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全年15万+份外卖!杭州跑单王是怎么炼成的?
  • 全年15万+份外卖!杭州跑单王是怎么炼成的?

    时间:2018-02-02 15:59:05  来源:  作者:

    有些事,你猜都猜不到。

    “饿了么”外卖平台公布了一项数据,全杭州的饭店中,外卖全年订单最多的一家是152900份。

    打听这家店在哪里,对方神秘地说,你猜。我想肯定是在闹市区吧。

    不。这家店开在翠苑三区里面!

    店名叫“老街坊”私房菜。令人费解的是,店的附近就是物美超市,还有万塘路夜宵小吃一条街,做餐饮生意的少说有50家,它开在小区里,凭什么外卖能卖到全杭州第一?

    出租车把我送到了翠苑三区翠柏路的后门,狭小的弄堂,灯光昏暗,我越走越怀疑,数据会不会是假的?

    进小区往前不过100米,周边也没有高楼大厦,心里想,这家店的外卖送给谁吃呢?

    误打误撞终于发现了这家店后厨,门口居然有10多个外卖小哥在排队等外卖!

    “你们每天都这样等?”我问。

    “不然呢,有时要等十来分钟,外卖才打包好。”一个小哥说。可能是等的时候太无聊,小哥玩着手机游戏,头也不抬一下,“他们店生意好得不要不要的……”

    怎么个好法?

    “我这样跟你说吧,做外卖生意的都是在平台接单,对吧,他们家要忙到公司专门派两个调度员呆在店里调度,每天吃喝在店里。”外卖小哥放下游戏,骄傲地抬头说。

    走进店堂,拐角有一男一女,他们就是“饿了么”的调度员。

    老街坊私房菜餐厅员工分两个团队,姚老板亲自抓外卖团队。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

    桌上各放了一台电脑,他们的眼睛一直要盯着电脑上。“这家店外卖量比较多,所以我们就驻点了,不然系统会瘫痪……”女调度员说。

    从平台上看到,截至当晚6点,这家店的外卖订单直逼600份。

    “老街坊”私房菜的老板姓姚,35岁。

    准确地说,他不算是老板,只能算大股东,除他以外,堂食这块的股东有一半都是店员,服务员、收银员和厨师都有股份。

    我好奇,为什么给他们股份?

    姚说,别误会,他们只是老员工。

    小姚原本是泥瓦匠,1999年从老家安徽来杭州后,在工地干了两年,然后到一家医药公司做医疗器械销售,接着又干了4年的专职司机,后来又当了几年大巴车司机。

    我开玩笑,你这跨度有点大啊。

    小姚说,“那是,我干这行跟我弟弟有关。当初他来杭州年纪小,我就说你干厨师吧,就给他弄了个店面,在北大桥那边做快餐,结果他干不成……我就说,我来干,干给你看!”

    从北大桥快餐店起家,小姚一干十来年,算上现在这家店,事业最高峰的时候开了4家分店,后来另外三家都因为拆迁停业了,如今他专门做这家店。

    为什么把餐饮店开在小区?

    姚说,其实很偶然。

    “我接手这家店之前,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换了三个老板,都搞不好,其中一个老板还是一家知名餐饮连锁店的负责人,都说附近餐饮太多,店放在小区,人气不够。

    “我也在附近转了几圈,算是考察吧。周围写字楼还算可以,虽然餐饮多,但附近居民也多。于是我打算做快餐式的家常菜,附近餐饮店一荤两素定价在20块钱左右,我就做到15块钱左右,但东西得保证让顾客满意……这是我这些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姚的店,堂食和外卖分开做。

    31日晚6点左右,后厨十几个人分工明确,各忙各的,后厨正中央有两块很大的棉布,里面是个空的塑料架,棉布盖在架子上,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温箱”,掀开棉布,里面全是打包好的外卖,至少有200份。

