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长泰:昔日果场欲重逢“柑”霖
  • 长泰:昔日果场欲重逢“柑”霖

    时间:2019-02-07 20:08:57  来源:台海网  作者:

    长泰果农正在清点刚采摘下来的芦柑。 福建日报通讯员 白志强 摄

    台海网1月3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你是先认识长泰,还是先认识长泰的芦柑?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漳州长泰县独特的地貌,阻滞冬季寒流和夏季台风侵袭的同时,也为果类种植带来了绝佳环境。

    远近驰名的“长泰芦柑”自唐宋起就在此广为种植。其果肉晶莹,果汁丰富,香味浓郁,酸甜适度,为“贡品级”果类,远销海内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芦柑收获季,当地处处可见临时搭建的芦柑收购大棚。

    然而在世纪之交,尝到甜头的农民忽视了农作物不可过度开发,需要适当轮作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使得柑橘杀手黄龙病入侵,让长泰原本漫山遍野的芦柑陆续抛荒。

    十余年来,长泰果农近乎从头开始:重新培育柑树幼苗,研究如何抵御病虫害,逐步恢复产量,扩宽销路。

    虽经历低谷,如今,失而复得的芦柑味,再次进入人们的味蕾。

    市场变化探索品牌重塑

    “大家好,我是长泰芦柑代言人,我叫阿柑。我是柑三代,五四青年果场是爷爷和爸爸劳作的地方,传承是我的本心。”正值芦柑上市,记者探访长泰县五四青年果场。果园大门设置了以芦柑为元素的“阿柑”形象喷绘展板,展示果场芦柑的品牌信息。

    品牌重塑之所以被提上日程,源于近年来柑橘市场越发饱和的态势。

    “芦柑之乡”在鼎盛时期,芦柑可卖到12元/公斤,是多地效仿种植的典范。

    天然的区位优势,令部分外来果农难以效仿,其品质也无法与之相媲美。于是,不少“仿品”为借“芦柑之乡”的盛名卖个好价钱,便打上原产地长泰的广告包装,低价流入市场。这一扰乱市场的做法,让消费者难辨真假,也让长泰芦柑饱受争议。

    长泰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薛卫东认为,市场被夺,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构筑品牌,导致市场逐步被抢占。

    2018年,长泰芦柑以无病苗木和标准化生产,战胜黄龙病,重归市场,还未等到春节,果实已挂满枝头。然而,此时的市场已不同往昔。沉寂多年的长泰芦柑碰上了全国柑橘丰产。以砂糖橘为支柱产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今年出现了大量柑橘滞销难题,价格由去年的7元/公斤,跌至不足3元/公斤,出货量比去年降低约25%。

    “以往总是供不应求,今年反倒供过于求,甚至有挂果还未采摘。”陈巷镇夫坊村村主任、兴巷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万金认为,“相较于低价售卖的品种来说,高品质芦柑的市场优势受到了冲击。前些天有位外省的老顾客联系我要来买芦柑。几天后,他和我说在他家门口就买到了新鲜的柑橘。”市场的变化,让许万金失去了曾经的销路。

    长泰县岩溪镇内的青年果场,工人们将初加工后的芦柑进行包装。福建日报通讯员 白志强 摄

    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

    “芦柑在长泰有过辉煌,但盲目加速发展,却对柑橘苗木没能合理规划和管理。”长泰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薛卫东坦言,在黄龙病攻陷柑橘之际,唯有坚持执行标准化生产的镇办果场,幸免于难。

    2006年,长泰县政府在青年果场建立20亩无病苗圃,每年为当地果农提供无病壮苗4万多株。“有了无病苗木,还需规范技术措施。”青年果场负责人叶阿生介绍,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果农未能在关键环节使用好生产资料,甚至不够规范。他表示,如果都严格按照《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产量和品质都能有较快的提高,直接影响销售价格。

    基于此,当地建立起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片,引导全县果农参考示范农业,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许万金带领记者参观果场,介绍自己种植无病芦柑的经验。“要想芦柑不生病,还得种植无病苗木,从源头上杜绝病苗入园,并且及时防治柑橘木虱,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把控对提高产量来说,至关重要。”

    如今,许万金的合作社规整农作面积1600亩,当中就有20多户村民种植芦柑。一到采摘季,许万金则负责一手市场价,为村民的芦柑谋划营销之路。

    “黄龙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了解它。”许万金说,为了不在同一个坑洼跌倒第二回,他时常组织村民们到规范化生产的果场取经,也邀请农业专家上各家的果园里指导教学。

    “早年长泰有独特的芦柑品种,名为岩溪晚芦。在保持芦柑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比一般芦柑晚熟2个月。”许万金认为,岩溪晚芦在一定程度上可错开柑橘上市高峰期,第一波市场冲击后,或可期待岩溪晚芦后发制人。

    长泰果农正在采摘芦柑。福建日报通讯员 白志强 摄

    地标光环寻求二次回归

    去年年末,以“六十,柑好”为主题的长泰县五四青年果场品牌发布会暨产品见面会在厦门举行,在产品见面会上,有展现欢庆芦柑丰收的舞蹈,还有以芦柑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地产跨界合作等环节。一场见面会,成为长泰芦柑重回大众视野的开端。

    “我们把青年和家庭作为目标客户。从青年对产品特点的关注度,和家庭对产品需求度来判断价值。”长泰县岩溪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金玲认为,品牌需要品质作支撑,因此产生了“六十,柑好”“酸甜生活,少点渣”等一些增强消费认知的口号。

    “以往来果场的熟客,总是会带走成百上千件的芦柑。但现在,芦柑市场日渐式微。”叶阿生说,两大果场此去探路,发现在本省举办的产品推广活动已过于局限,要想品牌被更多人认可,还需徐徐图之。

    目前,长泰县共有镇办果场3个,合作社17个,家庭农场32个。一个合作社每年就可生产芦柑50万公斤,丰产不丰收是他们集体面临的难题。

    “1月中旬,长泰芦柑通过电子商务,网销1万公斤,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漳州市商务局电商科科长黄喆煜认为,当地果农对品牌推广意识还相对薄弱,仅有少数果农运营网店。虽然好东西自然有人买,但品牌重塑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自信,应适当调整价格。趁年前还有个别物流未停止运输,将一部分芦柑先行抛售,避免屯积到年后,影响晚芦的销售市场。

    “提高品牌的认知度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两年三年甚至是五年十年,还要走到更远的地方。”黄喆煜说,虽然今季南方的柑橘价格低靡,但内蒙古、哈尔滨一带的柑橘供不应求,价格均在14元/公斤以上,仍是一片广阔的市场。

    在采访期间,已经有果农主动思索芦柑的新销路,提高芦柑附加值。许万金就是其中之一,他正着手研究芦柑深加工产品,寻求芦柑的二次加工。

    “有位调酒师告诉我,芦柑品质高可酿果酒。目前,我们已在调酒阶段,预计春节能提供第一批试调酒,节后方可购置调酒设备。”许万金很是兴奋,他告诉记者,若芦柑能够批量制酒,方可解决万吨芦柑销路,带领合作社果农三次创业。

    长泰芦柑已来到了路口。吸取了教训的长泰芦柑,变得慎重许多。因为,他们期待这场“柑”霖,已经有些年头。

    工人们正在清洗筛选新鲜芦柑。福建日报通讯员 白志强 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