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漳州气质:鱼米花果乡崛起“富美”新城市
  • 漳州气质:鱼米花果乡崛起“富美”新城市

    时间:2019-09-26 18:47:1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这是福建平和高峰谷梯田茶园(2018年11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新华社客户端9月25日电(记者 李慧颖) 漳州,一座有1300多年积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闽南之南,遥望珠三角,这里是有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森林覆盖率超过六成的生态之城,也是台胞祖籍地和海上丝路的始发古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间,漳州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曾经以基础薄弱、农渔为主业的滨海小城,正以山水交融、通江达海的区位资源优势,迈向开放包容、潜力十足的工业新城,显现出“富美”漳州新气质。

      25日,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举行,市委书记邵玉龙等描绘了“奋力赶超当先锋,建设富美新漳州”的路线图。

      这是漳州南山文化生态园(2018年5月1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沧桑巨变:从海防前线到“富美”新城

      70年前,这里是两岸对峙的海防前线,中心城区面积仅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仅6万余人,工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困苦。70年来,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底子上,漳州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经济发展翻天覆地。地区生产总值从1.12亿元增加到3947.6亿元,增长3523倍,总量位居全国城市GDP百强第66位。

      福建漳州龙海市九湖镇长福村花卉商铺及大棚(5月8日无人机拍摄)。这里一年四季花香不断,被誉为“百花村”。(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城乡面貌沧桑巨变。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3.2平方公里增加到67平方公里,2018年全市城镇化率59%。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漳州110、首发“315”维权热线等6项经验做法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2017年被列为全国12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之一,与近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997元和18186元,分别是1949年的383倍和280倍,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体系更加健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2月20日,观众在展览上观赏拍摄水仙花艺作品。当日,2019年元宵南湖水仙花文化艺术展在漳州市举行。(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转型先锋:从农业大市到工业新城

      对历史最好的庆祝,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说,漳州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既要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活静态资源,当好“机制活”的先锋;更要着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当好“产业优”的先锋。

      这是2017年12月28日拍摄的宏泰漳州智慧工厂自动化生产车间。当日,港资企业宏泰集团在福建漳州投资兴建的宏泰漳州智慧工业4.0制造基地第一期工程全面投产。(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资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百万吨乙烯、芒果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福欣特钢、三宝钢铁、三钢闽光等一批钢铁龙头企业聚集,即将形成产值上千亿的产业集群。漳州决心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以上。

      抓创新、促转型、提质量。古雷与厦大合作共建石化研究院,三宝钢铁与中冶建研院共建钢铁产业研究院,龙溪轴承与机械研究总院共建装备制造研究院,未来漳州将力争每个重点产业至少有一个产业研究院。2018年,漳州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58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865亿元。

      抓融合、调结构、增效益。通过抓二产带一产,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动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通过抓二产促三产,加速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漳州第三产业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这是由中间的一座方楼和围绕其四周的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的大型土楼民居——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田螺坑土楼群(2018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表里如一”:守护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一城花海半城湖”,是漳州生态之美的生动写照。从疏林碧水的西院湖到浓情绿意的香蕉海,从底蕴深厚的漳州古城到民国风貌的侨村小院,都是漳州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的探索和实践。

      11月23日,一位村民在梅林村的梅花溪旁钓鱼。中国景观村落——梅林村,又名梅林古镇,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的客家人聚居地。(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邵玉龙说,漳州在重拳整治污染的同时,也将强化系统思维,深化标本兼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一体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源头治理大数据库,提升治理实效和水平。

      他举例说,漳州产蜜柚,今后对于海拔500米以上的蜜柚产业将逐步退柚还林,化肥使用降低40%,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既从源头上解决当地水和土壤的污染问题,又提升柚子品质。

      “漳州要把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产业培育等有机融合,”邵玉龙说,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城乡建设,打造碧湖、荔枝海、香蕉海等“五湖四海”示范项目,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