    刚打包好的饭菜暂时放在保温箱里,等待外卖小哥取餐。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

    姚有两个团队,外卖团队9人,之前都在浙江一家高校做食堂的;另一个团队主要是他负责,厨师长是之前外婆家杭州大厦店的厨师长。

    他说,两个团队都有他老乡,觉得他店里生意不错,就跟着一起干了。

    姚的外卖是从去年3月开始的,9个月卖了152900份。他说,外卖订单占店里总营业额的六成,但利润只占总利润的四成。

    看似外卖比堂食多很多,但利润却相对少。

    姚说,自己店里的每一份外卖,外卖平台抽成占13%左右,这部分的钱要分给平台和骑手。

    姚的外卖订单中,排名第一的是小炒肉,每天250份。堂食卖得最好的是酸菜鱼,每天40份到50份。“食材都是我早上去勾庄配的,每天要买一头猪,黑鱼要二百来斤,青椒现在冬天比较贵,每天买菜要花掉2万块钱。”

    为什么外卖卖得这么好?

    姚说,比我们卖得更便宜的商家也有,我觉得我们主要是性价比高,除了分量足外,口感也很重要。

    外卖的订单全部是散客。

    姚开在翠苑三区的这家店,附近的写字楼主要集中在天堂软件园、电子产业园区以及边上商业街的几家高档写字楼,但散客中最多的是附近居民。

    店里每天外卖订单在800份左右,最高能做到1000份,这其中熟客占70%左右,“如果不是性价比高、口感好,人家也不会回头的。”

    口感好的原因,姚分析说有两点,一是外卖团队中厨师的手艺很重要,比如他们的厨师长是衢州人,工作餐吃得特别辣,但是他炒的菜就不会这样,还比较清淡。另一点是,食材很重要,例如小炒肉中的猪肉,全是当天的新鲜猪肉,酸菜鱼的黑鱼,每天都不能过夜。“内行的人一吃就知道,哪些猪肉、黑鱼是隔了夜的,我有一个原则,黑鱼坚决不进冰箱,还有就是有些肉圆子,部分商家图省事,直接用搅肉机搅碎,但我们都是手工剁出来的,你说一样不一样?”

    点外卖的和在店里吃,有什么区别?

    姚说,区别还是有的,懂行的才知道。确实有偷工减料的商家,有的在食材上有取舍,例如不是用新鲜的食材,另外就是在包装盒上。“以前大家用的是750毫升的包装盒,现在大部分商家用的都是500毫升的包装盒,而且500毫升的打包盒还分标准的、中等的、低配的。”

    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外卖订单的餐盒也有考虑,比如有的商家餐盒是1块钱,有的是3块钱。“现在外卖利润低,商家确实没办法。”

    全年送外卖17136单!

    杭州跑单王是怎么炼成的?

    冯本军是“饿了么”的外卖小哥。一个月前,冯本军拿下公司2017年度杭州“跑单王”称号,全年累计送外卖17136单。

    冯每天要送近50单,骑车120公里。

    他送外卖的区域在文一西路骆家庄附近,覆盖范围约3公里,去年他电瓶车的总里程达到40000公里左右。

    约他那天,他提出来说:“我基本空不下来,你要不找辆电瓶车,不然撵不上我。”

    早上9点多,外卖小哥们聚集在文一西路一家米线店门口,区域负责人给大家买了包子当早饭。右一就是跑单王冯本军。

    冯赶在吃早饭之前,就去送外卖了。

    我从米线店老板那里借了辆电瓶车,一路跟在冯的车后,发现根本跟不牢。冬天的雪一过夜,马路就像溜冰场。

    第一单是给文二西路一家音像店送水果,单上显示,水果店离他1公里距离,但要经过很多小巷子,冯骑上车就出发,根本不用地图导航,熟门熟路:“不知道路,干不了这行!”

