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从月入上万元到纷纷改行 个体跑腿缘何渐渐淡出了市场
  • 从月入上万元到纷纷改行 个体跑腿缘何渐渐淡出了市场

    时间:2018-12-04 22:30:27  来源:  作者:

    新手入行就能月入过万元,一年时间从业人员猛增四五百人,在“懒人经济”的催生下,跑腿行业一度火爆:3年前,几乎在每个金华永康年轻人的手机里,都至少有一名跑腿的联系方式,而今,数百跑腿大军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曾火爆一时的跑腿公司,近几年缘何不见踪迹?曾经高薪的跑腿员们,如今又身在何处呢?

    火爆一时,从业人员数百人

    前不久,27岁的周兴让把手机里的4个跑腿员的联系方式都删了。“有的说不干了,有的连电话都打不通,真是奇怪。”周兴让说,“前两年在朋友圈看到铺天盖地都是他们的广告,自己不想出门时,想要买什么或给朋友送什么,都可以打电话给他们,但现在却好像绝迹了。”

    提及前些年,跑腿真的可谓是火爆一时。微信里没加一两个跑腿,感觉生活都少了一分便捷。回忆起前两年永康跑腿市场的兴盛景况,跑腿小刘说:“今年是我做跑腿的第四个年头了,当时刚入行的事情我还记忆犹新,刚入行的跑腿,只要勤奋点,或是稍微有点经验的都是稳稳的月入上万元。”

    2014年,永康跑腿们拼伙组建了几大专业跑腿公司,并自发划分了各自的跑腿区域。公司以团队化模式经营,即统一平台接单,再由分配中心综合调配给相关的跑腿进行业务配送。一个团队少则十几人,多的达到了四五十人,按照当时永康主要的几大跑腿公司规模计算,当时永康从事跑腿行业的人员有四五百人。

    从真正意义上讲,跑腿刚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外卖都还未真正兴起,很多跑腿的业务主要是美食的代购代送,所以很多人觉得跑腿就是外卖小哥的前身,也不难想象,外卖市场这块大蛋糕在形成之前,跑腿作为市场上的主力,尝到了多少甜头。

    跑腿陈成果正在为客户配送物品

    平台兴起,小团体经营受冲击

    每天中午11点刚出头,总部中心周边的道路上总是有络绎不绝的“小黄人”“小蓝人”出现,电梯里、过道上也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穿着工作服的外卖骑手,在人们的印象中,骑手们的效率很高,而事实的确如此:一名普通的骑手,一天送单量大概在30单左右,如果有经验的骑手,送单量至少还要多出10多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外卖骑手已经超过1000万人。低至1.5元的配送费,让跑腿们放弃了美食配送的绝大多数客户,转由平台专业外卖骑手取而代之。但除了美食外卖让传统的跑腿们丢失了大量顾客外,跑腿平台的兴起也抢走了个体跑腿的大壁江山。

    “我当时一口气招募了20多个跑腿,还专门设立了接单员,由接单员通过微信、QQ和电话接单后,分派给下面的跑腿,也接一些餐饮行业的长期单。”李先生是我市最早创立跑腿公司的一批经营者,谈起当时的经营模式尤为感慨,“这在当时算是一大创新了,但是没想到,后面还是干不过大数据。”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跑腿的市场需求并没有缩减,反而随着接受度的越来越高,跑腿业务变得越来越普及了。简而言之,消费者并没有抛弃跑腿,而是小团体或个体跑腿的经营模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了。

    美团的跑腿业务界面

    “谁还用个体跑腿啊,平台下单多方便。”谈起跑腿服务,常点外卖的市民应该都会发现,如今很多外卖平台上就带有一项“跑腿”业务。以美团外卖为例,打开“跑腿代购”业务,即可在“代购”业务中,找到自己想要购买的物品,例如药品、鲜花、日用品等;也可以选择“取送件”,输入物品、地址和特殊备注要求等,3公里以内费用是6元。

    全城跑腿、全天服务、万能代买……只需要点点手指,这些服务便都可轻松获取。“我觉得微信里加个跑腿有点缺乏隐私感,而且平台跑腿反应很快,价格甚至更低。”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平台跑腿的本质经验模式或与团队跑腿公司相似,但有后台大数据支撑,平台跑腿在数据分析和订单分配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再加上庞大的用户依赖性和优惠力度,都足以拖垮个体跑腿公司。

    空间犹存,转型走专业化路线

    “跑腿是个辛苦又危险的行业,不少团队跑腿公司解散之后,个人跑腿单干一段时间也已改行了。”干了3年跑腿的陈成果坦言,“现在永康平台外专门干跑腿,估计也就不到百人了。”

    从数百跑腿大军到寥寥数十人,从业人员的锐减,是否代表着个体跑腿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了呢?

    其实不然,平台跑腿服务虽然具有价格优惠、隐私性强等特点,但在单干的个人跑腿身上,还有些不可复制的优点,个体跑腿的发展犹有空间。“从几百人到几十人,留下的不会是去不了平台吗?相反,留下的个人跑腿都是跑腿精英,不屑去平台注册。”陈成果告诉记者,在目前为数不多的个人跑腿中,九成以上都是因为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甚至成为一部分高需求群体的“私人跑腿”。

    这一点,记者在私家蛋糕老板娘晶晶那里得到了印证。“现在的蛋糕大多都是造型蛋糕,而且采用更容易融化的动物奶油,没点经验技巧的跑腿,还真未必送得好。”晶晶告诉记者,自己也曾在跑腿平台上叫过跑腿,但蛋糕连续几次被送坏之后,晶晶决定还是采用长期合作的跑腿。

    跑腿正在配送蛋糕

    陈成果也告诉记者,在两个微信号,近万名客户中,自己也有一部分稳定的客户,会直接通过电话下单,由于配送次数多,也有一定的交流默契,在合作过程中总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见,在专业的、私人的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老跑腿”显然还有其不可替代的熟练性和技巧性,加之长期建立的稳定客户,也是个体跑腿不愿“投奔”平台,被平台抽成的重要原因。

    【记者手记】

    烧资本拼数据,未必拼得过人性化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甚至不少行业已然“拼不过”拥有大后台的大平台,再加之在风口上的行业,总会出现依靠烧资本来夺垄断的现象。但拥有了绝大部分市场是否意味着大数据运营的成功?渐渐淡出又能否代表传统模式被团灭呢?

    从跑腿从业者大有可为的前景中,我们发现,优势还是劣势还得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平台跑腿隐私性更好,但个体跑腿更懂得老用户喜好;平台跑腿价格虽低,但跑腿素质参差不齐,不如“老跑腿”来得驾轻就熟;平台跑腿随叫随到,但每次派出的跑腿都不同,同一个地方每次都要电话反复沟通……由此看来,被大浪淘沙留下的个体跑腿,虽为数不多,但还真不见得“拼不过”拥有大数据的大平台,毕竟,市场占有率也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市场状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