难点问题,积极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做好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快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