    水果店老板一见到冯,笑嘻嘻地说,水果快好了,等下。冯眼疾手快,直接上手帮老板切水果,做成水果拼盘,水果店的沙拉酱、水果要如何切,冯说,他见多了,套路都懂。

    跑单王冯本军当天接的第一单是送水果。

    送水果的路上,冯已经规划好了顺路的商家,先要到哪个商家接单,然后再走哪条路顺道,全在他脑子里,“你只管跟牢我好了,时间算不好,超时就可能被投诉。”

    冯每年也会接到十来个投诉,这让他有些无奈。

    “有些投诉真让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例如说有次送到人家楼下,结果人家出去喝酒了,让我等20分钟,可是我要是等他,后面的外卖也要超时了,结果被他投诉,扣了200块。”

    扣的钱相当于冯一天的外卖提成,像冯这样的级别在公司属于“王者荣耀”,级别低的还有“青铜”“白银”等,只要客户一投诉,不仅级别积分会下降,公司一周的外卖提成补贴以及每个月的活动补贴全部“砍掉”。

    “我一没文化,二没学历,凭啥能在杭州呆,只能靠苦力,蛮干。”冯说。

    冯在这一行年纪算大的,48岁,接近半百了,他的同事大部分来自农村,江苏、重庆、安徽、湖北、云南都有,年纪大的56岁,年纪小的19岁。

    辛苦归辛苦,外卖行业的待遇相对也不算差。

    春节临近,冯的两个同事各买了轿车,一辆比亚迪宋、一辆本田思域,打算开车回家过年。“在杭州都是骑电瓶车,买辆车开老家,也算是有点面子。”小韩说。

    这些年的努力没有让冯白费,去年冯的大儿子结婚,他把攒下的钱给大儿子在老家买了一套房,花了50多万元。

    冯来杭州已经15个年头,当年他来杭州时,小儿子才1个月,转眼现在上初中了。他说,下半辈子的目标就是给小儿子攒一套房子的首付。

    “大儿子有了,总要给小儿子也备着点,家里两老也都80多岁,这就逼着我每天送外卖送外卖,有压力才有动力……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我成了所谓的跑单王。”

    小金,杭州点外卖最多的顾客

    全年901份

    大多是常规菜

    不喜欢吃夜宵

    偏好奶茶加冰

    2017年,杭州点外卖最多的顾客是一位姓金的小伙子,共点了901份。

    “饿了么”外卖平台数据显示,一年中,小金有307天都使用了外卖服务,最多一天点了6份外卖,平均每份外卖花费48.7元,最贵的一顿外卖点了138.5元。

    小金在滨江一家创业公司工作,平时不是在外跑业务,就是在公司,因为工作太忙,没什么时间做饭,平均每天要点三餐外卖,最爱点单人套餐、盖浇饭、米线、汉堡、意面。吃得比较简单。

    通常来说,点外卖主要是午饭和晚饭,而从小金点外卖的时间上看,他很多时候早上就开始点了,尤其是早上8点左右,点外卖的比例占他全部外卖比例的13.5%。

    而杭州早餐外卖的比例是0.9%。

    另一个数据显示,小金吃晚饭的时间相对较晚。

    小金夜宵外卖订单几乎全部集中在晚上9点到10点,零点之后,他没有任何外卖订单。晚餐,小金点的基本以简餐为主。

    可以推断,小金吃晚饭的时间相对较晚,而杭州外卖夜宵类的爆款——炸鸡、炸串类的订单,小金全年只有2单,汉堡12单。

    寝室里,边吃外卖边复习的大一男生小程。

    外卖平台推断,小金并不喜欢吃夜宵。

    同时,小金全年最喜欢点的外卖单品是冻柠檬茶和红豆奶茶。

    有趣的是,这位用户全年一共有307个外卖备注,没有任何备注是关于餐品的(比如多加辣、少点辣、不要葱、不要蒜),而是全部和奶茶有关。其中,“奶茶多冰”的备注最多,一共出现了176次。“奶茶做热一些”出现了66次。

    另外,“饿了么”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去年杭州外卖订单花钱最多的顾客××,花了110312.74元。不过,这位顾客婉拒了采访。

    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外卖订单名列

    杭州高校第一全杭州第三

    是食堂饭不好吃?

