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乡村振兴:莆田市惠下村构建“融”平台 跨越时空“大学习”
  • 乡村振兴:莆田市惠下村构建“融”平台 跨越时空“大学习”

    时间:2018-07-31 19:57:15  来源:东南网  作者:

    学习主题:乡村振兴

    莆田市惠下村构建“融”平台 跨越时空“大学习”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欧碧仙 陈荣富 通讯员 林楠 朱崇飞)10日9时30分,一场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理论宣讲活动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村委会进行,村里的党员、群众与宣讲人面对面学习、交流。

    与此同时,在距离惠下村900多公里的广东省四会市,惠下村的部分在外流动党员和乡亲也主动聚集起来,打开荔城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荔城在线”,通过其中“荔城微声”栏目的融媒体直播平台,同步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大学习”。

    “这个创意非常好!通过融媒体平台的直播和回看功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这些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理论学习、了解时事热点。”莆田市驻四会市党支部书记方志坚说。

    “荔城微声”栏目是莆田市荔城区创新“理论进基层 融媒体”模式的一个典型缩影。

    自去年起,莆田市荔城区加强理论学习的建设与传播,探索“理论进基层融媒体”模式,在传统的理论宣传基础上,创新融合新媒体资源,构建理论宣传“融”平台,通过微直播、微视频、微互动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新思想、新政策,促进理论宣传特色化、立体化、通俗化、大众化,并用大众化方式“化大众”,使党的理论为基层党员和群众所理解和把握。

    “创新‘理论进基层融媒体’模式,为基层群众开辟了新的学习园地,真正形成全民参与‘大学习’的社会新风尚。”荔城区委宣传部长吴金鹏说,此外,理论宣传的内容和语言也要通俗化、大众化,将“大理论”转化为百姓关心的“小话题”。

    以“荔城微声”为例,从目前已推送的10期宣传专题中,记者发现,该栏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当前热点关注话题或现象,很多主题都十分接地气。在《跟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董事长洪杰一起学习两会精神》专题中,主讲人洪杰既传达了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又结合荔城区发展优势,阐述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理论进基层融媒体’平台要想长期办下去,必须保持高水准,所以组建宣传团队十分关键。”荔城区社科联主席陈智敏说,该区积极整合全区优秀人才资源以及社会新媒体资源,锻造理论宣传“融”队伍,扩大理论宣传“融”效应。

    宣传团队壮大了,平台上的理论宣传内容就有吸引力了。在“荔城微声”栏目中,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谁是最美荔城人?一起来寻找》等专题,通俗易懂地传播新思想和正能量,获得群众大量转发和积极点赞。

    莆田市惠下村:塑形、铸魂,奏响振兴新乐章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欧碧仙 陈荣富 通讯员 林楠 朱崇飞) “人气起来了,产业就能兴旺起来,经济也会跟着向好,大家的钱袋子自然就鼓起来……”10日上午,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村委会,莆田荔城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德禄从乡村振兴说开去,一场40分钟的宣讲,将理论宣传与惠下村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说进了群众心坎里。

    惠下村不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洋十音”,还是著名的玉器专业村,全村有一半以上村民在广州、深圳等地从事玉石、玉雕等行业。该村还是省级美丽乡村、莆田市第三批“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是莆田当地的“明星村”。如何乘上东风,带领群众加快奔小康?这是黄德禄当天分享的主题,也是惠下村正在探索的发展方向。

    发展产业,吹响振兴号角

    惠下村现有人口6800多人,其中从事玉石、玉雕等行业的村民有3500人左右,“玉器专业村”是惠下村的一块金字招牌。

    “过去,惠下人靠种田为生,但单靠地里刨食,是抱不回金娃娃、迈不到小康路上的。”惠下村党支部书记吴金贵说,穷怕了的惠下人,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搞起了玉器加工业。通过以亲带亲、以亲带友,惠下村的玉器加工业滚雪球般地发展壮大,由当年的只加工不销售发展到如今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新模式;从业人员从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产品也打入了国际市场。

    “要把惠下人的产业变成惠下村的产业。”黄德禄的一席话,与吴金贵对惠下村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在惠下村的发展蓝图里,发展产业,尤其是挖掘、融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一出重头戏。其中,让“玉器专业村”这块招牌真正为惠下村加快奔小康发挥效应、产生效益,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玉石、玉雕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鼓励村里的玉器加工专业户回乡落户,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玉石、玉雕文化,带动玉石、玉雕交易和全村相关旅游产业发展。”吴金贵介绍道,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点发展旅游产业,惠下村还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多个旅游景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延续文脉,展现软实力

    “习总书记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地方最能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惠洋十音’就是惠下村的特色文化符号,一定要珍惜和继承发扬。”在谈到乡风文明时,黄德禄如是说。一席话,引得在场的党员、群众频频点头。

    以乡风文明打造乡村振兴之“魂”,一直是惠下村的坚守。

    当天,惠下村的大人们通过线上线下接受“大学习”,孩子们也没闲着。在惠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多名孩子正在接受传承人吴志涛、方元往等老艺人的指导,免费培训“惠洋十音”。

    “免费培训班办到现在已经第十三届了,累计培养出400多名少年演奏者。今年,隔壁村庄的孩子都主动来报名学习,这是一种好现象。”传承人吴志涛老先生兴奋地说。

    依托“惠洋十音”文化,惠下村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吴金贵说,近年来,惠下村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先后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个、农村文化广场4个以及文化走廊12个,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村民还每年自发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和中秋晚会等文体活动,展现惠下村乡风文明的软实力,提振村民的精气神,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惠下村妇女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自去年4月起,惠下村党支部、老协会组织开设“七点半妇女夜间读书班”,学习内容涵盖党的十九大精神、日常生活基本知识和技能、家训家规、妇女维权、防家庭暴力等,将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满足中老年妇女的文化需求,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体会

    莆田荔城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德禄:今年,荔城区策划了“大学习”系列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基层。理论进基层活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受众不同。理论进基层的融媒体模式无疑是比较新颖的一种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的多元互动,打破受众的局限性。同时,对讲师的宣讲内容和宣讲形式也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如何以大众化的平台达到“化大众”的目的?面对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宣讲必须用通俗化的语言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来让“大理论”入心入脑。

    莆田市驻广东省四会市党支部书记方志坚:身在远方,心在家乡,这是在外流动党员和乡亲的真实心情写照。“融媒体”平台的微直播、微视频、微互动等形式,让“大学习”变成一道道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的理论时事大餐,使在外流动的党员和乡亲可以坚持学习理论不落伍,在“大学习”氛围中感悟乡愁、凝聚共识,争取实现更大作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