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3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泉州石油化工振翅正高飞
  • 3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泉州石油化工振翅正高飞

    时间:2019-07-01 20:35:40  来源:台海网  作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酝酿,30年前落地生根,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双翼协同互为裨益

    台海网6月26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三年前,泉州市出台《泉州市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仅去年一年,泉州石化规上企业已达338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59.73亿元,增长5.3%;产值2681.6亿元,同比增长22.5%。根据路线规划,在泉港、泉惠两地石化园区的双轮驱动下,到2020年,泉州石油化工产业产值有望超3000亿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材料源头到全产业链,一副宏伟的石化蓝图在泉州千年古港舒展开来。

    石化产业在泉州北翼崛起

    忆往昔 三十载努力崛起石化新城

    今年,福建炼化迎来建厂30周年。30年前,经过多年的准备与努力,泉州终于迎来了产业结构性改革关键性一步:福建炼油厂落户,结束福建省无炼油历史。

    吴宏,30年前毕业于华侨大学石油炼制与工艺专业,目前是福建炼化安全总监。“这个专业就是专门为炼油项目定向开设的”。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没多久,深知炼油项目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福建便开始积极争取项目落地。上世纪80年代,随着轻工业的逐步发达,福建在福州、厦门、宁德以及泉州甄选首个“油址”。受益于天然良港的港口优势,1989年1月,泉港成为“油址”。

    “那就是一片‘地瓜地’。”如今双鬓染霜的吴宏回忆说,当年他们这批定向培养的年轻人来到工厂所在地时,“真是啥都没有”。在当时“先生活再生产”的号召下,在200多位热血炼油开拓者的汗水浇灌下,1991年海峡西岸的明灯照映四方,原油加工能力250万吨/年。1997年5月经过改造,福建炼化公司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由250万吨/年提升至400万吨/年。2007年3月通过合资成立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将炼油能力再度提升至1200万吨/年(24万桶/天),并新建8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8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和7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2013年12月,通过乙烯脱瓶颈改造,形成规模为1400万吨/年炼油、110万吨/年乙烯、77万吨/年对二甲苯、90万吨/年聚乙烯、67万吨/年聚丙烯的加工能力。

    与此同时,在距离泉港不远处的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也于2006年落户惠安。作为创新发展部的负责人,山东人李建国来泉州已经整整13年了。“泉州中化系中国中化集团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可谓是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的‘三高’项目。”他说,立足良港资源,他们向大海要土地,公司的初创员工从最初的两百人发展到现在的数千人,更是引来不少新泉州人在“石化”安家。江苏人沈斌,原本在大庆油田工作,十多年前与妻子一同随着泉州中化项目落户泉州,“现在,我的孩子就在泉州上学。”沈斌说。

    白鹭在石化产业园内觅食

    看发展 双园区齐飞跃延展产业链

    石化产业是经济大盘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让这个环节扎实有效地发挥效应,重中之重是构筑蓝天白云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在泉州中化所在的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的景观湖里,几只白鹭悠闲地在捕食。几年来,泉惠园区持续投入超1亿元用于改善园区周边环境,在园区与周边村民之间种植2000亩生态绿化林,构筑绿化屏障,优化园区环境;每年开展“增殖放游”活动,维护生态平衡。目前园区绿化覆盖率30.1%、道路绿化普及率100%。泉港、泉惠两大石化园区更是持续不定期、先后组织附近村民到厂区参观,打消村民种种顾虑。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还承担起面向社会建设“应急救援基地”的社会责任。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原油加工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紧跟地方产业发展节奏,以园区为载体的石化产业链发展大幕已然拉开。

    2004年,得知中国中化集团欲在全国选址落地优质项目时,当地政府积极跟进,不断加码服务。园区的投建紧随泉州中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步伐。如今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已是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和千亿产业基地之一,规划面积33.8平方公里,包括管理服务区、产业功能区、仓储物流区、公用工程设施等功能区。招商工作持续推进,园区重点发展炼油、烯烃和芳烃产业链,目前已建成12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和一批中下游化工项目,预计2020年达到15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形成若干产业链及较完整的配套设施;到2025年,达到3800万吨/年炼油和300万吨/年乙烯、50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到化纤、工程塑料和橡胶等化工新材料产业。“乙烯、芳烃系包括鞋服在内,是机电、轮胎等材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升级迫在眉睫。”李建国说,除了泉州中化之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园区已经孵化了包括永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势下游企业的升级。今年内包括泉州中化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福建华电泉惠能源、福建恒力达新材料等一批产业链及配套项目也将建成并陆续投产。

    在泉惠石化工业园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同样属于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石化产业更显成熟,形成了发展“1400万吨/年炼油和110万吨/年乙烯产能”炼化一体化和相关中下游项目的仙境片区,发展千吨级至10万吨级石化码头仓储的洋屿片区,发展氯碱和橡胶产业的氯碱片区,发展乙烯、丙烯、C4、C5、苯、C8等产业链的南山片区。“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将上中游原料物料循环利用,促使企业之间形成互为原料、互为市场,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还将重点引进龙头企业福建天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的乙烯、丙烯、苯等十几种化工原料,规划招商苯乙烯、环氧丙烷等项目,进一步链化延伸园区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展未来 政企合力谱写石化新篇章

    在人们的印象中,石化好像距离我们生活很远,但人们的衣食住行却全都与之息息相关。正是由于夯实的产业需求,也为泉州石化产业的再度升级飞跃带来了契机。泉州鞋服千亿产业享誉全球,全球每十双运动鞋就有两双产自泉州。在家门口实现原材料的直达供应,成为石化产业携手当地产业共同升级的重要链接点。

    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也将计划在泉惠石化工业园开工建设新材料生产项目。“我们的项目包括年产500吨石墨烯粉体及规模化石墨衍生产品、10万吨涂料、7万吨石墨烯改性乳液、树脂和塑料母粒项目。”相关负责人强调说,从最初出售油漆到后期自主研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涂料产品,再到此次从使用材料到生产材料领域大跨步升级,嵌入精细化工产业链当中。信和走过了三代传承的时间轴,也同步见证了石化产业从最初原油加工向精细化工产业链延伸的过程。“如果泉州没有这么好的石化项目,企业从研发销售涂料到制造生产新材料的步子不会迈得这么迅速”。

    信和新材料只是众多陆续加入石化产业链中的一员。在今年泉州“两会”上,“石化”依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门词汇,更是“新福建”建设的主力军。在坚守传统产业强势的基础上,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及重化产业,产业结构当中重化产业占到25%的比例。在制造强市中特别提出“加快推进中化乙烯23个石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湄洲湾石化基地系福建省从“十一五”开始重点开发建设的大型石化产业集聚区。在整体规划中,泉港、泉惠两大石化产业园未来将在原有各自发展轨迹的模式上,更多实现一盘棋同步协同发展的统一步骤。根据最新编制的《福建省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目前正以更科学的角度对两大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规模、途径、阶段目标以及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优化进行近、中、远三期长久规划,以实现湄洲湾石化基地的转型升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知两大园区从原油材料交易到仓储空间共享,各项产业都在进行协同发展。在泉州石化产业泉港、泉惠两大石化工业园区的双翼支撑下,站位全省范围,一座更宏伟的 6200万吨/年炼化“航母”正在海峡西岸起航。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