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沿古城泉州东街行:那些有故事的庙宇
  • 沿古城泉州东街行:那些有故事的庙宇

    时间:2018-08-11 19:19:04  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

      台海网8月11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古城泉州,从来不缺宫殿庙宇。不管是在热闹的马路口,在古香古色的巷道里,还是在清雅静谧的街角处,总有一座香火袅袅的庙宇,以一个城市历史守护者的姿态,静立于此,看世间沧桑变化。

      这些庙宇,流传着前世的传说、今生的故事,期待着有缘人前往聆听。

      本期《最闽南》,记者们将走访古城东片区的宫庙,给读者讲讲这些宫庙里神仙们的故事。

      元妙观内有玉帝

    元妙观内玉帝佛像

    元妙观内的护身符

      古城的东街,虽然人多热闹,却不似繁华大都市里的喧哗嘈杂,而是有一种别样的古城生活味道。原因之一,或许与这附近星罗棋布的宫庙有关。

      位于泉州市东街新府口的元妙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是福建第一座道教宫观。清康熙七年(1668年),为避圣祖玄烨之讳,又易名元妙观。天公观作为泉州人极其尊奉的天公道场,自有一番不凡气象。历史上的玄妙观占地1万多平方米,至清末民初尚有6000左右平方米。现今的玄妙观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除中轴线主体建筑——三清殿、凌霄殿、灵官殿之外,还按规制临时搭盖了甲子殿、文昌殿、财神殿、土地殿等。

      这里供奉的神仙是太极界第一尊神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也就是古人最崇敬的天神,居住在玉清宫,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各部神佛,下辖七十二地、四大部州,掌管天上诸神、仙、佛,以及凡间亿万生灵,因此尊称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也许是为了体现他的崇高地位,他的全称极长,唤作“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这样长的全称显然不是常人能轻易记住的,所以一般简称为“玉帝”,闽台地区则多称“天公”。

      玉帝信仰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如“天帝”“上帝”,认为他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幽冥,文武众仙的大仙。周朝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权神授,极力鼓吹自己是天帝的儿子,受天命,故称“天子”。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唐宋以后才逐渐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之时,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为净德王,王后称宝月光,老而无嗣;一夜梦见太上老君抱一婴儿入王后怀中,王后恭敬礼接,醒后就觉得有孕。怀孕足足十二个月,才在丙午年正月初九诞下太子。太子自幼聪慧,长大后更是辅助国王,勤政爱民,行善救贫,深得爱戴。国王驾崩,太子禅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后历经八百劫,牺牲己身以超度众生,终于修道成真,飞升九天之上,得万方诸神拥戴。于是通领三界,成为玉皇大帝。

      广灵仙妃救死扶伤

    广灵仙妃宫

    仙妃牌匾

      东街还有一座与天宫观同属于道教宫观的宫庙,位于广灵路35号,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它便是广灵万仙妃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代香火旺盛,远近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顶礼膜拜,万仙妃娘娘(俗称万氏妈)的信仰遍布泉州城乡。

      关于万巧娘救死扶伤造福桑梓的故事,万巧娘又称“护国英烈万氏仙妃”,冠冕又堂皇的封号,是五代十国时统治阶级加封造神的。

      传说远在1000多年以前的唐末,泉州行春门外东湖边上居住一家普通的农户,家庭主妇称万巧娘。东湖一带的乡里乡亲都称万巧娘叫万氏。万氏孝敬公婆、善待邻里,为人脚勤手快、俭朴持家、和蔼可亲。在娘家时又跟着父亲(江湖郎中)学得医术医道,精通民间的草药,经常为乡亲和邻里采药治病。她能对症下药,妙手回春。在历史上缺医少药的岁月里,万氏一生医治过很多乡亲病患,救活了许多平民百姓,为桑梓造福。万氏自然成为东湖边上的良医,邻里乡亲十分爱戴地称她万氏妈。

      日子过得很快,一晃就过了几十年了,万氏头发花白了,牙齿掉落,已经变成老太婆了。合家已是四世同堂,全家内外几十口人,已经有几个白胖的曾孙绕膝。生活在东湖边上男耕女织,日子倒也过得挺舒服。某一年立夏后,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泉州有一句口头禅:“立夏三日后,出日就是火。”农历三月十九日下午近黄昏时,万氏提上一篮换洗的衣衫要到七星墩去浆洗,直到红日西沉后,家人尚不见老太妈归来。全家人一时万分着急,分头四处寻找去。不久,发现老太妈坐靠在七星墩边的石块上,气息全无、面青唇白,大家一看都说:“万氏妈已坐化升天去了。”

