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下一个大师年代 正在这样的小变化中慢慢孕育
  • 下一个大师年代 正在这样的小变化中慢慢孕育

    时间:2019-11-29 09:11:57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 早上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刚听完一集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录音,这位“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正是将美好的青春年华都付于了中小学国文教育。

    在她求学的年代,中国正有一大批后来的大家,埋头耕耘于中小学讲堂,或乡村、或城镇,比如鲁迅、叶圣陶、老舍、曹禺、萧乾、季羡林……甚至胡适。

    也许这段中小学任教的经历,给予了这些大家起步的支点,哪怕他们成名成家于中小学教育范畴之外。所以我们若干年后再回看今天的这则新闻,安知不是隐藏着未来大家的影子?

    有网友说,由新闻可知目前就业之难。寒窗苦读廿年,读到中国最高学府毕业,不过还是回到原地当一名普通老师,值吗?

    想起那封很著名的信:面对一位非洲修女质问“地球上还有那么多人挨饿,为什么还要花很多钱把人送入宇宙”,美国NASA科学总监给出的答复是,“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还想起前两年网上热热闹闹争论过的话题:花400万出国留学,回国拿十万年薪,还要不要出国留学?

    如果人生的价值仅仅用金钱来衡量,只是用性价比来判断,那么,也不用问这一生是否愉悦、是否有成就感、是否活出精彩活出自己,只需要自问:如果有来生,你愿意照此再活一次吗?

    正如前文所说,也许这便是大师起步的摇篮,而从教育本身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自我的系统更新和升级?

    又有人说,老师岗位只不过是个跳板;还有人可惜于所谓的“人才资源浪费”,那更是大可不必作此想。因为由此而来的受益,是整个教育的兴起和提升。

    君不见,这则新闻下面的跟帖,是很多网友关切地询问“请问孩子要怎样才能去这所学校读书”。

    希望这样的新闻能够越来越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因关注而争论。那时,教育兴矣,基础建矣。

    也许,下一个大师年代,正在这样一些的小变化中慢慢蕴育。

    等待绽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