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 “皇族密码”藏古城
  • 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 “皇族密码”藏古城

    时间:2021-04-12 21:08:10  来源:泉州网  作者:

    台海网4月10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南外宗正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肃清门西南、开元寺南侧,推测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其地唐时为放生池,后于池中建有水陆堂,唐末扩为水陆院,北宋时仍为寺院,南宋时改为南外宗正司,司内建有惩劝所、自新斋、芙蓉堂、天宝池等建筑。

    南外宗正司在泉州的设置,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这处遗址不仅显示出宋元泉州城北部行政性城区的布局特征,同时也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泉州社会各个方面的皇族群体的重要见证。

    时间回拨到800多年前,宋金交战,为避战乱,赵宋皇族宗室大批南移,349名赵氏皇族乘船从海路来到泉州。作为管理赵氏皇族的机构之一——南外宗正司随迁,司署设在古榕巷内的“水陆院”中,毗邻繁华的西街,在泉州存续了147年。

    当时的泉州远离战火,社会安定,海上交通便利。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后,赵氏皇族群体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他们为官为商,广泛参与泉州各项社会事务与海洋贸易。他们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泉州本地的消费能力,特别是香料、药材、珍宝等高端舶来品的消费,刺激了进口需求。各国的奇珍异宝汇聚于此,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到了宋末,泉州南外宗室成员从349人增加到3000多人。

    为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宋朝“开洋裕国”,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后,共有11位宗室成员执掌泉州市舶司提举一职,主导泉州海外贸易发展77年。他们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不断改变泉州官员形象,积极实施新的贸易政策,受到中外海商的欢迎。

    赵氏皇族群体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南外宗正司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

    时过境迁,昔日的繁华已然消逝。而今走近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一方保护石碑与一尊宋刻石像静静地伫立着,似在诉说着岁月的蹉跎。

    宋代皇族隐泉州 流风遗韵千百年

    遗址保护石碑

    宋刻石像

    记者见闻

    探寻“皇族密码”感受宋元荣光

    自古以来,泉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宋元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更是令人惊叹。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鲤城区古榕巷内,还深藏着一处“皇族密码”,那就是南宋时期赵氏皇族居住地——南外宗正司遗址。

    3月29日上午,记者穿街绕巷,来到南外宗正司遗址。在一处红砖影壁之后,一方遗址保护石碑与宋刻石像静静地伫立着。遗址内,几棵古树虬曲苍劲,枝叶参天,斑驳的树皮仿佛经历过刀刻斧凿,默默诉说着岁月的蹉跎。

    南外宗正司遗址

    然而放眼望去,南外宗正司的痕迹寥寥,历经时代变迁,昔日的华屋已成丘墟,除了考古挖掘出的陶瓷、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具外,此处仅剩下一汪残存的池水。走近池塘,碧绿的池水荡起层层涟漪。千百年前,这里也许曾是南外宗正司内的天宝池,奈何时过境迁,昔日的繁华已然消逝。

    为进一步了解历史,记者采访了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党支部书记赵守通,在他的悉心讲解下,尘封在遗址之中的历史仿佛重新生动了起来。据介绍,南外宗正司作为南宋时期皇室宗亲的管辖机构,对于研究宋代时期泉州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绍兴三年(1133年),南外宗正司正式移置泉州,在带来先进技术与文化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泉州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建设。在泉州城内,许多历史古迹均与南外宗正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九日山上,就有至少九方石刻记载着南外宗室人员主持或参与祈风仪式的情况,在南外宗室人员中,先后有11人担任提举市舶司的要职,有的还直接参与海外贸易等商业活动。

    可以说,南外宗正司赋予了泉州举世瞩目的政治地位,也让泉州这颗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更加辉煌而璀璨。

    出土的建筑构件和陶瓷器残件等器物,表明此处曾存有官方建筑,与赵氏皇族相关。

    【保护大事记】

    ●1984年,南外宗正司遗址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6月,“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在史学家陈泗东、傅金星及赵氏家族的发起下而成立,随即开展宋史文化研究,并于当年举办“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成立研讨会。

    ●2004年10月18日,举办“赵宋南外宗与泉州学术研讨会”。

    ●2014年9月21日,举办“赵宋南外宗与东亚文化之都学术研讨会”。

    ●2017年12月30日,举办“赵宋南外宗在泉州论坛”。

    ●2019年,泉州城考古工作队对南外宗正司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

    ●2020年,南外宗正司遗址入选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工作现场(翻拍)

    专家论述

    考古遗址范围佐证此地为南宋高等级官署建筑

    2019年10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联合组成泉州城考古工作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汪勃担任考古领队,对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及相关水池遗迹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果。

    正如安家瑶研究员所言:“发现的遗迹和遗物证实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的位置,也证实了从唐代久视元年(700年)在今天的鲤城区位置设置武荣州,泉州迅速成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经济中心,宋元时期成为欧亚闻名的东方大港。”

    宋室南迁 南外宗正司址定泉州城

    史载,赵宋立国之初,沿袭了唐代的做法设立了宗正司作为管理宗室的机构;随着宗室人口不断增加,又于1036年设立了大宗正司,同时对两个机构职能做了分工,“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牒之类,宗正寺掌之。”

    随着金兵南下攻取开封,宋徽宗与宋钦宗被掳北上,宋室开始南迁,两外宗正司亦随之流转。当时的大宗正司被移至江宁(即今南京);西外宗正司则经扬州后转至福州,南外宗正司初由河南应天府(即商丘)经镇江,中间或许还在明州(宁波)有过短暂停留,最后赵氏宗人又由镇江经海路乘舟而至泉州。

