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创新擘画谱新篇丨看滨江 见改革③“创新篇”
  • 创新擘画谱新篇丨看滨江 见改革③“创新篇”

    时间:2018-12-20 17:17:31  来源:  作者:

    再传捷报。

    最近,科技部发布的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杭州(高新区)滨江又一次跻身前三,紧随北京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两大老牌高新区之后,位列上海张江之前。

    这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从文三路199号发展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从滩涂上的三个乡镇,发展成为全国人才、产业高地,高新区(滨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如今再看钱塘江南岸,随处可见的摩天大楼,如咖啡馆一般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以及一群又一群背着双肩包、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创新大潮在这里不断喷涌。

    其创新之源,可能就藏在这高楼大厦静悄悄的实验室中,在一片片写满代码的芯片上,在“众创空间”一杯杯香浓醇厚的咖啡里。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杭州高新区的先天基因。

    从设立之初,“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杭州高新区的天然使命。一直以来,“创新驱动、产业引领、产城融合、民生优生”,是发展的大战略。

    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是高新区(滨江)“土生土长”的高新企业之一,也素来被视为数字经济产业班的典型“课代表”——在不到100亩土地的园区中,每年带来的产值是100多亿元。

    这背后,是突出的创新能力。

    且不说130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50%,在新华三展厅,一堵巨型“专利墙”上面挂满了专利证书,一旁的电子计数器上标识的“9458”数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其实就是截至今年11月底的新华三专利累计申请总量,其中90%是发明专利,平均每个工作日产生4件专利。

    上个月公布的2018年度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中,高新区(滨江)占了10席,其中提到的新华三,以及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包揽了百强榜前三。

    “在源头创新、原始创新、开放创新上争取更大突破,在产业创新上形成更大优势。”高新区(滨江)的产业之路,创新仍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例始终保持12%以上,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速稳定在20%左右。

    而另一组代表“创新”实力的数据显示,高新区(滨江)去年专利申请量1401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894件;专利授权量747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89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列全省首位,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持续名列全省各区(县、市)第一。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00件,这个指标,放眼世界,也属一流。创新优势进一步延续,今年前三季度,该区专利申请量11270件,专利授权量6239件。

    最近公示的第二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也为创新驱动不断加码——辖区吉利控股、迪普科技、浙江中控等7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项。

    这里俨然成为整个杭州的创新中心,并不断带动辐射。

    多年来,高新区(滨江)累计向区外输出科技型企业超过2000家,包括淘宝、支付宝、阿里云,还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英飞特、聚光科技等一批企业生产基地在周边地区落户,领跑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创新发展。

    一个“大孵化器”

    对“高”与“新”的研发热情,高新区(滨江)向来不只是企业层面。

    滨江就是一个“大孵化器”,这是滨江的情怀与担当。该区持续不断把孵化器做大做新,目前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35个,其中国家级的孵化器7个,众创空间32个,其中国家级12个。今年以来新增企业7350家,同比增长10.44%。

    而在这个大“孵化器”中,人才被视为第一资源和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这一点在高新区(滨江)早已践行——自2009年浙江省首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5050计划”启动,这些年来,“5050”计划又进行了两次升级改版,有着地方特色人才政策加持的高新区(滨江)在全球广纳人才,吸引各路人才“用脚投票”,不断重构钱塘江南岸的精神内核。

    比如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8年前,首批“5050计划”引入滨江。

    从30多人的规模起步,如今,安恒信息已做到世界网络安全500强(中国企业第一),先后为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连续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峰会、青岛上合峰会等一系列国际性活动与会议,提供全方位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他说,从氛围和理念上来说,滨江和硅谷有一些相似之处,集聚着各种高新企业。“滨江对高新产业的理解,对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的落地,也是比较到位的。政府与创业者,就像是一种伙伴关系。”

    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今年以来,全区引进各类人才2.9万人,人才引进总量超过去年全年,创历史新高,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00人,累计7500余人。

    不在于“盖了多少房子”,而在于“集聚了多少脑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项技术,组建一个公司,融到一笔资金,就能造就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人才生态闭环。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高新区(滨江)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102800人,同比增长13.7%,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1.6%。

    也正是基于此,无数“最强大脑”来到杭州高新区(滨江),共同“把技术搞得棒棒的”,也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这片创新热土的未来,在哪里?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表示,“一方面,我们要把数字经济做得更强、更好,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更好地发挥出更为强大的效益。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培育新蓝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与“北航”的联姻,就释放出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某种信号——今年,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就在滨江互联网小镇的核心区域——北塘河创新中心。7名院士领衔打造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研究中心、综合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微电子与信息材料研究中心、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研究中心等6大中心,100余人首批创新团队正式入驻。同样落户滨江的北航研究生院,则将主要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与信息材料、仪器光电、计算机、软件等新工科方向。

    正如同数年前,为了给新华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新区(滨江)为其量身定制服务发展方案,开展个性化服务;针对高功耗设备的用电需求、大型硬件设备的承重问题等新华三大楼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还专门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重重困难迎刃而解。

    不论是北航,还是当年的新华三,高新区(滨江)“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三到”服务理念,一直伴随企业左右。

    以问题为导向,高新区(滨江)积极探索政府服务创新。从商事制度到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再到公民个人办事服务等,滨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全方位改革,为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此外,完善的政策体系,让各类企业都能分享滨江发展“红利”。今年2月底,滨江发布了新一轮“1+X”产业政策,使得政策体系的扶持重点更加突出,扶持力度更加大,政策覆盖更加全面,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如此一来,自然也吸引了像一大批以高效的实际行动和严谨的自我要求,推动自身创新驱动的科技型企业纷纷入驻落户。

    高举创新大旗,始终致力于先行先试、率先发展。

    正在成为推动钱塘江两岸新引擎的高新区(滨江),永葆创新创业热情,勇当数字经济发展最强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