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古稀老人精神矍铄守护山林 连夜挥茶上百斤
  • 古稀老人精神矍铄守护山林 连夜挥茶上百斤

    时间:2018-07-28 18:35:04  来源:  作者: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林场

    正在加载... < >

      绿化农场

      在诸暨岭北、璜山、陈宅交接之处,有一处叫鹅泥坪的地方,海拔400多米—740多米,放眼望去,望不到边的茶园满目翠绿,这里的曾用名也如同这绿色的茶园一样,叫“绿化林场”。

      74岁的陈高水正在给茶园拔草,而71岁妻子蔡梨花则提着茶壶给陈高水,看着丈夫一头汗水,顺手递上毛巾,让丈夫擦把汗,这2位老人,年龄相加已经有145岁了,夫妻俩相濡以沫守着这座大山,看护着这片茶园,大半辈子都未曾离开,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陈宅镇的巨大变化。

      一座大山,两位老人

      陈高水曾是绿化林场的场长,上世纪70年代,带领着年青人深扎大山开荒种植。之后改革开放,陈高水回山脚下石壁湖理家村当了十多年的村长,又耐不住对这座大山的热爱,与妻子一起重新回到鹅泥坪。

      重回大山,承包近4000多亩林地,这一守,又是近30年。

      妻子蔡梨花用深情的语气回忆当初:改革开放后,村里人都在想承包山、田,而我老头子因为舍不得这片林场,所以,我老头子与我商量着,从90年开始把这里的林地承包下来、到现在。

      从茶园俯瞰,下面是碧波荡漾的石壁湖,400米海拔的深山,道路顺畅行车方便,云雾缭绕处立着一栋精致的小房子,这就是陈高水的家。

      在上世纪90年代,陈高水承包了这座大山,用六七年的时间修路、种植茶园、通自来水和电……为了方便上山运送东西,在68岁时,陈高水还克服很大困难,学会开车,通过陈高水数十年的精心打理,总算有了这般规模的茶园。夫妻俩做的茶叶名为“兰香剑茗”。

      科学化的进山入口、翠竹掩映的道路、个性化的茶园门坊、方向明确的指示牌

      林地有部分是野放茶。野放茶,顾名思义,野生在山中无人看管的茶叶,是这座大山里独特的瑰宝。野放茶常年不见日光,长得野性,叶片大却软。泡起来茶香四溢,久入水而不黄。“六七十年前,山上还都是人家。他们在山里种玉米,玉米地旁会放一两株茶树,自己泡茶喝,后来人都迁到山下了,茶却还在。”陈高水说。现在,这些野放茶藏在大山的深处,肆意生长着。

      聘请采茶工,日薪高达500元

      在采茶季,采茶工人最多的时候,陈高水每天要喊六七十人帮他采摘茶叶,吃住都在陈高水家,由于聘请的都是本地人,工资也高出许多,最高的采茶工日薪有400—500元。“我们三分之一的采茶工摘的都是是野放茶!”陈高水说。

      古稀老人精神矍铄曾经连夜挥茶上百斤

      野放茶6斤才做一斤干茶,如此珍贵的野放茶,陈家老两口都是非常小心地对待。“刚刚采来的茶,要先摊放开散发水汽和青草气,然后杀青,手工揉茶,烘干,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挥茶。”陈高水介绍。

      而挥茶正是蔡梨花最拿手的活,也是她最忙的时候,只有她才能把好最后一道关。“我与我老公进行分工,收茶、护理茶园这些外面的事情都是他做的,我就负责挥茶,我挥茶一晚上最多的时候要挥上百斤茶,有时候要挥到半夜。”当天的茶只能当天制作,绝不能隔夜。“我们也买了机器,但后来发现不行,不够香,茶叶也会碎掉,只能我自己来挥。”蔡梨花说。

      茶生活小园

      挥茶是个技术活,它必须是用柴火,锅需要保持适宜温度,两只手在锅里不停翻炒20分钟左右,这也是茶叶出形状和出茶香的关键。而这还是个力气活,对于七十多岁的蔡梨花来说,实在是个透支体力的活。

      蔡梨花曾经也试着带过2次接班人,但由于挥茶功夫始终欠火候。只能自己亲力亲为,这挥茶功夫,怕是要在她手里失传了。

      日前,正是护理茶园、修路,护林的时候,这几天,陈高水给茶园整个枝,拔个草,施个肥,为来年茶叶的收成打好基础,一直要忙到年底,才会稍微歇歇。

      有茶有座、有生活

      “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座山管理好,现在每天守着这座绿油油的青山,心情特别舒畅,也希望,我能找到一个可以接替我挥茶手艺的人”蔡梨花由衷的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