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漳州市基层医疗“回归公益” 公办村级卫生所又如何运行?
  • 漳州市基层医疗“回归公益” 公办村级卫生所又如何运行?

    时间:2018-07-31 19:56:39  来源:台海网  作者:

    龙文区毅阳卫生服务站里,医生为辖区内市民做日常体检。

    在区、镇、村的合力下,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卫生所拥有完整独立的业务楼房。

    公办卫生所里,医生为群众诊疗。 -

      台海网7月3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有了公办的新卫生所,看病打针输液更方便了,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就不用往市里大医院跑了……”正在看病的80岁村民吴亚分激动地说。

      这是2017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将示范公办基层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列入“三抓三比、十项竞赛”重点民生项目的一个缩影。

      以公为先回归公益本质

      以往,群众看病,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往城里大医院跑,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是基层没有医疗服务吗?其实多数村里、社区里都有个体诊所,看个感冒咳嗽还是绰绰有余的。群众之所以不论大病小病往大医院跑,主要是因为个体诊所医保无法报销,诊疗水平也较低。

      “沈书记昨晚睡得香吗?来,我给你测测血压。”一大早,诏安县白洋乡玉楼村卫生所医生沈欣苗刚到所里,就招呼村支书沈武海量血压。

      一年前,玉楼村卫生所还是村部的活动室和阅读室。在2017年开始执行漳州市提出的“每个行政村延伸举办一所一体化管理的公办村卫生所”要求,该村就将原本位于村部二楼的村干部休息室改成活动室和阅读室。空出的一楼,重新装修后,作为村部卫生所使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生所干净整洁,内设诊断区、治疗区、注射区、预防保健区,同时还设有药房。

      “前些天夜里,村里有位老人急性左心衰发作,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他家人将他送到这里来时,伴有急促的呼吸和急性肺水肿。这样的情况必须马上让病人吸氧,再静脉注射20毫克的速尿,让他体内排出水肿,这样等救护车送到县城时就不会太难受。”沈欣苗感慨,改造后的卫生所设施足以应急,不会错过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近日,沈欣苗接到诏安县西潭卫生院的电话,通知他玉楼村卫生所已经通过医保评估。“卫生所成为医保定点,村民就可以用医保卡来看病拿药了。”沈欣苗说。

      漳州市按照“每个村延伸举办一所一体化管理的公办村卫生所”要求,2017年要完成全市设立全覆盖,市县两级政府在办公用房、经费、人员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实现“六个有”,即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工资、有积极性,全部回归公益性。业务用房方面,主要是通过利用村委会办公场所、原有村部或租赁村闲置场所等方式解决,由村委会免费提供,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开办经费方面,由县乡(镇)政府承担,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仅2017年市里就拨付补助经费约500万元。

      近日,龙文区朝阳镇科坑村小冯因咽痛、咳嗽到科坑村公办村卫生所就诊,乡村医生林少鹏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初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开具三天的口服药。医疗费用总额26.93元,个人支付6.58元,医保统筹20.35元。公办村卫生所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按照70%的比例予以补偿,单次补偿封顶50元,一个自然年度内门诊医药费最高补偿限额每人400元。对此,小冯觉得既方便又经济。

      目前,龙文区29家公办村卫生所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居民医保全面开通,是漳州市最早实现村村通医保的县(市、区)。

      2017年,为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阵地网底建设,龙文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延伸举办29家公办村卫生所,达到一村一所。另外,根据区域特点,龙文区主动延伸建设5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站。随着村级医保终端服务的延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公办村卫生所的便利,体验到村级医保报销的实惠。截至目前,公办村卫生所就诊人次为1974人次,产生的诊疗费用共计58340.39元,医保统筹36162.97元。

      以标对标突出“七个统一”

      村级卫生室曾是我国最基层的医疗机构,点多面广。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政府投入,“以药养医”的运营模式,导致农民用药价格居高不下。

      那么,公办村级卫生所又如何运行?例如:药哪里来?报销比例多大?

      “这个新卫生所地方大,看起来也干净,坐在这里挂吊瓶也舒服。”这两天,家住在云霄县下河乡仙石村72岁的张德花觉得有些乏力,就来到新修建的村卫生服务站开了几针补针,坐在宽敞整洁的卫生服务站,她和其他几位村民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这里比以前的老卫生站好太多了”。让张奶奶啧啧称赞的仙石村卫生所从今年4月起“华丽变身”,开启了公益办医的新篇章。不仅就医环境改善了,治疗室、药房、处置室和诊厅功能齐全,还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药品加成取消了,群众按药品进价买药,由此造成的卫生所的损失,由政府补贴。

      更令群众称道的是——村卫生所还建起了一个健康数据库。通过入户走访,村卫生所的医生们把村里大部分群众的身体状况收入居民健康档案,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大病重病患者,以及妇女、儿童作为重点关注人群,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签约服务。

