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福州餐厨垃圾“大胃王”拟6月投用
  • 福州餐厨垃圾“大胃王”拟6月投用

    时间:2018-01-13 16:16:01  来源:台海网  作者:

    红庙岭阳光堆肥房。

      台海网1月12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记者昨日获悉,榕首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在6月投入使用,在它建成投产前,我市对厨余垃圾的临时消化处置措施——阳光堆肥房工程,目前已运行满3个月。今年,我市拟在农村地区推广阳光堆肥房模式,及时消纳本地区的餐厨垃圾。

      市食安办负责人表示,在2018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PPP项目一起被纳入20个实事项目。餐厨废弃物实现有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杜绝餐厨废弃物以“地沟油”等形式回流餐桌作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工作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当前,我市创建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阳光堆肥房运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推动我市的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工作。

      阳光堆肥房模式

      拟在全市农村推广

      前日,记者来到红庙岭垃圾处理场。18时许,餐厨垃圾车像往常一样,准点回到红庙岭垃圾处理场的阳光堆肥房旁。车一停稳,环卫工人就开始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将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挑拣出来,放置到一间大屋内,餐厨垃圾则被送进相邻的小屋。

      “这座就是阳光堆肥房,由1间不可腐烂垃圾房和6间(3间为一座)堆肥发酵仓组成,堆肥发酵仓单间面积约9立方米,每间可堆放餐厨垃圾13.5~16.2立方米。它总体日设计处理有机垃圾量约1.5吨。”承担该试点项目的福州中城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湛说,餐厨垃圾车每天13时左右出发,对13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的厨余垃圾进行收集,它们分别是福建农林大学等3个市区院校(系),以及五城区(长乐区除外)各一个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一个机关单位。

      对于阳光堆肥房的工作原理,刘湛说,环卫工人将餐厨垃圾倒入阳光堆肥房的发酵仓内后,通过屋面钢化夹层玻璃辅助加温,定期添加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加速垃圾发酵,并利用多孔管道自然通风供氧,使好氧菌及时获取氧气,分解有机垃圾。复合菌剂中配有除蝇除臭菌剂,及时消杀病原菌和虫卵,消除臭味。

      刘湛说,发酵仓内垃圾堆置高度达1.5米~1.8米时停止投加垃圾,堆肥时间约60天,垃圾腐熟后制成有机腐殖质肥料。

      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2017年,福州市已按照省住建厅工作要求,在全市建成17座阳光堆肥房,主要用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其中,红庙岭2座最先建成,用于福州市正在开展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产生的厨余垃圾的消化处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