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闽南艺人:用篆刻方式雕刻闽南红砖
  • 闽南艺人:用篆刻方式雕刻闽南红砖

    时间:2018-11-15 17:43:05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吴育琳在雕刻新的作品。

      →作品弘一法师头像

      台海网11月1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一块木榔头、两把大刻刀、三块干毛巾……桌案前,闽南红砖雕刻艺人吴育琳抱着一块红砖头细细打量,时而戴上眼镜敲敲打打,时而脱下眼镜精心雕刻,时而用毛巾轻轻擦去雕刻去掉的边角料。

      今年47岁的吴育琳是泉州市鲤城区浮桥人,身高一米八,光看外表很难将这位彪形大汉与精美红砖雕联系起来。最近他的作品正在新门街泉州府主题馆展出,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有人问他为何会接触这门艺术,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兴趣!

      源于兴趣,师承卧人张嘉滨

      13岁是一个男生最调皮的年纪,年少的吴育琳与大部分男生一样很好动,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但他又特别坐得住,为了自己的爱好能坐在家里一整天不挪位置。“当时能玩的东西不多,看到别人在刻章,我就想去学习。”带着试试看的想法,吴育琳拜泉州残疾人艺术家张嘉滨为师,开始学习篆刻。

      “刚开始学习时,老师并未给我一把刻刀一方印章,而是给我一本篆刻字典,让我认字练习书法。”吴育琳说道,满怀热血的他并未被生僻的文字打败,而是遵照老师的要求识字、练字。那时吴育琳正在读初中,每个礼拜最多只有两次与老师学习的机会,他非常珍惜,“我都是在家里练完字,才拿去给张老师点评。”

      从练字到学习篆刻,从拿刀的姿势到下刀的方法,张嘉滨都一一亲自传授,卧床在家仍坚持艺术创作的张嘉滨对吴育琳影响很大,“我跟着老师学了四年,从老师身上学到不仅仅是篆刻,更学到了坚持不懈的品质。”

      高中毕业后,吴育琳做过机械维修员,开过工艺品加工厂,职业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对篆刻的那份执着。一有时间,他就会练字、刻章,三十年来这个兴趣他一直保持着,从未间断。

      寻求突破,用篆刻形式刻闽南红砖

      “五年前我开始尝试用闽南红砖进行创作。”以篆刻为爱好的吴育琳并不满足在一方印章上进行创作。在一次艺术交流活动上,他发现省外有不少工匠在青砖上进行雕刻创作,由此触发灵感,“我从小就是在闽南古大厝长大,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可以在红砖上进行篆刻。”

      万事开头难,虽然当时吴育琳已篆刻创作二十几年,可在红砖上雕刻还是头一遭!他第一次感受到“无从下手”,光是构思就花了近一个月时间。“从一枚小印章到一块大红砖,字被放大了,刚开始会不习惯。”艰难的开头并未消磨吴育琳的一腔热血,他更沉下心来精雕细琢,并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两个月下来,吴育琳第一个红砖雕刻作品“天长地久”诞生了。“非常高兴,第一次尝试就能成功。”吴育琳说,朋友对他的新作品非常肯定,甚至收藏了这个作品,这对他是极大的肯定。

      经过五年的不断摸索,吴育琳逐渐掌握红砖雕刻技艺,了解各种红砖的特性,他的作品渐渐为人知晓,为人喜爱,100多件作品被各界人士收藏。慢慢的,雕刻变成吴育琳的第一事业。能把兴趣当事业,不惑之年事业再逢春,吴育琳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充实自我,做闽南文化传播者

      诫子书、弘一法师头像、风景图……随着技艺不断娴熟,思考不断深入,吴育琳的创作题材也愈加丰富。从雕刻简单的文字到图文并茂,刻刀如笔在红砖上尽情“作画”,吴育琳的新作不断收获好评。欣喜之余,他常提醒自己要平常心对待,时刻保持着学习的状态。

      “每天早上,我会用2个小时进行红砖雕刻,保证自己雕刻的手感,到了晚上还要练书法。”吴育琳每天把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安排得满满当当,此外还不断学习美学知识,增强绘画能力。

      吴育琳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创作出更多作品,让一块块雕刻着老君岩像、古大厝的闽南红砖,成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向世人传播和弘扬闽南文化,“我打算雕刻一组‘泉州十八景’,还将选择一些更具有代表性的闽南元素,让我的作品更有泉州味道!”

      桌案前吴育琳神情沉着,每一次敲打,每一寸雕刻,都如此娴熟迅速,在不断钻研的匠心和弘扬闽南文化的初心中,一块块独具特色的红砖雕诞生,或许,这一块块砖雕离走向世界的目标还很远,但创作不息,前进不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