      后来传说万氏妈显灵,乡里乡亲也需要向万氏求医讨药,因此众乡亲集资在东湖边的乾清桥边坐子向午的地方,建一座宫宇奉祀万氏,宫额称“万氏妈宫”。宫内供桌上放上许多草药,乡里乡亲有需要就到宫里向万氏求药。万氏妈于是就由人变成“神”了。

      二郎真君除妖治水

    二郎古地

      位于泉州城内东街尾靠北的二郎巷内,侍奉着李冰、李二郎、赵昱、杨戬、孟昶、独健、邓退拙多个神灵,大都与除妖治水有关。

      关于这座庙的传说,想必不少老泉州人都曾耳闻。相传泉州这处二郎庙中的神祗是在明朝末年由在泉州东街菜巷内的土地巷一位在四川做了多年县令的吴姓里人从四川灌口二郎神庙中请来的。当时,他一连做了三任九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一直受到当地人爱戴和挽留,直到年老才告老返乡。因为泉州处在晋江下游,过去水患频频,所以一心想要造福乡邻的吴县令特地前往灌口迎请二郎神来泉州镇守,希望掌管水利的二郎神也能让泉州百姓不再遭受水患。

      回乡后,他将二郎神安放在二郎巷的一座小庙内。民国初年,拆旧东门城时,众人推举一个叫余文烈,土名叫狗伯的人为头领,利用拆城门的旧杉料加上众人捐款,修建了如今的二郎庙。有趣的是新建的二郎庙建在巷内同庆庵的前面,二郎庙也就由同庆庵的尼姑兼管,所以后面供奉的是观音佛祖,前面供奉的是二郎神。

      二郎神,又称显圣二郎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而二郎神的来历却有很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二郎神就是玉皇大帝的外甥杨戬,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传说杨戬是人神混血,其父为杨天佑,其母瑶姬据说就是玉皇大帝的妹妹,所以他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撒豆成兵,通晓八九玄功,民间传说有七十三般变化,阙庭有神眼(有着类似激光发射器和照妖镜的功能),手持三尖两刃刀,兵刃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炼成,座下还有神兽哮天犬,是中国神话中第一得力的战神。

      虽然是玉帝的外甥,但他与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调不听宣”便是他的个性表现。远古时期,凡是三界芸芸众生,一律不得通婚相爱。而二郎神则在远古以后,造就三界凡是善类,一律可以通婚相爱促成新三界的天条律法,从而广受爱戴。

      另一说则认为李冰的次子二郎才是后来受人尊奉的“二郎神”。李冰是秦朝的蜀郡守,在任期间,建成了功德绵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民间传说,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甚至传言李二郎还曾斩杀蛟龙,平定水灾,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此类传说还有诸多文字记载,而且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说法长期流布全国,所以“二郎神就是李冰二公子”的说法尤其受到讲究引经据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另一说则认为二郎神是隋朝的嘉州太守赵昱,传说赵昱字仲明,隐居在四川青城山,后来在隋炀帝时奉召入京,不愿在京城享受高官厚禄,要求回来四川嘉州做太守。当时,蜀江有蛟龙为害,赵昱到任以后,获知江中有船只沉没,死伤难计,就率领甲士千人、壮丁万人,到江边擂鼓助威,赵昱自己撵刀跳落水中与蛟龙搏斗。但是水浪翻滚,没多久,江水变红,看的人知是血水,却不知赵昱的死活。正担心时,只见赵昱浮出水面,右手持刀,左手着蛟龙的头颅,踏水而来。万民欢声雷动,迎接赵昱,将赵昱奉为神明。从此蜀江水患平息,百姓安宁,并为赵昱在灌口建庙纪念。

      也有人说南音祖师蜀主孟昶也是二郎神。还有人说二郎神其实是印度佛教中北方大王毗沙门天王的第二子独健。还有人说二郎神是邓遐,是一员勇将,曾经拔剑斩蛟龙,百姓因为他官封二郎将,就称他做二郎神,为他建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