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永泰庄寨: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
  • 永泰庄寨: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

    时间:2019-02-26 18:32:40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2月25日讯 据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 永定土楼、大田土堡、永泰庄寨三者有何异同?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建军认为,永泰庄寨四周皆有高大围墙,具有军事防御功能,中间构筑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群,防御与居住性能并重,是其最大特点,因而明显区别于居住为主、防御为辅的土楼和防御为主、居住为辅的土堡。

    历史上的戴云山区,人群流动频繁,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箐客(贩竹之人)会盟为乱”,虽不至于大乱,但足以惊扰地方。

    据史料记载,永泰庄寨始建于唐朝,明清时期持续发展,到了晚清几乎遍及各村镇,史上总量超过2000座。

    如今,大部分庄寨已毁,现存较为完好的还有152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年代在百年以上的有98座。

    父子三庄寨

    作为永泰特有的民间传统建筑,庄寨大多是就地取材的土木石结构建筑,被誉为“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在福州林业干部康开权看来,永泰庄寨为数众多,“父子三庄寨”这偌大的家业算是独一份的,建议我们“值得去看”!

    在永泰县东洋乡东斗村,康开权担任驻村第一书记3年,现又被聘为东洋乡东斗村党建指导员。他说,“父子三庄寨”之一的绍安庄,当地人称“福建的布达拉宫”,位于东洋乡周坑村水尾处,距离东斗村也就5公里的路程。

    周坑为一小盆地,四面环山,形似天坑。两条小溪自村中穿过,在村尾汇集。山边田头,遍植青梅、李果;山头上,栽满的是茶籽树。进村时,天阴阴的,梅树、李树恰在枝头绽放小白花,让人眼睛一亮。

    说是“福建的布达拉宫”,只因绍安庄建在村庄南面的山坡上,面溪背山,依山而筑,庄寨后楼屋脊与寨前小溪水平面落差达30余米,仰若高台层层、屋檐重重。沿着缓坡拾阶而上,抵达庄前,“绍安庄”三字方方正正,有点“一览众生”“小天下”的气势。当年,庄寨主人单是筑基砌墙,就采光了门前两条小溪的卵石,花费了整整十年的光阴。

    积善堂

    绍安庄始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父子三庄寨”中黄孟钢长子黄学书所建。谷贻堂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创建者为黄孟钢。积善堂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三子黄学猷人生一大手笔。谷贻堂、积善堂,皆位于永泰县霞拔乡锦安村长万自然村,三庄寨相隔不远。

    实用宜居型

    与土楼、土堡有别,庄寨讲究防御与居住性能并重。有一说法,谷贻堂极尽奢华之能事,实为“庄”,“寨”的功能并不显著。而在绍安庄,雕梁画栋并不多见,倒是生活与防御设施功能齐全,实用方便,是一座宜居宜守的庄寨。

    绍安庄前后三进,三进落差大,故寨内光线足,视野好。外墙高达5米,随坡起伏,最高处与最低处竟有16.5米的落差,这让盗匪们视如畏途、望而却步。妙的是,庄寨不设跑马道,高大的城墙唯留斗形窗与射击孔,小厅堂和屋舍的开间因而显大,且可直接从凿在寨墙上的斗形窗采光。没有老宅那种“阴森森”的寒气,给人的感觉就特别舒适。绍安庄处处通透,连接前楼、排厝、花楼的内廊,比其他庄寨要宽出许多,转圜处还留足公共空间。

    庄寨的西北和东南两个对角上,有三层角楼两座,里头的空间也很宽敞。论细节设计之巧妙,可从现场演示中初窥堂奥——厚实硬木方形小桌摆放一旁,不经意间,还以为是闲置的家具,结果两位乡民搬起方桌,竟当窗户给整体安上,真是“闲时置忙时用”。东南一侧角楼地下底层,还凿有月牙似水井一口,井水清冽,涓涓细流,常年不竭,经得起长时间的围困。

    角楼三层顶棚,用整根圆杉木作为檩条,上面铺垫稻草,再覆盖上厚达1米的泥土,可抵御火攻。杉木外皮不曾剥离,历百余年,外观竟与刚伐下的树木无异。这样的设计无微不至,像山墙上添加一层雨披,既保护了墙壁不受雨水侵蚀,又增加了屋面的层次感。

    自长万谷贻堂迁出,自起庄寨的那一年,黄学书已经58岁,一同迁去的家眷仅有6人,长子黄而潜25岁,幼子黄而洙才11岁。知命不惑之年还要筚路蓝缕,事必躬亲又显心思缜密,绍安庄的格局之所以实用至上,良有以也!

    油茶籽飘香

    廊道间还晾着油茶籽,密密麻密,旁边放着一个大木桶……制作茶油是黄氏族人的不堕家业,守之至今。当年,黄孟钢在周坑与长万开设油行,坊间传云:“上和出水流,到此变成油。”说的是黄家利用从上和村流出的锦安溪水力,带动油坊水车榨油,财源滚滚。

    角楼完工,宣告了绍安庄长达十年的营造彻底完成。在头三五年,黄学书与长子黄而潜为主要负责人,每年陆续请来的木匠、土石工师傅有六七十人。角楼这些后续工程,则由次子黄而洙圆功。

    营建庄寨的同时,黄家人也在经营着自家的油行生意,油行与绍安庄隔溪相望。从自家油茶林的看护到茶籽挑选,以及从周边村落的油茶户手里收购茶籽,接下来加工——晒干、剥壳、分拣、烘干、碾碎、蒸粉、踩茶饼,最后到榨油,环环相扣,劳心费力。

    黄而洙长子黄祖尧回忆说,每年的农历十月至来年三四月,油行事务最为繁忙。每日天光破晓时,父亲与其他年长的堂兄弟就要起身前往油行,安排茶籽烘焙工作。早饭过后,又需赶忙分配当日绍安庄的营建任务,一刻不得闲。

    到了黄祖尧这一代,少年郎们每天需花上半个钟头,翻过一座山才能抵达书斋。书斋位于邻村的谷贻堂大厝右侧,是其曾祖黄孟钢为方便子孙读书而建的。油茶籽飘香,带来了“父子三庄寨”的辉煌传奇,也让书香弥漫这个耕读之家。绍安庄正厅两侧的防溅墙上,现在还可看到隽秀字体抄录着历代文人的诗词雅句。

    庄寨大大小小房屋,加起来共106间。如今,里头仍居住着九户黄氏后人。偌大的庄寨,平日里显得空荡荡的,说不出的冷清,可厅堂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厅堂墙上还贴着红对联与结婚囍字,看着又让人心生暖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