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三大路径科学治堵 上下班的路越来越通畅
  • 成都三大路径科学治堵 上下班的路越来越通畅

    时间:2018-05-19 15:17:41  来源:  作者:

    成都城市交通各方面正发生着积极变化。图为机动车礼让行人

    从东门到南门,熟悉的街景,熟悉的道路,对市民马冬来说,却越来越不一样。走二环高架,抬头看一眼电子屏显示的预计到达时间,前面堵不堵了然于心;走底层道路,多个路口的直行待行区让通行更顺畅;早晚高峰,百度地图总能规划畅通的中小街道避堵;遇到违法又造堵的,手机上“蓉e行”就能举报……“我能明显感觉到,上下班的路越来越通畅了。” 马冬说。

    感觉是主观的,但一系列数据却是客观的。百度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主要城市拥堵报告显示,成都排名较二季度大幅下降7位,位列第23位,在4个汽车超过350万辆的城市中排名最后;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成都位列21位;根据交管部门统计,2017年成都工作日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34%。

    这一切离不开“成都治堵十条”,离不开科学治堵。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公安交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三条路径,以人民为中心,以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解决“大城市病”为突破口,将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支撑,深化落实“成都治堵十条”,纵深推进科学治堵,在2017年全市汽车增长9.6%、保有量达454万辆、高居全国第二的情况下,取得明显成效,城市交通各方面正发生着积极变化。城市道路交通的提质增效,为成都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提供了强大支撑。

    智慧治堵

    创新推出“蓉e行” 已有140余万人注册

    在城市交通治理中,如何让普通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呢?“蓉e行”的出现带来了改变。去年12月,市民高先生注册成为“蓉e行”的一员。截至今年5月初,他一共举报了近20起违法,提出了交通组织优化建议3条,还在上面处理了一起自己的电子眼违法。

    “让我很有获得感,城市是我们所有人的城市,能为城市交通出力,反过来又享受了便捷,何乐而不为呢?” 高先生说,以前在路上开车碰到违法的,造堵的,有时候心里很愤怒却无可奈何。有了“蓉e行”后,用手机就可以举报违法,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很方便。

    截至5月14日,“蓉e行”注册人数达1416143人,绑定车辆599736台,绑定驾驶证513207人,违法举报343640笔,交通设施保障上报7029件,交通组织优化建议1317件,电子监控违法处理214054笔,“五路一桥”申请退费人数357645人,申请金额1.09亿元。

    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有效破解道路交通“城市病”,成都交警纵深推动科学治堵工作,坚持多方参与、开放协作、共赢共享理念,深度探索“互联网+交通治理”,以推动交通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方式多样化为出发点,创新推出“蓉e行”交通众治公益联盟平台,实现了通过互联网举报突出交通违法、报告交通设施问题、谏言交通管理良策、主动停驶少用私车四大功能,并通过积分兑换奖励发动社会企业和广大群众共担交通治理之责,推动交通管理向交通治理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主力、市民主体”的交通共建共享新局面。

      工程治堵

    双待模式分配路权 全天多通行15万至18万辆

    “路口是红灯得嘛,还能直接往前开啊?”2015年初,当“直行待行区”在我市路口刚一亮相,不少市民还没弄懂原理。其实,这是利用空间换时间的一种方式,由此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据市交管局秩序处副处长周伟潮介绍,“直行待行区”就是在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协调通行的情况下,通过对路口内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充分利用路口内闲置空间的资源,以前一阶段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科学设置“直行待行区”,同时将多条“直行待行区”按梯形布置,最大限度从排队空间上增加直行机动车的等候区域。此外,为了让驾驶人更加简单直观地掌握“直行待行区”的通行规则,采用LED显示屏与交叉口信号灯联动配合的方式,引导车辆选择正确的时间进入“直行待行区”。当路口相交道路左转信号灯亮时,直行车道正前方的LED诱导屏将同步启动,显示“直行机动车进入待行区”后,可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内进行等候;直行信号灯变为绿灯后,“直行待行区“的车辆可直接驶出,同时LED屏将显示引导“左转机动车进入待转区”。

    经过实际测试和流量监测,信号周期内可用于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提高7%-8%,路口排队长度平均缩短30米,每小时放行量提高近600辆车,路段平均车速提升约14%,按工作日时间7∶00-19∶00计算,全天多通行车辆15万-18万辆。目前,成都交警已经在中心城区26个机非时空分离路口实施“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2017年,完成6个路口“双待”(左转待转区、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推进少城片区交通微循环示范区建设。2018年至2019年,建成53个“双待”交通组织路口,逐步推广玉林片区等9个微循环交通组织模式。

      依法治堵

    让行斑马线整治行动 提升市民安全感获得感

    车辆在斑马线前一停一让,使市民能够从容过街,是人、车、路之间和谐关系的经典缩影,更是城市公共文明程度的集中展现。车与人抢行,是造成拥堵甚至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深入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科学治堵,2017年6月25日下午,市交管局召开机动车依法让行斑马线专项治理行动新闻通气会,拉开了让行斑马线行动的序幕。

    成都交警严格统一执法标准,强化交通违法记分管理,对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未减速行驶和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的,一律依法予以罚款50元、记3分的处罚;用天眼地网提升执法效果。按照“全覆盖、零容忍”要求,加强科技管控手段应用,整合“全球眼”、天网、智能交通监控等视频资源实施全天候、全时段远程抓拍;以人民路、蜀都大道主干道为重点,首批打造12个文明礼让示范路口,营造斑马线前主动停车让行的文明交通风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市民李先生驾车沿东大街往盐市口方向行驶,快到盐市口路口时,远远看见前方道路的斑马线处有点“异常”,“斑马线上好像立着几根柱子,不得不停车。”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条“3D斑马线”。李先生遇到的这条斑马线,是成都市首次试点设置的。为了提醒司机减速慢行、让行斑马线,经过前期研究论证,交管部门分别在盐市口的新中兴路口和永陵路十八中大门路段两地设置了3条“3D斑马线”。

    根据统计,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在斑马线主动让行比例超过95%,全市交通事故接报警数量同比下降7%。“结合科学治堵工作,通过多种手段,把文明让行斑马线打造成为彰显文明的城市名片。”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奋斗者说

    市交管局秩序处副处长周伟潮:以“绣花”功夫持续推进科学治堵

    “科学治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用‘绣花’功夫去对待。”周伟潮说,我市汽车保有量440多万辆,驾驶人数量达到660多万人,和其他特大城市一样,交通拥堵“大城市病”日渐突出。要解决“大城市病”,科学治堵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又是一项非常细的工作,每一个路口红绿灯配时是否合理,交通标线是否有问题,哪些路口还可以深挖资源……这些都需要“绣花”功夫,把一个又一个细节问题解决好。

    周伟潮说,去年我市科学治堵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城市交通各方面正发生着积极变化。这也让人充满了信心,把科学治堵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市民声音

    公司职员王婷:积极参与治理充满获得感

    “我和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用‘蓉e行’,我们举报了不少违法。”王婷说,这是普通市民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心里也充满了获得感,以自己最近半年上下班为例,路上明显畅通了很多,违法司机明显减少,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肯定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王婷说。

    本报记者 何良 摄影 刘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