    还是食堂关门太早?

    在“饿了么”发布的2017蓝皮书中,杭州订单最多的十大区域,排名第三的是位于小和山高教园区的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宿舍楼下,穿三角内裤接外卖的同学

    1月26日,期末考最后一天。11点多,宿舍区。进进出出的外卖小哥络绎不绝。

    外卖只能送到楼下。楼里有暖气。不论男生女生,穿着内衣,趿着拖鞋就下来拿外卖了。有个男生显然刚从被窝里出来,里面只穿了三角内裤,外面披了件外套。

    说起长征是杭州高校外卖王的事,男生宿舍8幢的宿管大姐说,“是不是外卖排行榜第一的事?这个我知道!”有多少人点外卖?

    “一幢楼70%都点。”

    “什么原因呢?是食堂很难吃吗?”

    “食堂我不知道,我自己烧饭的。还是宅吧。”

    大一男生都在宿舍里干些什么

    有个瘦高个的男生下来拿外卖,他叫小程,温州人,大一。

    他和另外三个男生住一间。上面是床,下面写字桌。室内空调很热。

    这天中午,四个人都点了外卖。小程吃得最晚,一碗22元的老坛酸菜牛肉面。

    台州人小葛,趴在电脑上看《火影忍者》,一份30元的鸡腿饭还在吃。

    记者在学校食堂连吃了两顿,菜的价格和味道,就是一般食堂的样子。

    寝室里,边看《火影忍者》边吃外卖的大一男生小葛。

    “平时你们也点外卖吗?”

    “饭点之前没有课都是点外卖的,还有双休日。”小程说。

    “我基本上天天点,食堂菜不好吃。”小葛说,“我们都是各点各的。”小葛趁机揭发了小程一个段子,“有一次他在玩电脑,外卖到了,他没空下去。十几分钟后,等他下去,外卖已经被人拿走了。他想都没想,又点了一份!”

    “一天三餐怎么吃?”

    “基本点外卖。哪里有三餐?我们都是两餐,早饭不吃的。”

    “父母问起呢?”

    “就说食堂吃得挺好。”

    学校食堂的饭菜感到很委屈

    做了一个随机小调查,7位大一女生,两个明确表示点外卖不多,一位说还好,一位说这几天考试,点得多,但外卖不好吃。一位说下雨天会点。两位说每天都点,喜欢麻辣烫、炸鸡,“食堂米饭不好吃,吃不习惯”。

    宿舍楼往下一道坡,就是食堂。一楼、二楼卖快餐,三楼美食城,有十多个档口。

    学期最后一天的中午,食堂里还有三成的上座率,不少是教职员工。问食堂工作人员,平时也只有这点人吗?“开玩笑,我们一万人的学校,平时都坐满的!”

    菜不贵,四五元是主流。我点了糖排、素鸡、饭,7块钱。味道嘛,就是大食堂的水准。

    下午5点多,我又到食堂,只有一个学生在就餐。我先问打菜的大姐,怎么这么少的人?“考完试,都走了。今天最后一天!”

    可是,明明还有很多学生没走。是不是菜不好吃?“我们食堂的菜怎么不好吃了?你看看,都是很卫生的!还不是懒,懒到不愿意下楼,拿根绳子吊下来,把东西吊上去。我看到过好多回了!”

    我又坐到唯一就餐的男生面前,和他聊了聊。他是这么回答的——

    我今年大三,平时也点外卖,只不过今天不想麻烦,来食堂随便吃点。点外卖这件事吧,有一个原因,你有没有想过,很多男生都是下午一两点才吃中饭,五点多还不饿,他们要七点多才饿,那时候食堂早已经关门了,所以只能继续吃外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