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三明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七百年绝活“起死回生”
  • 三明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七百年绝活“起死回生”

    时间:2018-10-09 16:09:38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0月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有着700多年历史,2011年,宁化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宁化设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这是全国首个印刷文化保护基地。近日,笔者通过采访客家木活字技师及相关人士,进一步走近木活字,了解木活字产业盛衰背后的故事。

    邹建宁(左一)展示木活字印刷术。

      邹建宁:“谱活”支撑木活字

      宁化是世界亿万客家人的总祖地。族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源与变迁,是一个家族的血脉史,客家人历来重视族谱的修订与印刷。

      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谱修订的时间跨度多为三四十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宁化木活字印刷的黄金时期,有上百名技师活跃在全县各地及周边县市。

      今年56岁的邹建宁介绍,邹家世代帮人印族谱、刻印章,他曾祖父也传承了这门手艺。1980年以来,邹建宁长期从事木活字印刷,曾招收学徒16名,见证了客家木活字印刷术的兴盛。

      宁化现有近40万枚木活字,多取材于梨木、荷木,主要用于印刷族谱。邹建宁存有6.8万枚木活字,大部分为清朝末年刻制。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宁化逐渐兴起重修族谱的热潮。1980年,宁化城郊乡七里圳章姓家族首先重修家谱。邹建宁祖父的徒弟邱李子、凳哥,也带着邹建宁重操旧业,开始了印谱工作。

      邹建宁掐指算了算,他先后参加过10余姓40多部族谱的重印。至1996年,大规模的族谱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木活字技师在当地基本没有什么活可做,纷纷转行。邹建宁在县城摆摊谋生,帮人刻印章、版画、木雕像,还配钥匙,既解决生计,又不丢失祖传手艺。

      “如今刻制木活字的材料越来越难找,年轻人不爱学手艺,徒弟也难找。”邹建宁认为,宁化木活字印刷传承人各自以“堂”为单位,现仅剩文林堂、文斋堂、润化堂、印心堂、燕冀堂等5家10多人,年龄最大的超过70岁,人才青黄不接。

      今年37岁的邱志强,随父学习木活字技艺已有22个年头。他是家族第四代木活字传承人,现用的“文林堂”堂号有100多年历史,家里存有木活字近10万枚。他感慨道,宁化族谱业务已经进入断档期,“谱活”越来越少,木活字印刷辉煌不再,技师只能苦苦支撑。

    王立华网上修族谱

    王立华:族谱修上互联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图经济与便捷,大多数姓氏修谱改为使用电脑打印,木活字印刷术逐渐失去市场,许多技师只能依靠维修零星的谱牒和网络售制工艺品,艰难支撑着这一古老行业。

      2016年,宁化县立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王立华,成立全市首家谱牒协会,并入驻电商产业园,将族谱成功搬入互联网。与传统族谱相比,网络族谱增加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记录形式,使族谱信息更加丰富。与纸质族谱“查字典式”的检索方式相比,网络族谱的输入、点击等查阅方式,无疑要方便得多,也避免了传统族谱因保存不当造成的信息散失。网上族谱查询简便,保密性也很强,需“族谱卡”才能安全浏览,查阅也只限于与个人有血脉关系的横向联系查阅,不能随意查看他人的族谱。

      王立华介绍说,无纸化办公乃大势所趋,族谱日益“爱上”互联网,网上修谱与传统修谱不同,向上追根溯源,让每个人的“寻根”之旅成为可能。目前谱牒协会正着手以家谱、方志为纽带,将百姓通谱网向百姓通村网、百姓通商网延伸发展,发挥三网联动力量,建立文化、经济、自然三通渠道,努力打通城乡最后一公里。

      百姓通谱网运用“同心圆核心技术”,进行修“谱”建“网”,帮助各姓氏宗亲把族谱修上互联网,为中国家谱第一门户网站。据不完全统计,宁化目前已征集到谱牒66姓270余种,尚有大量谱牒散落在民间。王立华现已成功修纂城关“宝树堂”谢氏、中沙乡楼家村“宗远堂”张氏和冯翊郡雷氏等姓氏网上族谱。如今他在建宁等县设立代理点,进一步做强做大互联网族谱。

    邱恒伙刻制木活字

    邱恒伙:多元发展闯市场

      进入新世纪以来,族谱业务进入断档期,而网上个性化订制不受时空限制,辐射面广,很受顾客欢迎。2008年8月,邱恒伙在淘宝网注册“木活字雕刻店”,通过网上订制木活字接单赚钱,成为互联网上的首家木活字店。2015年,他成立宁化润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木活字行业首家专业化企业。2017年5月,他申请的“润化堂”商标,注册成为全国首枚木活字印刷术商标。

      近年来,邱恒伙积极拓展木活字网上市场,木活字远销港澳台和世界各地。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华为、万科、万达等单位合作,在网上为他们量身定制木活字,业务越做越红火。邱建宁、廖庆元等木活字技师纷纷在“阿里巴巴”“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建立“宁化木活字”品牌商城。为提高雕刻与印刷效率,宁化木活字技师正尝试采用传统手工雕刻+现代机器雕刻相结合的活字雕刻工艺,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

      面对强大的互联网,宁化木活字技师邹建宁、邱恒伙、谢应生、廖庆元等纷纷告别单一的线下修谱模式,积极开拓网上市场,抱团经营,转向木活字工艺品、书本印刷、经典文本印刷工艺品、个性印章等多元发展,让冷清的木活字重焕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邹建宁带领团队多次前往深圳、厦门、北京等地参加展览会,并六次漂洋过海,积极推介木活字印刷术,让700年绝活“起死回生”,走向精彩。

      采访感言>>>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市场,传统技艺有时也难以适应并跟上现代化进程,大量优秀的传统技艺被搁置与遗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有过辉煌历史,对客家乃至世界文化作过重大贡献。当前的困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除了运用互联网+,抱团闯荡国内外市场,从业者也可尝试“以文养文”的经营模式,将木活字印刷术运用于当代出版物的开发,承接馆藏图书、珍稀古籍的刻印,为企业订制宣传册等。宁化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与传承“起死回生”的实践经验,对其他面临困境的传统文化寻找新出路,也是极好的借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