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神童发现记:一个想当化学家的小朋友
  • 神童发现记:一个想当化学家的小朋友

    时间:2019-03-09 18:37:19  来源:  作者: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袁莱维01

    正在加载... < >

      “好了先讲到这里,我下次再给你细讲。”浙江大学化学系分析测试平台主任、浙江省化学会竞赛委员会主任何巧红教授接了二十分钟电话,赶紧想要挂掉。

      这通叫何教授略头疼的电话,那头是她去年下半年偶然结识的“学生”。那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一直在问问题:“硼酸为什么写成H?BO??是不是存在超氯酸?……”

      “去年十月份有一天,这个小孩来我们实验平台参观,问了很多很多问题,一个人在实验室的电镜旁边看了很长时间……”

      何教授在大学当了30年老师,嘴里说的这个“小孩”,真的是一个小小孩——

      袁莱维,今年6岁半,京杭幼儿园大班在读。

      “我一次碰到这么小、懂这么多化学的学生。”因为对化学有如此深厚的兴趣,袁莱维引起了这位大学老师的重视。

      何教授马上把小朋友推荐给了学军中学拔尖创新办公室副主任、金牌教练姚琪老师。姚老师给袁莱维找了一位学军年轻的化学竞赛教练,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黄山老师。

      黄老师“扔”给袁莱维一本《无机化学》,让他回去看书。从去年底开始,袁莱维大约每半个月去见一次黄老师。黄老师通常每节课提四个问题,与袁莱维一边讨论一边学习。

      2019年3月5日,我决定去见见这个想当化学家的小朋友。

      化学家

      01

      “化学是万物的基础”

      浙江少儿图书馆二楼阅览室,我很快就感到头晕了。

      这是采访袁莱维之前就想到的结果,他只会对跟你聊化学感兴趣。

      一堂天马行空的化学课开始了:讲课的是2012年出生的袁莱维,他的教材是《基础有机化学》;听课的是1985年出生的我,可以当袁莱维的妈,文科生。

      ▲袁莱维小朋友。他背后的元素周期表,是学美术的妈妈亲手绘制的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甲酸开始讲,甲乙丙酸为什么能互溶?”

      我自然答不上来。

      小袁老师也不指望,自问自答:“因为它们都有羧酸基。”

      他给我讲的是有机化学的内容,他自己学到教材的第十四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袁莱维的自学教材,《基础有机化学》

      “再来看看杂环吧。”

      我心里叫苦不迭。莱维妈妈给我解了围:“袁莱维,你看书看了大半小时了,眼睛休息一会儿。”

      这中场休息也是必需。袁莱维看书多,今年年后已经戴上了眼镜。镜片看上去挺厚的。一问,度数果然不低:300度+散光。

      当袁莱维进入看书模式的时候,他在一个平行世界里:

      他一定会需要纸和笔。纸上做的笔记对大部分人来讲是密码——不是化学分子式就是结构式。在袁莱维学习的过程中,旁人在一边聊天,都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袁莱维现在最喜欢的科学家是霍金。“霍金研究的太空宇宙是宏观世界;我喜欢的的化学更多的是(研究)微观世界,但是两者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化学?”

      “因为好玩。”

      “你觉得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万物的基础。”

      袁莱维对化学的这种理解,贯穿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这个身高115cm,体重38斤的小小伙子,在同龄孩子中算瘦小。

      “吃饭的时候,你跟他说多吃点,听不进去的。”跟袁莱维交流,你最好跟他讲他喜欢的化学,“你今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补充量够不够?”莱维妈妈说。

      02

      浙江大学化学系

      2018年10月25日,袁莱维6岁生日前夕。

      已经无法通过网络搜索解答儿子在化学领域提出的问题,莱维妈妈决定带儿子去浙江大学化学系看看。

      我们也不认识化学系在哪个楼,一路找,找到图书馆。”袁莱维一眼看到图书馆里的两个模型:一个DNA,一个C-60(碳60)。再依照地图,他很快找到了化学楼的位置。

      ▲袁莱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

      袁莱维的化学基因哪里来的?妈妈说“不知道”的时候,袁莱维帮她回答我:“我是基因突变了。”

      莱维妈妈是全职妈妈,先生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再往前推,妈妈爸爸都学文科,化学成绩不怎么样,对化学也不太有感。

      “突变”的苗头,出现在2017年6月。

      那时候莱维妈妈给儿子买了一本《儿童科学大百科》。袁莱维最喜欢的一页就是“元素周期表”,上面介绍了门捷列夫发表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袁莱维最喜欢的一页

