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惠安这座桥的名字丢了一百多年 上周末挖出桥名碑和芳名碑
  • 惠安这座桥的名字丢了一百多年 上周末挖出桥名碑和芳名碑

    时间:2018-08-02 19:16:17  来源:台海网  作者:

    这座桥的名字 丢了一百多年

    它叫浔澚桥,在惠安大厅村,暂无史料记载,上周末挖出桥名碑和芳名碑

    浔澚桥所在河堤将建绿地公园,这两方石碑也将原位保护起来

    台海网8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苏桐轩 黄谨 文/图)偶然的河道清淤,为一座荒废多年的石板桥,找到了名字和身世。

    桥在惠安涂寨镇大厅村。沿着村里的蔗潭溪支流堤坝,5分钟脚程便抵桥身。桥前是两方石碑,一方是桥名碑,一方是捐资造桥芳名碑,碑面上的落款都是清代光绪十二年丙戌仲秋(公元1886年)。

    石桥原本被统一唤作“石板桥”,现在,它的名字落落大方地标刻在桥头碑面:浔澚(音同玉)桥。板长约19米、宽约1.2米,下方有一座船型古桥墩,也有后来用条石立起来做的桥墩。桥面用长条石铺设,由于溪水上涨,后来又用条石垫高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发掘出的两方石碑都低于目前的桥面。

    大厅村的村支书曾冠雄介绍,石碑是上周末河道整治时发现的,“之前它们有露一点点出来,但没人去注意,以为是别人的墓碑”。文保部门赶来后,才让两方石碑重见天日。

    曾书记说,蔗潭溪支流以前叫浔溪,澚是河湾弯曲处的意思,“浔澚桥”也由此得名。而在发现这两方石碑前,并没有村民知道这座桥的历史。“村里目前健在的老人,也没人知道这两方石碑,我们都以为桥可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建的,也没有名字。”

    这座桥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后来周边道路完善,除了河道两岸的种田人,很少有人走这座桥。接下来,大厅村将通过溪流整治,在河堤上建绿地公园,这两方石碑也将原位保护起来,作为当地的标志物。

    惠安县博物馆郭馆长告诉记者,上周末发现石碑时他们就赶到现场考察,准备今天拓片研究。他介绍,现存的《惠安县志》最晚版本是道光版的,早于光绪年代,目前暂时还没从史志上查到“浔澚桥”的有关资料,但可以确定该桥是光绪十二年建的。

    “惠安自宋代以来大建桥梁。清嘉庆《惠安县志》记载有44座,其中宋建17座、元建4座、明建6座、清建9座,年代不明的8座,现存有著名的洛阳桥、辋川桥和青龙桥。”郭馆长说,经初步研究,现存浔澚桥的船型桥墩为清代原物,因为当时造桥工艺都使用船型桥墩。而桥名碑上的“董事”曾增美、卢大雍,可能是当时村里的乡贤或某一组织的负责人,由他们牵头捐款,建造了浔澚桥。

    值得一提的是,芳名碑上,许多两字人名都加了“官”字,例如“曾虎官、曾统官”,郭馆长说,他们将进一步研究,以揭开谜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