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聚焦:建“科幻之都”不只是“拿块地”
  • 聚焦:建“科幻之都”不只是“拿块地”

    时间:2017-11-11 16:11:00  来源:  作者:

    11月10日,2017中国科幻大会间隙,科幻迷与来自国外的科幻作家交流。本报记者郝飞摄

      本报记者余如波

      11月10日上午,在2017中国科幻大会和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首场主旨演讲上,著名科幻学者、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表示,一个城市要成为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科幻之都”,不仅仅是拿块地,人、创意、机制三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发展机制尤其重要

      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科幻之都”?吴岩列举了三大标准:人、创意和机制。他认为,“科幻之都”这个话题延伸开来,其实牵涉到我们到底要发展什么样的科幻文学、科幻艺术、科幻产业。

      “首先是一定时间内,在这个地区、这个城市有最多的科幻人口,包括作家、科学家、科幻迷以及动漫、游戏、电影等相关产业的从业者。然后是创意产品的数量,这里面既包括产品发布的频度,还包括产品的丰富度和创新性。最后还应具有促进科幻创意出现、转换非常有效的机制。”吴岩认为,这三个方面或许是“科幻之都”最重要的内容。

      吴岩尤其强调机制建设的不可或缺。他举例,2003年,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发起“创意100”行动,发表《孟菲斯宣言》,声称要大力培育创意社群、投资创意环境,从政策层面进行大力扶持。“一个‘科幻之都’应该有促进创意产生、产品生产的政策、措施和具体方式,将科幻创意跟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的方法,才能夯实‘科幻之都’的基础。”

      成都走在建设前列

      成都能否建设“科幻之都”?吴岩说,在成都,以1979年《科学文艺》杂志(《科幻世界》杂志前身)创刊为标志,已经耕耘、培育科幻文化近40年,为中国科幻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幻杂志、媒体,都有从《科幻世界》走出的员工。”尤其是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在成都举办,大大提升了科幻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成为‘科幻之都’,成都显然已经走在前列。”吴岩介绍,早在2010年,国内首部《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研究课题报告》在成都完成,2013年首届中国科幻产业论坛又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幻城项目建设也将很快在成都全面铺开。“如果能跟成都的科技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水乳交融,成都应该能够建设成为‘科幻之都’。”

      原标题:建“科幻之都”不只是“拿块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