      ▲百科全书已经被袁莱维翻破了

      “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他对化学有兴趣。”在成为化学超级少年之前,袁莱维的最爱是天气预报,他对闪电和龙卷风情有独钟。不过他很快搞清楚了原理,于是体内有新的好奇种子在萌发。

      “一开始他只是问我许多元素的字怎么读。”问着问着,妈妈发现有一天袁莱维开始背得出元素周期表了。“第几族、第几周期搞得清清楚楚。”妈妈也才知道,元素周期表有这么丰富奇妙。

      母子俩之后去了趟浙江图书馆,袁莱维自己选了两本书——《化学元素综论》、《基础有机化学》。

      书借来以后,袁莱维自己看书,有不懂他问妈妈。妈妈答不上来,上网查。直到娘招架不住,他们去了浙大玉泉校区。

      暖男+直男

      01

      搭讪

      莱维妈妈琢磨,袁莱维强力的社交能力也是天生的。“谁也不像。”爸爸妈妈都没有儿子能搭讪。

      这种社交突破能力,可能把很多巧合凑到了袁莱维的人生地图上。

      “我其实也不知道到浙大该找什么人,就想着带他先来感受一下气氛。”妈妈没有想到儿子自己打开了一条路。

      安安静静的实验室里,袁莱维走进去开始跟实验室的小姐姐作自我介绍,表达他对化学的兴趣,以及自己最近学到的知识:比如,预测元素周期表中119号、120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

      小姐姐很快被他吸住,聊着聊着,刚好何巧红路过看见。据说袁莱维朝着何巧红背元素周期表。

      ▲袁莱维的化学笔记

      “他对化学的兴趣非常人所比。”何巧红心里只想一件事情,“希望保持他那份对化学的热爱,不拔苗助长。”

      今年春节前,为了感谢何老师,袁莱维要妈妈带他再去玉泉校区找何教授。当时何教授不在,袁莱维留下一张字条:

      何老师您好!我是您介绍到学军中学姚老师那去学化学的那个小朋友。快放假和过年了,我来看看您,但是您不在,我想跟您说,我现在在跟学军的黄山老师学化学,非常开心,也非常非常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所以我要把我喜欢的棒棒糖分享给您。甜甜的让您开心,谢谢!

      ▲袁莱维留给何教授的字条

      袁莱维的社交水平不止有暖男的一面。

      前几天,知道自己要接受采访,袁莱维决定理个发。他之前在爸爸老家嘉兴理过一次发,13元,他记住了。

      ▲理发前袁莱维头发挺长的,他喜欢扎个小辫子

      “他在杭州家里的小区附近找理发店,都要20块钱剪个头,他嫌贵。”妈妈说,小朋友连跑5家店,都差不多价格,他决定换个策略。

      袁莱维走进最后一个询价的理发店,跟老板娘说;“我在嘉兴剪个头只要13块。”老板娘意思是杭州没有这个价格的。

      小袁先生是不放弃的,他不卑不亢:“杭州不是浙江吗?不属于中国吗?全中国要团结起来的。”

      老板娘吃不消这般晓之以理,“好好好,15块给你剪。”

      02

      直男

      袁莱维是个天蝎男。离开化学,合上书本的时候,袁莱维就会回到一个6岁小男孩的状态。什么状态呢?满天蝎的。

      固执——

      “他从小一根筋。”妈妈可以举出无数例子,“小班的时候去极地海洋公园玩,走出大门口后,他要求抱,我们没有抱他。”袁莱维当时跟在爸爸妈妈身后走到车边上。当大家准备上车回家的时候,他开始哭,他的要求是:“你们必须重新走回到出口处,抱我到车库来我才能走。”不依他,他能哭个一、两小时。

      毒舌——

      袁莱维去年参加过一个“天才计划”的比赛,得了数学组的最高奖。

      赛后有女记者采访他,问他志向。他自然洪亮地说:“我长大了要当化学家。”

      ▲袁莱维一边给我上课一边写超氯酸分子式

      “那等你成名成家了,阿姨还来采访你好不好?”

      “不能了。”

      “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你已经(老了)退休了呀。”

      神秘——这个男孩子自然还有太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内心世界。

      那天离开图书馆的时候,我跟莱维妈妈商量,报道里要不要写袁莱维的真名。妈妈问儿子:“袁莱维,阿姨把你写到报纸上,用你自己的名字还是换个名字?”

      “自己的。”

      袁莱维的名字,是爸爸取的。在德语中,“莱维”是“狮子”的意思。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