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良渚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价值何在?
  • 良渚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价值何在?

    时间:2018-01-27 15:44:07  来源:  作者: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良渚管委会供图

    浙江在线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俞吉吉 朱婧 刘慧 唐骏垚)1月26日,记者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获悉,经国务院审批,当天,中国世界遗产2019年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的全套提名文件,经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先生代表《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郑重签名之后,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予以提交。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下,余杭区和良渚遗址管委会全力攻坚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去年,申遗文本(预审稿)已如期送到国家文物局,这标志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反山M12:98琮王 良渚管委会供图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这些年来,但凡良渚有一丝动静,大家的视线就会马上聚焦。因为,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实证距今5000多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

    据悉,良渚古城遗址将以符合《实施操作指南》中确定的世界遗产标准第三、四条,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第三与第四条标准究竟是什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介绍道:“这两条准则可以简单表述为见证价值和典范价值。”在原文中,两条准则的详细内容分别为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和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老虎岭 良渚管委会供图

    这次申报的申遗范围明确将“良渚古城+瑶山遗址+11条水坝”作为遗址申遗范围。据了解,本次递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套申报材料达5330页,其中英文申报文本370页。这其中,还包括考古发掘报告、遗址的管理规划、图册、大型图纸等。

    申遗文本(此为预审稿)

    保护良渚遗址,传承浙江文脉

    除遗址对全人类的示范意义和见证价值,遗址保护状况的好坏也是申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遗址保护上,我国将良渚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特区——良渚遗址保护区,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编制了专门的保护法规——《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使良渚古城遗址保护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范。

    在学术研究上,良渚古城的发现曾六次列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被国际考古界选入“2011—2012世界10项考古新发现”,良渚古城的田野考古多次荣获中国田野考古的最高奖。我省考古界先后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日本金泽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河海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目前,良渚遗址国际考古研究中心正在筹建中,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

    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也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劲的考古学证据。全国统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卞家山》《文家山》等考古报告和《权力与信仰》《良渚考古八十年》《良渚玉工》《良渚刻划符号》等图录相继整理出版;《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良渚古城垫石研究报告》即将出版。美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与刘斌合作的研究论文将在《古物》杂志上发表;英国伦敦大学学者庄奕杰和刘斌合作的研究文章将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良渚词条也将写入新修订的《大百科全书》。

    “未来十年,我们将建设‘专家叫好、百姓叫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良渚文化国家公园,以还原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生产情景。”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说,目前,良渚遗址公园已列入首批(全国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按照申遗流程,陈寿田还表示,今年夏季,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将会前往良渚,并对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有效性等内容进行现场评估。

    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考古专家热议良渚遗址

    自1936年11月3日施昕更先生首先发掘以来,历经80多年风雨,良渚遗址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良渚考古对外交流的进展,国际主流学术界逐步认识到良渚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研究中的重大价值。

    在2017年12月的第三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勋爵明确指出良渚遗址考古“证明了中华文明处在和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同的时间点上”。

    国际考古专家考察老虎岭水坝

    此后,23位世界权威考古专家考察了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都对规模巨大的古城、复杂的水管理系统、精美绝伦的玉器赞叹不已。在2017年举办的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弗农·斯卡伯勒表示:“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教授米里亚姆·斯塔克则认为良渚的艺术是世界级的,与任何新石器时代文明相当,甚至更好。英国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称良渚遗址为“具有世界级重要性的遗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5300年前,良渚人在中国长江下游广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中国境内最早的王国。从此,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断,延续至今。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良渚管委会供图

    【良渚考古大事记】

    1936年

    施昕更先生发现良渚遗址,随后进行3次发掘,出版《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

    1959年

    夏鼐先生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良渚遗址成为良渚文化的命名地。

    1961年

    良渚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后,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成为该所的工作重点之一。

    1981年

    发掘吴家埠遗址,建立吴家埠工作站。

    1986年至1993年

    陆续发掘反山权贵墓地、瑶山祭坛及权贵墓地、莫角山大型人工营建土台和汇观山祭坛及权贵墓地等重要遗址,奠定了良渚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993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良渚工作站,负责良渚遗址的调查勘探与发掘研究。

    1996年

    良渚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至1999年,良渚工作站共发现135处遗址点。

    2002年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成立。2013年,良渚遗址总体保护规划获得通过,划定了42平方公里的红线保护范围和111平方公里的环境控制区。

    2006年至2007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遗址,这是同时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址,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发现开启了良渚考古的新纪元。

    2009年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立,并由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授牌成立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

    2013年

    良渚遗址获评“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至今已6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次入选“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3次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5年

    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这是中国最早水利工程、世界最早水坝系统,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都城结构,是同时期世界上功能系统保存最完整的都城之一。

    2016年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调查与发现获评中国考古学会“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良渚遗址至今已6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次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