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他用辈子写好了个大写的“医”字 慕容慎行:不能让患者找不到我
  • 他用辈子写好了个大写的“医”字 慕容慎行:不能让患者找不到我

    时间:2018-12-12 10:09:03  来源:台海网  作者:

    今年6月,慕容慎行荣获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终身成就奖。

      台海网12月9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10月16日8时7分,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慕容慎行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噩耗,刷屏了我省医疗界乃至不少普通百姓的微信朋友圈,省内最早登出讣告的自媒体,点击阅读量迅速超过20万次。遗体告别仪式上,300多人自发前来送别,其中不少是他曾经的患者。

      慕容慎行是福建省神经病学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医师奖和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在84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全身心地投入神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事业直至临终,感动了无数人。

      目前,福建省卫健委党组、福建医科大学党委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均已发出向慕容慎行同志学习的号召。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慕容慎行的多位家属、与他接触过的医务人员和病人,进一步了解了他的事迹。

      苦学外语

      背下整本法文《长征》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方玲记得,1996年,刚从医的她跟随慕容慎行到病房会诊一桩疑难病症。病人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血清“肌酸激酶”值却突然飙升,“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也超标了。由于这两项指标在人体心肌中的含量较高,大家都推测是心梗,慕容慎行却说,考虑是“6-氨基己酸”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

      语惊四座。要知道,当年医院里只有386型电脑,想检索网络,最近要到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之后,方玲特地到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检索,发现“全球关于此病的报道仅有4例”。

      “当一名好医师,一是要有良好的医德和医风,二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慕容慎行生前常说。

      他的儿子慕容荃告诉记者:“小时候父亲的书房也是我们兄弟的卧室,晚上睡觉,父亲夜读的灯光亮着,早晨起床,一睁眼又看见父亲坐在书桌前的身影。”

      神经科疑难病多,要突破临床诊疗瓶颈,需要国际眼光。因此,慕容慎行在学习医学知识之外,还发奋学习外语,慕容荃说:“为了提升口语能力,父亲背下了整本法语版的《长征》。”

      勤学笃行,慕容慎行凭借一身过硬的本领,为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的科研工作打下深厚基础。该科室连续多年进入华东区神经内科影响力榜单前5名,今年还进入全国前15名。

      心系病人

      “不能让患者找不到我”

      60多年来,慕容慎行救治过的患者不计其数。

      漳州云霄县一名病人突发脑疝,病情危急。接到会诊邀请后,慕容慎行立刻从福州乘车直奔云霄。两地相距500多公里,他傍晚出发,抵达已是翌日清晨。他一刻没有停歇,一头扎入抢救工作。县医院没有CT设备,他凭着长期积累的经验,靠一台彩超机协助诊断,最终在当地医生的帮助下,清除了病人脑内的血肿,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家住仓山的刘某林因脑血栓,在福州一家医院昏迷了十几天。家属找到慕容慎行。那晚,慕容慎行结束门诊后,带着神经外科和影像科各一名医生,急匆匆赶到现场会诊,提出治疗方案,并安排病人次日转院到福建医大附一医院。“要不是慕容主任,我肯定不在人世了。”刘某林对记者说。

      慕容慎行75岁正式退休后,仍然坚持每周三次门诊和两次大查房,雷打不动。他看门诊,一般从早上8时开始,看到晚上11时左右,有时甚至到次日2时才结束。除了正常挂号的病人外,不少远道而来的病人挂不到他的号,就在诊室外苦苦等候。慕容慎行总是挂念患者求医心切,不辞辛劳、加班加点。

      对每个病人,在问诊后,他都要亲自从眼底开始做神经系统全套体检。患者及家属取了药,他还要患者带药回来,逐一确认药物的剂量并提醒服药方法。他经常忙到下午2时左右才吃午饭,基本上就是一杯牛奶或可乐配面包,晚饭时间则取决于门诊何时结束。

      2014年,80岁的慕容慎行因外伤脑出血后行走不便。怕他身体吃不消,医院一周只让他坐诊一天,每天限号5个。可他用完了自己的号,就借用其他医生的账号登录,继续为病人看病,哪怕自己不收诊金。

      在家康复期间,他腿脚无力,每天都要下楼健走康复。有患者打听到这一“规律”,便前往“偶遇”,向他求诊,他从不拒绝。有患者打电话向他求诊,他也总会提早赶到约定的诊室门口,他说:“我等一等没关系,不能让患者等我、找不到我。”

    慕容慎行少有的旅游出行照。

      病中挂念

      “是不是该缴党费了?”

      今年7月的一个周日,慕容慎行突然发烧。学生方玲送他去住院,刚下楼,慕容慎行一反常态主动提出:“我要坐轮椅。”方玲说,跟随慕容慎行27年来,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老师说累了。

      胆管细胞癌晚期伴肝转移。住院直至去世的100天里,慕容慎行仍不忘他的病人。有一次,他突然对身边的护士说:“小郑,我给你100块钱。”

      “为什么给我钱?”郑威不明白。

      “你帮我买包子给外面等着的病人和家属吃,他们一大早就赶过来,肯定还饿着肚子呢。”

      慕容慎行病情加重,医护人员结伴去探望。此时他已无法辨清每一个人。可是,年轻医生蔡乃青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居然记得:“这是我们科室收党费的那个小姑娘。”“是不是该缴党费了?”慕容慎行一边问蔡乃青,一边伸手向家属要钱。

      慕容慎行至死不忘,自己是一名医生,是一名共产党员。

      在入党志愿书中,他这样写到:“我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当时,他是福建医科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他选择了神圣的医疗事业,在治病救人、传道授业、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却始终淡泊名利。2009年,他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获省政府奖励的一辆轿车,他把奖品换来24万元现金,成立了资助贫困生的“育才奖学金”。

      慕容慎行用63年从医从教生涯、65年党龄,实现了自己为国为民的人生追求。

      如今,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的不少医护人员走过慕容慎行生前的诊室,还会忍不住朝里张望。从前,那里的灯光常常亮到后半夜,现在,再也看不到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