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林士带:万里奔波闹革命 深山热血绘传奇
  • 林士带:万里奔波闹革命 深山热血绘传奇

    时间:2021-04-12 21:08:19  来源:泉州网  作者:

    人物简介

    林士带,出生于1916年,永春县蓬壶镇美中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安南永德苏区革命斗争。1935年斗争失利后,避过敌人搜捕,南渡马来亚。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辗转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大学结业后,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中共永春支部书记,致力于恢复南安、永春的革命活动,重建组织。1941年任中共闽中特委特派员,到德化开展工作,成立中共德永特支。1942年下半年在大田县桃源开展工作时被捕。1943年春因惨遭毒刑而牺牲。

    2020年,抗战期间中共永春支部旧址(桃场颜氏家庙)被布置为永春抗战历史纪念馆。

    坐落于永春蓬壶的林士带、林刚中、林多奉烈士纪念碑。

    在永春县石鼓镇桃场社区,有一座颜氏家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永春支部旧址,如今修缮布置成永春抗战历史纪念馆。这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古大厝,记录了烈士林士带在这里投身革命事业、建立党组织的一段红色史,如今也成为一处开展红色教育的学习基地。

    1916年,林士带出生于永春县蓬壶镇美中村。17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区的革命斗争中。

    1935年秋,安南永德苏区被严重摧残,面对复杂的斗争局面,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林士带南渡马来亚投奔大哥。林士带的大哥在马来亚经商,收入颇丰,他希望林士带就此留在马来亚。但林士带心系祖国,一直和当地进步力量保持密切联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林士带瞒着大哥,和一批爱国青年归国参加抗日,辗转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得知弟弟回国了,林士带的大哥感叹:“真是棉被里不睡觉,跑到蚝壳里翻筋斗。”

    回国后的第二年,从抗日军政大学结业的林士带担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致力于恢复南安、永春的革命活动。为了吸收更多群众力量,林士带在南安金吾、诗坂一带领导建立“民先队”、办夜校。“民先队”出墙报、下乡宣传抗日救亡,组织救亡剧团编写剧本,演出《锄头歌》《麒麟寨》等剧目,激发起群众的爱国热情。他还在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上教群众识字、学文化,教唱救亡歌曲,一些青年妇女在革命精神的洗礼下,冲破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投身抗日救国事业,成为革命骨干。不久,林士带受组织委任回到家乡永春秘密开展活动。他和颜江淮在石鼓桃场的颜氏家庙(鲁国小学)建立中共永春支部,他担任书记,在城关、儒林一带印发《萤光》小册子,组织“民先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林士带薪金微薄,生活的困苦导致他营养不足,成年累月的紧张工作让原本身材粗壮的他累垮了,但在革命活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他发动民先队员捐钱献粮,自己也把薪金用作革命活动经费,帮助党组织渡过经济难关。

    1941年7月,林士带以德(化)永(春)党的特派员身份,受命前往德化县开辟戴云山区游击根据地。在戴云山麓的长基村,他主持建立了中共德永特支,尤其是在毛厝村短时间内发展了一批思想觉悟提高较快的热血青年,为革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毛厝村后来成为闽中特委、福建省委机关的驻地。

    1942年下半年,林士带带领两位同志到大田县桃源镇一带山区开展工作,不幸被国民党军警捕获,囚于梅列集中营。在集中营里,林士带备受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守口如瓶,忠贞不屈。1943年春,在革命道路上奋斗了10年的林士带,因惨遭酷刑而英勇牺牲,时年27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士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立碑以纪念,让烈士的精神长绕于永春蓬壶的仙洞山脚下。永春抗战历史纪念馆,这座曾经的中共永春支部旧址,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展示了共产党在永春重建组织和开展抗日反顽斗争,海内外永春优秀儿女热血救国保家园的英雄事迹。目前,纪念馆正在进行进一步修缮,将于2021年5月1日重新开放,增添书籍、图片、新媒体互动等项目,将让这座红色讲堂焕发新活力。(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林联勇/文 永春县委史志室/供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