      今年,云霄把公办村级卫生所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县158个村均设立一所公办村卫生所,实行一体化管理全覆盖,由乡镇卫生院对公办村卫生所实行统一机构规范建设、统一人员聘用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器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信息化管理,拟建设10家示范公办村卫生所,年度计划总投资120万元。

      为确保村卫生所回归公益性质,漳州市规定公办村卫生所的业务用房由村委会无偿提供,业务用房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公共用房不足的,也可通过公共租赁等方式予以解决,开办经费由县、乡(镇)政府负责。同时,政府安排专项补助经费用于村卫生所水、电和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想要公办卫生所回归公益性质,真金白银尤为重要。

      “财政投入非常强,龙文区的力度很大。保障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科学的杠杆式撬动。”龙文区卫计局长孙福建说。

      孙福建介绍,龙文区公办的卫生所目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将公办卫生所补偿由原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使公立卫生所真正实现公益性回归。

      “补助”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各部门领导在介绍公办卫生所建设情况时都反复强调。

      目前,龙文区改革了公立卫生所财政补助机制,实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将公立卫生所的财政补助经费,与其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人员经费和运行经费来源于村医岗位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由新农合医保基金支付的一般诊疗费以及各级政府专项补助经费。将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经费和各种政策性补助经费以及政府专项补助经费,打包交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管理,全部用于村卫生所人员经费和运行管理。

      “我是考试录取的,如今也是吃公家饭的!”康亚敏是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公办卫生所的药士,毕业于漳州卫校,她是去年从龙海考试录取的,她说,村卫生所的工资都是由财政发放,与以前在私人诊所工作时相比,收入有保障,吃财政饭让她心里觉得更踏实了。

      蓝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蔡琦鹏告诉记者,村级公办卫生所村医薪酬待遇按照不低于现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费用标准,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月发放。在区卫计部门统一规划组织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公办村卫生所实行“七统一”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即对公办村卫生所的建设、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信息化统一归口管理。公办村卫生所人员经费、运行经费、药品、耗材、医事、药事等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核算和承担。医保部门将医保终端服务开通到所有公办村卫生所,并同步落实医保终端实时结算。

      基层做强 打通“最后一公里”

      “龙文区公办村卫生所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孙福建说,公办村卫生所按照70%的比例予以补偿,单次补偿封顶50元,一个自然年度内门诊医药费最高补偿限额每人400元。在创建过程中,不仅把硬件抓上去、还以质量为核心,把能力、服务抓上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把基层做强,让百姓放心。实行“乡村医生规范培训计划”,重点围绕公共卫生、中医治疗、健康康复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展培训,今年已培训村医4575人次。以补医疗卫生短板为契机,每年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本土化大专学历医学专技人员150名,带动村医队伍的医务水平提升,同时提高收入和养老保障,着力解决好村医队伍学历低、职称低、收入低、信息化程度低、年龄高“四低一高”现象。加强医保衔接,医保服务开通到村卫生所,越往基层看病,所报销比例越高,用政策杠杆有效引导患者下沉基层、就近方便就医,努力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到基层”。

      在云霄县马铺乡坪水村举办的马铺乡公办村卫生所开业仪式现场,记者看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室布局合理,地板、墙壁干净整洁,随着一个个设备完善、功能齐全、药品充足、制度健全、资料规范的标准化村卫生所的建成,这里的百姓不仅彻底告别了看病难、看病远的历史,而且将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有了这个新的卫生所,我们买药打针输液更方便了,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就不用往乡里县里跑了……”看着新建成的村卫生所,家住马铺乡坪水村患脑梗七八年致行动不便的何金论激动地说。

      为着力解决农村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今年以来,马铺乡启动实施了“民生项目竞赛”活动,全乡28个村均参与,项目由各村根据自身情况申报,而村级卫生所建设是其中的必建项目。

      “村卫生所建好了,各项设备也齐全了,我们的工作环境也更好了,今后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为农村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搞好服务,为推进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目前,乡卫生院定期到村进行巡诊,对大病、慢病、因病致贫户进行随访回访,真正让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到位到家!”说起医疗服务,马铺乡卫生院院长何锦河如是说。

      据了解,马铺乡共投入300多万元,全面推进28所示范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确保村级卫生所建成、建好、发挥作用。让老百姓少跑腿、少花钱,在家门口享受到规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全乡受益群众可达4.6万人。

      漳州市紧扣“以乡带村、以村促乡、乡村一体、共同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延伸服务触角,筑牢农村网底,为群众提供就近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2017年,全市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已验收合格1520家,验收合格率达95.2%;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已全部开工,完工877家,完工率105.2%;130家示范公办村卫生所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124家,完工率95.4%,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超年度计划284%;2018年上半年,累计投资6114.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14.2%。已竣工271家,竣工率32.9%。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