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敬老院升格“幸福院”围头村50多位老人住新家过新年
  • 敬老院升格“幸福院”围头村50多位老人住新家过新年

    时间:2019-02-07 20:07:31  来源:泉州网  作者:

    台海网2月5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互帮互助、互相照顾是现在不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在农村,以“互助养老模式”为依托的“幸福院”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养老平台。融融冬日里,“幸福院”又有哪些暖心事?

    在晋江金井镇围头村委会附近,一幢四层的红墙小楼里格外热闹。这是围头村近日新落成的“幸福院”,和原有的敬老院相连,赶在春节前,村里50多位老人搬进了新家。新春之际,记者走访了敬老院,感受这里的浓情暖意。

    妇女们跳着舞,生活闲适。

    社会各界齐出力 敬老院升级为“幸福院”

    “这里有厨房、房间,还有一间自己的房可住,很热闹,我很喜欢。”王培芬阿婆乐呵呵地说,现在搬进新房,大家都感觉更幸福了。

    迎新春,围头村幸福院内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50多名老人和村里的年轻人载歌载舞。妇女们跳广场舞,民兵和共青团员有的为幸福院打扫卫生,有的则给老人们按摩、讲故事,逗得老人们乐不可支。

    “来敬老院之前,家里一下雨,屋顶都会漏雨。来到敬老院之后,一日三餐有专人负责。现在搬进新房,条件更好了,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洪老伯开心地说。

    “2007年,围头村委会新一届班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更新思路,以敬老院这个为民办实事工程为首个突破点,克服各种困难,2008年7月10日,由村委会旧址改造而成的围头敬老院诞生了。”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告诉记者,敬老院由围头村委会旧址改造而成,共3层,可由于是早期建筑,一些设施较为陈旧,硬件设施较为简陋。

    10年来,围头村坚持发扬敬老助困的传统美德,对特殊群体进行精准帮扶,激发了村民的爱心意识。海内外乡贤乐善好施,共捐献了300多万元。如今,敬老院得以升级成“幸福院”,床位数也因此增加了一倍。

    “五保户和低保户交150元到200元,贫困家庭交280元,就可以入住进来了。”围头幸福院院长吴秀梨说,其他费用由村委会从集体财产或村民爱心捐款中支出,这些老人们有了一个良好归宿。

    “幸福院”的老人们经常坐在一起聊家常,其乐融融。

    延伸送餐服务 孤寡老人同享福

    “吴美媛,饭菜放在桌上了,记得趁热吃!”

    临近中午,62岁的老民兵吴祖明和往常一样,把装有白米饭、木耳瘦肉和丸子汤的饭盒,放在晋江围头村中环东路5号一栋民房的桌上。民房建于1958年,看上去有些老旧,一楼的砖木已经看不到纹理。吴美媛在二楼没有作声,她的嫂子洪女士探出头,笑着说:“辛苦你啦!”

    吴美媛是围头村的低保户。今年59岁的她,有些智障,终身未婚,与哥哥嫂子住在一起。

    “我们经常忙着干活,无法准时保证午餐和晚餐。”吴美媛的大嫂洪女士说,一直以来小姑子早餐都与他们一起吃,但午餐和晚餐常没有保障。从2013年7月开始,围头民兵哨所的民兵们开始每天两次轮流送餐上门,“他们送餐,我们就不用烦恼了。”

    为何民兵会给孤寡老人送餐?这得从围头村村委会书记洪水平的一个想法说起。洪水平曾在围头民兵哨所当了15年的哨长,他的母亲则是村里敬老院的院长。“围头村现有老年人800多人,占常住人口的14%。村里留守老人和低保户行动不便,买菜做饭更是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母亲提议,由敬老院统一安排餐食,民兵负责送餐。”洪水平说。

    于是为老人送餐上门成了围头民兵哨所的新任务,自2013年7月以来,无论刮风下雨,民兵们都坚持每天按时为老人送去午、晚餐,就算台风天也不停歇。

    精准帮扶困难家庭 绘就温馨村居图

    近日,“幸福院”落成的同时,村里还发放了首批“围江慈善人”扶贫帮困善款40多万元,百户困难家庭获得补助金和粮油米面等生活物资。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绘就了一幅温馨的村居图。

    据悉,去年9月27日,经过与海内外乡贤商议,围头村决定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定为“围江公益慈善日”。同时,设立“围江慈善人”基金,精准帮扶家乡的贫困家庭。记者了解到,首批50位“围江慈善人”已超额完成认捐120万元,这些资金将用于精准帮扶围头100个贫困家庭。

    责任编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