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安溪:引才用力,聚才有道
  • 安溪:引才用力,聚才有道

    时间:2018-04-07 15:51:54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4月7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引进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分别达10、36、171人,副高职称以上2500多人,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超5000万元……这是安溪去年人才工作“期末考”成绩单。

      山区县安溪,何以能吸引这么多高端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真心实意的服务,汇聚海内外英才。”县委书记、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向荣说。

      “撒网”引才

      “产销两旺,订单如雪花片般飞来。”短短几年,晶安光电蓝宝石衬底降低一半成本,产销量却猛增15倍。

      能成为行业全球“单打冠军”,得益于一个人——谢斌晖,第五批省引才“百人计划”、台湾大学博士,曾参与京瓷、苹果手机显示屏研发。

      三年前,在台湾工作的谢斌晖带领团队加入晶安光电。“园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总经理助理的位子打动了我。”他坦言。

      以“才”生“财”、以“智”助“造”,这是安溪正在上演的故事。

      “8位博士常驻安溪。其中,李鹏放弃科技副县长的位子到植物工厂创业。”中科三安研究院研发主任裴克全说。

      这8位“菜博士”身后还有重量级科学大腕——中科院院士匡廷云、方精云等提供技术支撑。他们不是安溪人,过去也不曾到过安溪。但三安雄厚的实力、成熟的光谱技术和高端的研发实验室,让他们不远万里奔赴安溪。

      对高层次人才而言,优质创业平台尤为重要。“依托县域8大园区产业体系,以产业链引才,推行‘园区+龙头企业+产业链+人才’模式,吸引各类人才。”县长刘林霜掰起手指细算,湖头光电产业园72名高层次光电人才、6个创新团队,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引进5个创新团队……

      不过,几年前,安溪和许多山区县一样遭遇引才难。“远赴大城市和高校,使出十八般武艺,常被婉拒。”县委组织部长史思泉感慨万千。

      “订单很多,但缺乏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利润空间大大挤压。”佳友茶叶机械董事长陈加友回忆当年的尴尬。

      如何破局人才短板?“不拘一格招揽人才,不遗余力留住人才。建好创业平台,舍得下本钱,发挥政府投入杠杆,撬动企业招才引智。”史思泉说。

      “百万科研经费,每月上万元的生活津贴,很吸引人。”浙江理工大学博导、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陈建能,受聘为佳友机械技术副总经理,主攻茶叶包揉技术。

      “去年,湖头光电园共获得人才奖励资金高达3006万元,仅谢斌晖团队就拿到360万元。”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陈亚图说。

      据介绍,安溪为高层次人才开出50万~120万元年薪,鼓励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最高奖励100万元。每年还发放生活津贴300多万元、个税奖励200多万元。同时,配套科研经费,市级以上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分别给予补助10万~100万元、40万元、20万元。

      此外,安溪加大海外引智力度,先后引进乌克兰、波兰、韩国、日本等地的高端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近300人。同时,打破“筑巢引凤”思维,变“请上门”为“上门请”,将招才端口前移。

      “暖巢”拴心

      “优质的服务是引才聚才的润滑剂。引才不能只靠‘抢’‘挖’和一锤子给安家费、科研经费,关键是如何拴住人才的心。”安溪开出“药方”:当好人才“店小二”“娘家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做长久,把县域变成一块吸引人才的磁石。

      基于这种理念,安溪提出一个“强服务”概念,营造宜业宜居的人才生态,突出三个“度”——政策机制上有“准度”、资金保障有“深度”、生活服务有“温度”。

      “两房两厅,家电俱全,拎包入住。”在湖头光电产业园,人才公寓成为谢斌晖和同事们的新家。

      采访中,谢斌晖不止一次说过,园区鲜花和绿植环绕,柏油路四通八达,像极他的故乡高雄。“如今,我有两个家乡,一个在台湾,另一个在湖头。”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需求导向,瞄准痛点、堵点,安溪对人才最关心的个人成长、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等需求精准施策。

      为人才安家,这是安溪引才的一个亮点。刘林霜说,为经营好人才的家,县里按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将人才工作和产业化发展统一部署,和城市化建设统一推进,让人才进则坐拥城市配套、创业无忧,出则享受田园气息、回归自然。

      安居才能乐业。安溪各大园区免费提供人才公寓1800多套,入住1200多套,城区人才周转房100套。选择自行购房的,最高可获得80万元补助。此外,对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每人免费赠送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同时,“硬软”兼施,抓好细节服务,解决人才出行需求,投入300万元购置环保新车,开通城区至工业园区公交车线路,方便人才上下班。

      “政府对我们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给予政策倾斜。”去年底,弘桥智谷公司副总裁曾伟昌举家迁到安溪。

      识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让各地“孔雀”翩跹而来。如今,大批精英安家安溪,“候鸟”变“栖鸟”,形成一支以“光电系、信息系、茶叶系、藤铁系”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尚贤者,政之本也。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引擎。”县领导表示,安溪将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让县域成为各类人才各展所长、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创新创业的热土。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4/07/content_1098614.htm?div=-1

    原文标题:安溪:引才用力,聚才有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