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三十五年如一日 成都版"棒球英豪"用热血升温"冷门项目"
  • 三十五年如一日 成都版"棒球英豪"用热血升温"冷门项目"

    时间:2018-10-11 15:13:27  来源:  作者:

    今年8月底,第100届日本棒球夏季甲子园决赛落幕,代表秋田县闯入甲子园的“超级黑马”今足农业高中以2:13的悬殊比分败给传统豪门大阪桐荫高中。

    这样一场日本中学生的棒球比赛,居然隔岸霸屏了中国体育迷的朋友圈。但点燃他们热血的,不是号称“宇宙队”的冠军,而是被评为“杂草军团”的今足农业高中。这支不被看好的黑马一路逆袭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让不少人重新认识了棒球这项在国内并不算热门的运动。

    其实,在成都就有这样一个与“棒球魂”有关的故事。他们没有今足农业高中漫画般的跌宕剧情,却用35年的坚持,一砖一瓦地创建出自己的“甲子园”。

      筚路蓝缕到六连冠 “梦之队”是这样炼成的

    7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棒球决赛,成都队以9:2大比分战胜攀枝花队,为成都代表团摘得本届省运会第一块集体球类项目金牌。代表成都参赛的是金牛区少年棒球队,这支球队从1998年起承担代表成都市参加省运会的任务,这是他们取得的第六块省运会金牌。

    “从2016年起,这两年的比赛,攀枝花队都力压我们,所以这场决赛胜负难测,我们大家必须全力拼搏。”开场后,一连三局的平手,让决赛现场的气氛异常紧张。第四局,成都队以4:2打破僵局,此后连连得分。第六局,刘展铭的一记本垒打基本锁定胜局,也让教练冯超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冯超与省运会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年前:1998年,他以替补队员的身份首夺金牌;2002年,已经是绝对主力的他再战省运会又获冠军;2006年,他担任助教协助球队在省运会上续写辉煌;2010年、2014年、2018年,他三度“挂帅”出征,创造了省运会六连冠的“金牛奇迹”……可以说,金牛少棒队的省运会冠军之路,也是冯超的成长之路。

    和冯超一样,金牛区少棒队的另一名教练李又林当年放弃了留在专业队的机会,选择回到发现、培养自己的地方,跟随启蒙教练一起延续金牛棒球的辉煌。成长于金牛,又反哺于金牛,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金牛“棒球人”的眷念与执着,才让“金牛之光”持续绽放。

    20年从未让一块省运会金牌旁落,用一位金牛少棒教练的话来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金牛区少年棒球队创建于1983年,与四川省棒球队的建队时间相差无几。据金牛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相关负责人介绍:“1983年,朱明德教练来到成都市金牛区体校,也是这个时候,在朱教练的组织下,成都棒球队开始发展。那时候条件并不好,没有标准场地,用球和手套都得通过申请才能得到。很多时候得自己缝手套、补球,用竹竿挥棒练习。”

    与建队初期艰苦条件相对的是卓越的成绩。建队6年之后,金牛区少棒队在国际少年联盟远东区棒球锦标赛获得第五名的成绩,次年更是大展拳脚,成为这项比赛的亚军。

    与此同时,硬件设施在不断改进。在政府支持下,金牛区于1991年建成了当年中国西部唯一的标准棒球场――金牛棒球场。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金牛区少棒迎来蓬勃发展期,并多次作为代表队征战全国和国际赛场,他们取得的奖杯和锦旗早已摆满一面功勋墙。

    2012年,凭借在棒球普及和竞赛方面的成绩,金牛区被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棒球活动示范区”。如今,棒球已经成为金牛竞技体育的一张名片。从筚路蓝缕的建队初期走来,这支棒球队凭借骄人的成绩单,被外界称为四川“梦之队”。

    从小众运动到必修课 体教结合传递棒球火种

    培养优秀运动员,更要培养优秀教练员。从上个世纪80年代建队至今,金牛区少年棒球队已先后向四川省棒球队输送近30余名优秀运动员,更有10余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并随队征战国际大赛。目前在任的金牛区少棒教练员中,很多人都是由这支棒球队一手培养出来的。在中国棒球教研培训的版图上,金牛少棒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块。

    现担任金牛区少年棒球队主教练的李又林,正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金牛少棒人。李又林在1991年进入金牛区少棒队,之后又入选中国少年棒球队、四川省棒球队、中国青年棒球队。2012年,李又林回到金牛区少棒队担任教练,数年间带队拿下全国棒球公开赛U15组、亚洲少年棒球锦标赛等多项大赛冠军。从培养运动员到培养教练员,金牛少棒的火种在一代代成员手中传递。