    根据明清方志的记载,南外宗正司所处的这片区域,在唐天宝六年(747年)时为祝圣放生池,周回四里,后于池上建水陆堂,乾符六年(879年)为护国水陆院,到北宋时仍然是作为寺院在使用;此后又被改为都监廨舍和添差通判厅。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宋室皇族迁来泉州后,改水陆院为南外宗正司。像惩劝所、自新斋的命名,其设置显然就是为了管理宗人遵纪守法,同时也有提醒宗室成员引以为戒、悔过自新之意。

    元代曾于此处设清源驿,同时还有部分区域被复建为禅院;明代为水陆寺,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又将之部分改为织染局。此后,御史汪旦又废寺为宅,水陆寺也被迁往开元寺西偏。

    遗迹遗物或表明与赵氏皇族相关

    2019年10月-2020年1月、2020年5月-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联合组成泉州城考古工作队,对南外宗正司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面积为2700多平方米。

    两次考古发掘揭露出三处台基建筑基址、一处建筑基址、一处水池的东岸线和南岸线等遗迹,出土了瓦当、砖、脊兽等建筑构件和以日常用具为主的陶瓷器残件等器物,其中的“官”字砖、十九瓣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等高等级建筑构件表明此处曾存有官方建筑,而“宗厨”“叔元”“赵”等碗底墨书的陶瓷器,或表明与赵氏皇族相关。

    “官”字板瓦

    兽面纹瓦当

    墨书“宗厨”碗

    墨书“赵”碗

    汪勃研究员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明确了南外宗正司遗址所在地,而发掘出来的遗迹、遗物,能够说明该遗址的属性,其形成、形制与泉州古城可见的成体系文化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推测19瓣莲花纹瓦当、‘官’字砖等建筑构件,与南宋时期的较大型高等级建筑遗存有关;出土的陶瓷器底部的墨书文字内容,佐证了此处与水陆堂/院、南外宗正司等相关。”泉州城考古工作队傅恩凤称。

    后续进展

    将建遗址公园和展示馆

    记者在南外宗正司遗址发掘区看到,原来的2700多平方米的区域已经回填,旁边旧梨园剧院的一幢老房子搭起脚手架,正在进行加固改造工程。

    据傅恩凤透露,后续工作会将原来的梨园剧院加固后,进而改造成南外宗正司遗址展示馆,展厅面积约600平方米;考古发掘区域将建设一处遗址公园,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推动泉州港迅速崛起、实现繁荣的皇族密码。目前,整个改造工程即将完工,下一步将进行展厅的陈列布展工作。

    相关链接

    ★南外宗正司参与九日山祈风活动

    宋朝,泉州官府为迎送蕃商首领,鼓励来泉贸易,每年会在九日山举行祈风祭典活动,仪典由泉州郡守、提举市舶司主持。李玉昆《泉州海外交通史略》研究表明,在南宋明确记述11次的祈风经过的10方摩崖石刻中,几乎每次都有宗室成员参与。

    ★后渚宋代古船与南外宗室海外经商

    宗室参与海上贸易的最有力的证据,是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出土的一艘巨型远洋船。船随后被运往开元寺,建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造船业·后渚港宋末沉船》)1990年,厦门大学傅宗文教授发表论文《泉州古船:宋季南外宗室海外经商的物证》(海交史研究,1990年第2期),断定大船属于南外宗正司。

    古船发现木牌签96件,其中“南家”18件,“南家记号”1件。据傅宗文考证:木牌签中的“南家”为泉州居民或南外宗正司所属官吏尊称南外宗子的徽记。

    ★《南外天源赵氏族谱》

    该族谱系宋朝赵氏皇族谱牒,于1471年续谱,是居泉赵宋南外宗宗子的祖先编制的宋皇族谱牒,它记录了宋皇室管理机构“大宗正司”“西外宗正司”“南外宗正司”的设立和迁徙经过以及皇室谱牒的纂修过程;记录了宋皇室成员管理机构“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和大批皇室成员居住泉州,对泉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族谱中大量出现皇族祖先的善举恩荣和各种族训、家箴。

    ★南外宗正司遗址考古成果

    南外宗正司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众多。其中,出土建筑构件主要有瓦当、筒瓦、板瓦、挂瓦、脊兽和各类砖等。质地有石质、陶质,绝大部分为陶质。其中,瓦当按照形状分,有圆形瓦当和椭圆形瓦当两种,按照颜色分,有红色、灰色两种;筒瓦有红色和青灰色两种;另有板瓦、挂瓦、残砖等。出土的“官”字砖、兽面纹瓦当、19瓣莲花纹瓦当、脊兽等高等级的建筑构件,佐证了此处曾存在着高等级官方建筑,或与南外宗正司相关。

    遗址出土的陶瓷器则以瓷器为主,绝大部分为残片。共收集标本1万多件,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器。按釉色分,有青瓷、白(青白)瓷、黑(酱)釉器、青花瓷、绿釉瓷、红釉瓷以及粗陶器等;按照器形分,有碗、盏、碟、杯、盘、盆、罐、执壶等。出土的带有墨书文字的遗物丰富,如墨书“水六库司”“水陆”的瓷碗残片,佐证此处或与水陆寺/院相关,而墨书“赵”“南置”“宗厨”“允之”的瓷碗残片,或与南外宗正司相关。推定本次考古发掘地点与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及相关水池遗迹,存在着区域位置上的关系,水池遗迹或为“天宝池”。而发掘区揭露出来的建筑遗存,或与芙蓉堂、自新斋、惩劝所等泉州南外宗正司相关建筑的基础部分有关,并根据这些遗迹推测了泉州南外宗正司的四至范围。

    (■本期执行 记者 林福龙 陈小芬 吴嘉晓 实习生 林灿鑫 ■手绘图:樊云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