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洪水来了缘何险情骤减——南平实施水美城市建设事半功倍成效凸显
  • 洪水来了缘何险情骤减——南平实施水美城市建设事半功倍成效凸显

    时间:2019-07-01 20:43:3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6月19日,南平市延城延福门码头,闽江江面洁净,江水缓缓南流。一旁的“老南平”刘大爷说,前些天暴雨,洪水来时水面看不到漂浮杂物阻隔桥洞,撞击河堤了。

      六月初,接连两轮强降雨来袭,南平境内河流湍急、水量暴涨,6月9日15时20分,延福门出现洪峰水位70.38米,超警戒水位1.88米,为近三年来最高值。

      连日来,防洪防汛的干部日夜坚守一线……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家心里有底气,接受着暴雨洪水的检验。

      南平位于闽江上游,所辖10县(市、区)中心城区均有水系穿城而过,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6条。然而,与丰富水资源形成对比的,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防洪排涝等设施建设短板。

      如何在科学治水的同时发挥水资源优势,实现人与水的和谐?2016年,南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水美城市”建设理念,将水利工程、城市建设、景观工程等有机融合,并纳入补齐民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重要内容。

      “河流治理从‘单纯的工程治水’转向了‘生态工程和强监管治水’。”南平市水利局局长周靖介绍,传统的治水思路侧重于加高加强堤防,而“水美城市”建设理念则是倡导洪水、涝水、污水共治,通过河岸生态共建,留足河道空间,增加河流承载洪水容量,提高河岸、河堤、河床的滞洪能力,从而达到防洪治水与河流保护双赢的目的。

      在光泽,结合水美城市建设,主城区沿河两岸堤坝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30-50年一遇;在顺昌,水美项目结合新城建设整体推进,滨江沿岸面貌焕然一新,既保水安又添景观;在浦城,水美城市项目在南浦两岸建了生态护坡,地表耐水植物在降雨时更好地发挥吸水、蓄水、渗水作用;在建瓯,水美城市下水南段征地拆迁百余户,为河道行洪拓展了更多缓冲区域……首批12个水美城市建设项目2017年全面开工后迅速推进。

      “秀美山水,成就了南平独特的自然资源,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既是挑战,更是一种后发优势。”南平市住建局局长杨新仪表示,通过水美城市建设,发挥水资源优势,把自然风貌和城市规划建设进行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是南平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6月14日,天气转好,洪水褪去,水美城市示范段、延平区小水门公园绿道随之开放。经过此处的市民罗阿姨惊喜地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转告伙伴们可以继续来锻炼了。

      “这是小水门公园建成后经历最大的一次洪水考验,但损失比我们预想要小,大部分景观灌木和地被植物保留完整,遗留垃圾不多,清理恢复工作挺顺利。”南平市园林管理处绿化管理科科长魏文祥告知,小水门是一处回水点,往年洪水常常将大量垃圾带到此处,而今年,滞留在此处的上游垃圾明显减少。

      在麻阳溪下游的建阳区莒口镇,看着奔流溪水,当地共建办主任钟宇文的心情也比以往平静。“自从我市开始实施万人保洁长效机制和人居环境整治后,洪水带来的上游垃圾明显减少,加上莒口溪边、桥头的陈年垃圾被清空,苍蝇漫天的桥头华丽转身为文化广场,靠洪水冲掉沿河垃圾成为历史。”

      据延平区水文局监测情况证实,今年以来,经过延福门河面的漂浮物大大减少。“在电站定期的检查维护中,我们发现大坝闸门金属结构被水体腐蚀破坏的现象少了许多。”沙溪口水电站防汛办负责人有同感,上游河道两边堆放垃圾整治清理,加之“河长制”有效落实,对水质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久前,福建省南平环境监测中心站公布的最新环境质量分析报告最具说服力——1-5月南平市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保持优,国控、省控考核断面目标达标率均为100%,且较上年同期均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

      从“水患”到“水美”,再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018年,南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河岸生态地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南平市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这对加强南平市河岸生态地的保护和管理,发展水美经济,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