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嘉兴姑娘爱石成“痴” 手下的玉石珠宝精致优雅
  • 嘉兴姑娘爱石成“痴” 手下的玉石珠宝精致优雅

    时间:2018-04-23 15:27:07  来源:  作者:

    人为什么要迷恋不必要的精致?

    对于这个问题,周作人先生曾在《北京的茶食》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之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炼愈好。”

    可以说,精致的东西治愈了这个世界,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在生活,而并非生存。

    玉石在东方美学中,是一场繁华旧梦。

    “艳而不妖,润而不泄”,这是古人对南红的评价。

    看似艳丽的珠串,却能搭配任何日常的衣着,衬得人温婉恬静。

    如同从旧时光里走来一般,带着岁月的沉香。

    这些精致玉石,出自一位嘉兴海盐姑娘之手。她叫舒黎丽,是一名美术老师,也是一位资深文玩设计师。

    顶层的工作室颇有书卷气,进门一席茶桌,接待偶尔闯入的“不速之客”。泡茶前点一炉沉香屑,再煮一壶老茶,用文火慢慢煨着,孩子在楼下做作业,舒黎丽便在无人打扰的安静里享受属于自己的短暂时刻。因为喜欢收藏器物,所以空间里也摆设着主人的藏品,有欧洲回流的牙雕胸针、西汉的陶罐、旅游带回来的树化石。当然,更多的是她自己设计的玉饰。

    从小,舒黎丽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看到古装剧中的主人公佩戴玉镯,总会心生羡慕之情。当时海盐还没有花鸟市场,但是老的新华书店对面有个亭子,那里常有小商贩设摊售卖玉石。刚读初一的舒黎丽常常蹲在旁边看,日复一日,人来人往,在商贩与顾客的交流中,她渐渐对玛瑙、和田玉、翡翠以及各种小玉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秦山大厦也是她常去的地方。柜台里精美的玉器似有魔力一般,总能吸引她的视线。终于有一天,她拿着攒下来的9块钱买了个小玉瓶,开心得睡不着。去平湖师范就读以后,她显得与同龄人更加“格格不入”:当别人在逛街购物看电影的时候,她就在关帝庙旁的花鸟市场淘宝。“那里的东西更加丰富,我每个月总要拿出三分之一的生活费去买些小玉器。”

    随着年岁渐长,接触得越多,门道就越深了。“回过头来看,其实之前买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假的,这就是自己交的学费。”玉石市场鱼龙混杂,眼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练出来的,就像赌石一样“十堵九空”是常有的事。尽管网上有各种各样的鉴定方式,但实践起来并非易事。还是要吃点亏。

    为了练眼力,舒黎丽买了一堆折光仪、放大镜,对照真假货一遍遍比较。节假日去广州、河南等地的玉石集散地“蹲点”,一面了解市场行情,一面提升鉴别能力。有喜欢的原料就带回家,翻阅各种纹样寻找设计灵感。

    “开始时兴趣浓厚,什么都想亲力亲为,买了微雕机、金刚钻头等一整套设备,整日里泡在工作室一做十小时,到最后筷子都拿不稳。”由于长时间浸在冷水中,一双纤纤玉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后来,渐渐明白术业有专攻,构思好纹样就送到玉器加工厂里请师傅们雕刻,省时省力且成功率高。

    工作室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玉饰,对舒黎丽来说,这些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了心血,自然有感情。“如果它们得人赏识被带回家的话我也很开心,因为这是一种认同感。”但凡有人闻讯来买,她总要耐心地跟人讲解玉石知识,希望作品被善待。

    比起彩色宝石,她更爱玉石,“彩宝是舶来品,而玉石类的首饰更具中国味道。”对于传统的东西,她总有一份莫名的喜欢。舒黎丽的家中,还有十多套改良版汉服,以常服为主,平日里上课或是出国游玩总要穿着,“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我要一件一件拾起来”,她说。

    在舒黎丽看来,和玉石打交道的二十多年间,自己急躁的性子渐渐变得平和从容,也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琴棋书画、玉雕玉刻、香道茶艺、摄影陶艺……似乎都是贯通的,让她的生活充满趣味。唯一不同的是,玉石让她广泛的爱好有了一个固定的落脚之处,找到了安顿灵魂的归宿地。“这件事情,我做一辈子都不会腻。”制作各种各样精美的玉饰,不为任何目的,只为内心欢喜,正如李渔说的“玩得一日是一日,赏得一时是一时”。

    我们的生活总是这样,明与暗对半,包罗万象,大世界里有喧嚣。

    愿你我都能拥有自己的小世界,为许多小事而喜悦,找到最舒服自在的位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