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旅游从业者眼中的旅游业变化 从"奢侈"走向"平民"
  • 旅游从业者眼中的旅游业变化 从"奢侈"走向"平民"

    时间:2019-02-07 20:07:09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2月6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春节假期,大家走出家门游山玩水,旅游市场一片火热,而40多年前,旅游对泉州的人们来说还是一个“奢侈品”。假期里,别人可以选择去旅游,而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来说,这是最忙的时候。他们用行动见证了泉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曾经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导游卢惟意在春节期间忙得不可开交,他从事导游已经有32个年头了。在他的眼里,泉州人旅游的最大变化就是从盲目旅游到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从“奢侈品”到人人都可以旅游。

    他回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听说旅游这一概念,听到的就是某某村民去城里探亲,随便到哪个地方去看一看,回来时,与其他村民说一说去城里的感受,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再到后来,交通出行方便了,大家在逢年过节时,一般会在本市内景点走走,算是一种消遣方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未,市民描述幸福生活的话是:有肉吃,有楼住,还有余钱去旅游。现在这些话都已经过时了,旅游活动普遍化,已成为人民生活的要素。

    “以前出去旅游价格高,一趟也要近千元,对于当时工资收入还不是很高的大部分人来说,旅游是种奢侈。”卢惟意说,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收入的增加,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开始有了想出去走走的想法。

    卢惟意介绍说,从那时候开始,逐渐出现一些单位组织员工出外旅游,出游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开始在不少人中流传,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出游的想法。这种单位式组织的出游方式大概持续了六七年,大都是前往华东、北京等路线。

    1999年,随着“黄金周”的出现和出游的便利,开始出现个体跟团游,出游频率越来越高,出游井喷式发展起来。“黄金周出游呈现个性化的态势。”林志华在市旅游部门工作有二十多年了,他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在选择出行的线路上,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再盲目遵循大众路线。

    交易会催热泉州旅游市场

    “泉州旅游真正‘火’起来,可以说是从1998年首次成功举办国内旅游交易会开始的。”林志华回忆,当时,全国各地共有5万人到泉州来,泉州一下子走进了全国群众的视野中。

    之后,泉州还接着连续办了6届泉州旅游节,每个节都有一个主题,把国内外的旅行商、商品厂家、旅游界同行,邀请来泉参加旅游节。

    据介绍,受客观条件限制,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泉州几乎很少自己组团赴外地推介。2002年,泉州首次以旅游大篷车的形式,远赴珠三角进行泉州旅游资源推介,代表团人员“浩浩荡荡”,有106人。随后几年间,泉州又奔赴华东五省、华北等地区推介泉州旅游资源。

    林志华这些年承担了统计假日旅游市场数据的工作。他说,近几年来,泉州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使泉州旅游市场呈现健康、快速增长的态势。“来泉州游玩的游客量是逐年增长,特别是2005年至2010年,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

    从“走马观花” 到“深度体验”

    从“走马观花”到“品质游”“深度游”“个性化体验”,从“马不停蹄”到“休闲游”,从“赶鸭子”到“自由行”,从夹带购物行程到“纯玩游”,泉州人如今可以享受到更多品种、类别,更高品质的旅游。

    改革开放之前,要说旅游就是去探望亲戚或朋友时,随便去看看景点。改革开放初期,旅游就是出差的时候顺便玩一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团游兴起,人们要旅游一般选择跟团。现在不再跟团了,喜欢自助游了。

    “十几年前,泉州的居民出游主要以参团游为主,如今自助游散客的数量已达到游客总数的70%以上。”林志华说,泉州的旅游方式奏起四重奏,即探亲游、出差游、跟团游、自助游。这种方式的变迁反映旅游变化的历程,见证泉州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说,旅游的目的正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二十多年前,旅游仅仅是因为好奇、想见世面,如今,旅游是随意随心的,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转变成休闲度假、享受生活,还有不少人是为了增长见识、磨炼意志、与人交往,出游目的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

    此外,出境游也慢慢兴起。卢惟意说,改革开放之初,出境游对泉州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2000年过后,出境游开始兴起,如今,曾经的“奢侈品”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让泉州人“看世界”的脚步越走越远,人们也在旅游中学会了休闲和享受生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