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修旧还旧留住文脉 福建连江修缮保护老城区古建筑
  • 修旧还旧留住文脉 福建连江修缮保护老城区古建筑

    时间:2019-04-20 17:29:36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福建连江,温麻古邑,西晋设县,至今已1700多年。历史长河为连江老城区留存了不少古建筑,如何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留住文脉,是连江县干部群众关心的话题。

    2018年以来,连江县决定围绕中心城内发现的82座古建筑,建设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龙坊“三街一坊”,街区总面积276亩,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

    魁龙坊陈家大厝(原中山路13号)恢复旧貌,周边古建筑也在修缮施工中。 余杉芳摄

    2018年4月,修缮前的陈家大厝。 余杉芳摄

    修旧还旧 建设温麻古街

    在“三街一坊”中的魁龙坊,路边一侧是修缮施工工地,堆放着泥水木料,不断有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进出周边的古建筑,另一侧则是一度被称为“中山路13号”的古建筑。

    这座一年前还被砖混结构现代楼房裹挟、面目全非的古建筑,历经3个月修缮,已经俨然新生,找回了原来的名字:“陈家大厝”。历经百年风雨,陈家大厝在连江县中心城区被保留了下来。

    据考证,陈家大厝始建于清中晚期,最早由当地陈氏商人所建,家道中落后,部分被连江书香门第游氏家族购买并不断修缮。古厝现存三进院落,面宽17.8米,进深64.5米,院落占地1150平方米,呈现“双厅双廊、黛墙红瓦、重檐硬山”的地方特色,厝内还保留了许多外来元素,如西洋钟表的木雕、斗拱上木狮造型构件、欧式雕刻等。其中,两扇大门尤为特别:门上有斗底砖,用于防火;砖上有铜扣,寓意“添丁”。

    陈家大厝是魁龙坊历史的见证者之一。魁龙坊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是连江历史文脉的起源之地,承载着连江厚重的历史记忆。

    2018年4月,陈家大厝修缮前。 余杉芳摄

    修缮后的陈家大厝。 余杉芳摄

    拆易修难。古建筑修旧,如何还旧?

    “一座一议,以建筑实景保护留存。按照相应年代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进行修缮设计。”在陈家大厝内,连江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步云指着屋檐下雕刻对记者说,“并采用手工拆违,恢复风貌。”

    魏步云解释道,古建筑中存在许多后期搭盖的民房,由于楼房紧挨古厝,无法使用机械拆除,只能用手工拆除的方式。此前,陈家大厝二进后庭里就有一座五层楼民房,施工队耗时近1个月才将民房“请”了出去。

    为保护古建筑,连江县付出诸多努力。

    2018年初,连江启动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玉荷西路两侧片区项目。同年4月,连江县委、县政府转换思路,放弃了玉荷西路两侧片区原先的安置方案,转向保护老城古建筑,打造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同月,连江县就委托福州市规划院开展古建筑普查,并在此后邀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进一步甄别。

    最终发现,连江老城范围内尚存82座古建筑、1座文物建筑。

    为保障修缮顺利进行,2018年8月2日,连江县委成立连江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周应忠任组长,县长郑立敏任第一副组长,副县长陈钦任副组长并负责街区建设全面工作。

    2018年4月,修缮前的中山路25号。据介绍,当时这座古建筑已经明显倾斜。 余杉芳摄

    正在修缮中的的中山路25号。经当地考证,这座古厝为明代名臣游琏故居。 余杉芳摄

    同时,连江县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规划院为技术支撑,聘请知名古建筑专家为技术顾问,通过专家审议、古建筑爱好者座谈、街区原住民访谈、文史资料收集整理等方式,不断优化规划编制方案。

    2018年10月,项目正式动工。首选门前有开阔施工场地、方便施工物料堆放和加工的中山路13号进行修缮。

    “修旧还旧、原样恢复、应保必保、可保尽保。”连江县副县长陈钦对记者说,“原‘棚改’范围内的27座古建筑都将进行修缮、保护。魁龙坊周边也将规划协调区,区内不得建设高于20米的同古建筑不协调的现代建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