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悲痛!福建又一名医陨落!曾替贫困病人缴费上万元
  • ​悲痛!福建又一名医陨落!曾替贫困病人缴费上万元

    时间:2019-02-14 17:42:00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2月13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医坛斗落,杏林星陨!

    我国著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易自翔教授

    于2019年2月9日因病在福州逝世

    享年90岁

    易自翔教授

    易自翔教授生平

    1929年10月出生,湖南湘乡市人。1955年本科毕业于湘雅医学院,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7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在齐齐哈尔第一机械部职工医院、福州合组医院、政和县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和附一医院工作,历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第三、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易自翔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64年,为福建省及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诸多崇高荣誉,被业界公认为有口皆碑的医学大家。他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特别对中耳炎、胆脂瘤、耳硬化症及颅底外科疾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获国内外科研基金13项,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9项,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称号;2004年获王丹萍科学技术奖;2010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2年被福建医科大学评为优秀校友;2013年获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出贡献奖;2016年获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树人奖”;2017年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授予终身成就奖。

    今天是易教授出殡的日子

    数百人自发为易老送行

    追忆他的生平

    不少人掩面而泣

    记者获悉,易老的讣告发布后不到24小时,已有千余条的留言,留言里皆是其患者、学生、亲友对其表达的不舍、感恩之情。

    记者采访了易教授生前所在科室的同仁,了解到易老一些感人旧事。

    年过八旬 仍旧坚持看诊

    易教授出生于湖南湘乡市,1959年初调到福州,从此,他便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福建。

    “他是典型的‘科研痴’。”耳鼻喉科张榕教授介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易教授在政和县的山区医院工作时,条件艰苦,但他并不放弃科研,自己买来器械,在破旧的木房子走廊尽头围起一间的实验室。

    图为林昶与老师易自翔教授合影

    “直到去年4月他生病之前,他仍坚持看诊。”耳鼻喉科林昶主任医师介绍。

    “虽然每天限号20人,但是只要能办到,他都会为患者加号。”附一耳鼻喉科方秀玲医师告诉记者。  

    遇到贫困病人 他会偷缴费帮助

    “易老对病人不分贵贱,无论亲疏,都一样精心诊治,他总是教育医生们要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说起易教授,附一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肖恒感慨。

    “他常常自掏腰包给贫困病人充值缴费。”附一的许元腾副主任医师记得,有一个十来岁的闽南小男孩患了鼻咽纤维血管瘤,一直出血,如果不手术,会危及生命。男孩家里贫困,家人几度要放弃治疗。易教授就偷偷到收费处给男孩存治疗费。由于男孩病情特殊,需要分多次手术,易教授就多次自掏腰包,直到后来患者说出此事,同事们才知道易教授做的好事。据其他同事介绍,易教授最多时曾为贫困病人缴费上万元。

    ▲指点年轻医生实践操作

    还有一名面颊部长血管瘤的病人,在易教授治疗下恢复了外貌,找到了理想的对象,她在婚前寄来200元“报恩”,易教授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上世纪70年代,一个病人在术后带来四把自制藤椅相赠,被易教授婉言谢绝。病人火了,“你这里有没有柴刀?我把藤椅劈了。”易教授和另一位主任商量后,这才一起收下藤椅,然后他们俩一人给了病人10元钱,说“我们给你结婚买糖吃的。”

    在易教授的影响下,科室里一直有“慈善”的传统,遇上贫困的病人,他们就自发发起募捐,或者帮助寻找慈善机构。

    张榕教授回忆,数十年前,附一医院复办时,易教授就在科室里立了一面镜子,镜子两侧的字,他至今难忘,分别写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醒科室的医生们,行医时莫忘善对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

    他是大家的恩师 是最慈祥的“易伯”

    聊起易教授,科室里的医生们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记者注意到,他们都叫易教授“易伯(谐音福州方言:依伯)”。

    “逢年过节,他会统计有哪些医生值班,放假时,就自掏腰包给大家点餐。”肖恒说,年轻的医生想抢着付钱,易教授会说:“易伯在,就轮不到你们。”

    让他们感动的是,科室里的规培医生,易教授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我到他办公室,看到门后一册本子才知道,他把每一个医生、学生的照片都打印下来,并备注上名字、家乡……”

    ▲同事出示易教授自制的本子,上面记录了易教授身边的医生、学生的资料

    “我曾经遇到一个很难的手术,是他在我的身后给我指导,教我迎难而上。”耳鼻喉科陈国郝副主任医师介绍,易教授住院期间,他去看病,易教授总会问“最近有没有什么好成绩”。

    据悉,易教授十分重视对青年医生的教育。很多年以前,易教授曾自掏腰包买来摄像设备。当时录像机等还十分笨重,每一次手术,他都让几名医生帮忙把设备推到手术室拍摄,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每一次出国,他都会自费带回很多先进的设备,比如面神经监护仪,能够避免手术中伤到面神经。

    记者了解到,10多天前,病得站不起来的易老在清醒之时,仍坚持要亲人扶起来,他说:“我要去看看病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