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闽台两地活态传承 宗鹤拳的武林往事
  • 闽台两地活态传承 宗鹤拳的武林往事

    时间:2018-12-25 17:27:12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2月2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百年来,由于缺乏系统的传承与应用,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那么,武术自创立之初就仅是一种养生保健的体操? 近日,在福州举办的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青年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致伟表示,当下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确实比古代弱化了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武术生来就不能实战。

      在中国南方地区存在着一批具有实战能力的传统拳法,其中发源于福州地域的一种名为“宗鹤拳”的拳法就很有特色。这一由清末福建人方世培所创的瞬间驭劲的实战武学,沿袭着中国传统武术讲究习武必须内外兼修、不可顾此失彼的特征。其传入台湾也有上百年的历史,至今仍在闽台两地民间活态传承。

      方世培其人其技

      清道光年间,福建出现了一位武学天赋极高的武师——方徽石,字世培,福清茶山(今福清市镜洋镇西边村茶山自然村)人氏。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武痴,每日除了练功与四处求艺切磋外,还有个特殊的爱好,便是喜欢观察飞禽走兽的搏卫之道。

      “宗鹤拳的最大特点是‘宗’,这个‘宗’是指‘狗宗身’之劲。”李致伟说,福州方言“宗”,是指狗从水里爬上岸后,全身肌肉舒放,耸动全身毛皮来回抖动,发出的弹抖之劲,片刻间把身上的水弹掉、抖净。这种动作在福州话里就叫“狗宗身”,“狗宗身”发出的劲就叫“狗宗劲”。

      “虾法狗宗身”是这套拳法的精髓,主要模仿河虾、家犬、溪鱼、寒鸦、鸪鸟、鹤等动物的形态。在训练中,要求练习者练两臂弹抖之劲,全身震抖之功,做到“双手如竹绳,两脚如车轮;进如猛虎出林,退如老猫伺鼠”。

      方世培从鸟、虾、狗等动物随身抖劲中获得了启发,又得到福清天竺寺禅宗长老点拨,最终创造出一套能瞬间发气并导气至全身的武术心法。南拳虽以刚猛著称,但也容易出现体力不济的情况。较传统南拳的吐气法而言,这套心法不但解决了当时武师常受制于耐力的瓶颈问题,同时还在瞬间实现了攻防一体。

      虽高中武举,但方世培无意仕途,反而开启了云游各地、寻师访友、切磋武艺的生活方式。20多年间,所创的这套武学内容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不仅仅局限在徒手套路上,还含有刀法、棍法等门类。

      起初,方世培只是简单地用悟道的灵感来源,将所创武学唤作“虾法狗宗身”,而后这一名称发生了多次改变,历史上较为常见的有“茶山软功”“纵鹤拳”“踪鹤拳”“骏鹤拳”等,后来人们普遍称之为“宗鹤拳”。

      与武结缘的林纾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方世培意欲出山从军,还给亦徒亦友的林纾(字琴南)写了一份千言书,然所述尽是古兵法,林纾认为枪炮优势非刀枪剑棍可比,水战亦非方师父所擅长的,因此一笑置之,不予上报。方世培怀着满腔忧愤与不甘,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逝世。

      方世培熟读《易经》《孙子兵法》等典籍,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将宗鹤拳拳术当中几种手法定名为“五行手”。林琴南所著《技击余闻·方先生篇》,有这样的描述:一日,春燕酒酣,(王陵)竟求与先生较艺。先生陷其樊中,在法当仰跌,先生忽骈三指,置王陵胸,陵肝隔间如沃沸汤,声息皆渺,如死人。

      天下武功,为快不破。李致伟说,宗鹤拳“宗劲”而非宗力,“劲”是指经过科学系统地训练一段时间之后,人体肌肉筋络组织能够迅速收缩而爆发伸张出一股弹力,即所谓的“一触犹如飙风闪电”。宗鹤拳外形相对来讲好学一点,复杂的技巧较少,难就难在内在的行气、调息。

      方世培开宗立派,第一代弟子中最出名的属“八闽五虎将”,王陵名列其中。王陵雄健精悍,早年曾习练罗汉拳,手掌坚硬如铁,平时以掌抵柱以至“柱皆动”,又能徒手劈断石块。后来,王陵把方世培延请到福州家中,事师如父,跟学了好几年。有一天,方世培告别王陵回茶山,王陵依依不舍送了好几里路,到了一个小亭休息,方世培感念王陵心诚,就把秘技传授给他。王陵练了三年,其间用此法和人交手均占上风,之后来到茶山,结果还是被方世培轻易制服。

      林纾因家庭贫困,自幼身体孱弱,于12岁时得到方世培的赏识和授艺。作为方世培的亲传弟子,林纾虽然最终并未成为一名侠客,但武术锻炼让他获益匪浅,尽管咯过血,但身骨还算硬朗,60多岁时腰不酸背不疼,还能整日站着写字、作画。

      宗鹤拳跨海远扬

      最早把宗鹤拳传入台湾的是福州人张常球,与方世培次孙方绍翥(阿凤师)义结金兰并跟随学习宗鹤拳。张常球于日据时代(1910年)渡海到台湾,在中部授徒极众,世以“二高拳法”称其术,这一脉又称“台中二高”。

      福州码头搬运工林国仲,拜方世培长孙方绍峰(阿峨师)学习宗鹤拳,艺成之后于民国初年赴台传艺,颇有威名,号为“虎尾二高”。

      方绍翥也曾应邀到台湾教拳,在盐水、新营一带授徒,最得意的弟子有五人,世称“台南州五虎”。嘉义人童金龙,也是在台第一代传人中的佼佼者,跟随方绍翥学习宗鹤拳后,融会贯通加以刻苦磨炼,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成为一代柔拳宗师。日本空手道研究会创始人金城昭夫,曾从冲绳赴台跟随童金龙学习宗鹤拳。上世纪80年代,金城昭夫还来到福清茶山寻根交流。

      2007年,宗鹤拳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宗鹤拳从授徒环节开始,就特别重视对自身良好形象的维护。”李致伟认为,这也是讲究武德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初,民间武术在功夫电影的助推下重焕生机,福州地区有不少爱好武术的小年轻慕名来到茶山拜师求艺。那阵子正值港澳发型装束时髦风潮,留长头发、穿包臀喇叭裤、戴蛤蟆镜流行起来了。当时的传承人方美锦看不惯这些“奇装怪服”,对“赶时髦的”二话不说,一律予以拒绝,

      宗鹤拳门有十二条戒规,内云“不懒修德行”“不骄奢淫逸”。方美锦认为,学武之人应当要有清爽干练、纯朴英气的正面形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