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漳州市人大代表王乐建议: 完善“三无”病人救助措施
  • 漳州市人大代表王乐建议: 完善“三无”病人救助措施

    时间:2018-01-08 16:46:13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月7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但当医院面对“三无”病人时,便会出现人道主义与救助善后工作相矛盾的尴尬。

      “三无”病人是指无姓名、无亲属陪护、无治疗经费的病人。市人大代表、市第三医院院长王乐认为,近年来,我市虽已尝试运行“三无”病人的救治机制,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据了解,存在医疗纠纷可能性的患者、救治后遗留肢体或精神方面残疾的患者、无亲属或有亲属但拒绝接纳的患者等三类“三无”病人,民政救助部门往往因床位紧张、无法安排人员给予护理、需要其家人或医院签订担保书为由拒绝接收。如此一来,这些经治疗后病情已经稳定,不再有治疗需要的“三无”人员,往往因无处遣送而长期滞留医院,长者达数年之久,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形成巨大的资金亏损,也使更多急需医疗救助的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加重医疗机构非医疗工作的压力。

      王乐建议,由市民政部门牵头,各县区尽快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政府将“三无”病患救助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可参照诏安县的做法,由当地救助站与医院建立协作机制,救助站接收并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妥善安置“三无”病患,医院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对接,做好“三无”病人的遣送善后工作。不同情况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病情基本稳定,但身体活动仍有一些障碍的“三无”人员,救助站应该给予接收及救助;对被亲属遗弃的人员,在病情稳定后先送往民政救助站临时救助,再通过调查,决定是否通过法律渠道起诉亲属遗弃问题;如果民政救助站确实因条件不够,无法收留这些人员,可在定点医院内划定特定的病房实施救助,但救助费用应由政府财政承担。这样一来,可将“三无”病人妥善安置,也可缓解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造福群众。⊙记者廖瑜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