    除了职业训练外,金牛少棒一直致力于在大众中的普及棒球。“棒球进校园”、“棒球进社区”是金牛区业余体校近年来大力推行的活动。金牛区少棒队将训练场地前移到学校,深入开展棒球进校园活动,常年外聘派出7名专业棒球教练深入学校开展全公益免费训练。截至目前,金牛区业余体校已经与11所小学、3所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体教结合的方式,将棒垒球训练基地落地到校内。

    8月21日至25日,由金牛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牵头实施的2018年棒球进校园活动,走进成都石室外语学校暑期体育老师培训班,在金牛体育中心棒球场、成都市石室外语学校进行。

    对此,成都市石室外语学校校长龚华明表示:“棒垒球是一个很好的项目,适合各个学龄段的孩子学习。在青少年时期接触多元化的体育项目,有助于学生拓展毕业后的选择面,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定位,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接下来的开学季中,该校将把棒球列入课程安排,在幼儿园至高中的体育课程中推广和普及该项运动,并成立校代表队,开展长期系统的训练。同时,成都市石室外语学校将与金牛少棒的专业教练合作,共同编制双语课本,为在校学生带来一个丰富多元的棒球课堂。

      精于勤 金牌背后的汗水于与付出

    二十年如一日,秉承“顽强拼搏,永争第一”的金牛少棒精神,每一位金牛少棒人为守护省运会冠军的荣誉,在背后付出了巨大努力。

    本届省运会前,参赛队员进行了为期100天的封闭式集训。教练带着队员,每天顶着烈日进行技战术及体力训练。李又林经常和队员们同吃同住,他与家中一岁半的孩子相处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冯超每天绑着支撑腰带准时出现在训练场,此前他因腰椎间盘突出被医生要求卧床休息;队员们暂时放下学业,没日没夜地苦练……每一个人都铆足了劲,就为了保住金牛的荣誉。

    “这次‘战前’集训收效极佳,集训中进步很大的一名队员,成为决赛致胜的关键!”集训前为考察队员的状态和水平,金牛区少棒队曾出战深圳,对战广东省运会冠军。冯超说,当时队里的3名投手,高源排名最后,“在深圳的比赛他发挥极不稳定,坏球比好球多。”回到成都后,教练员不仅针对性地进行了体能和战术训练,还进行了心理辅导。“针对高源发挥不稳定的问题,教练们利用视频,一对一给他辅导。”

    在教练们的帮助下,高源成为了集训进步最大的队员。决赛对阵老对手攀枝花,教练们考虑再三启用高源作为投手。“我们的一号主投手,对手非常熟悉,专门针对他进行了战术布置。所以当看到高源出场时,他们都懵了!”虽然有战术的考量,但终究是平日努力训练,关键时刻才能担大任,最终取得胜利。

    冷门项目 热血难烫 棒球普及“从娃娃抓起”

    棒球在国内的热度,很难与“三大球”比拼。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金牛区少年棒球队总教练朱明德曾表示:“全成都不到500个娃娃在长期打棒球。”教练段惠莉解释说:“棒球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场地要求,其次就是人员流失。”

    标准的棒球场地要求十分严格,同时占地面积较大,需要接近110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甚至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都大。此外,在青少年棒球培训过程中,能够从小一直坚持参加训练的孩子并不多。

    在金牛少棒负责12岁以下青少年训练的王风姣教练说:“很多在身边培养多年的苗子,到了五六年级,正是他们能够出成绩的年龄段,但同时也面临升学的问题。家长们往往会在此时让孩子把重心放在应试升学方面,很多棒球人才都挺不过这个阶段。”

    为了扩大棒球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范围,2014年,金牛区少年棒球队引入软式棒垒球。“推广阶段从软式垒球做起,场地要求小一点,同时规则也更加简单,适合6到12岁的少年儿童练习。棒球培训需要从6岁就开始抓起,软式棒垒球比较适合拿来培养小孩子的兴趣,当他们对棒垒球的理解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会进一步让他们接触职业棒球。”王风姣说。

    目前,在金牛少棒的队伍中,12岁以下的参训队员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从U12(12岁以下)到职业阶段,金牛区少年棒球队通过梯队建设与体教结合的方式,正在不断扩大棒球项目的影响力。棒球这样一项长期以来在国内被视为“冷门”的运动,正由这一群已经坚持了35年的“棒球英豪”,用热血不断加热升温。

    成都商报记者 李博 实习生 赵晨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