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安徽亳州:一步一个脚印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 安徽亳州:一步一个脚印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时间:2019-04-18 00:00:00  来源:  作者: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这是清代文学家刘开有描写安徽亳州的诗句。亳州是著名的中华药都,药材之乡,地产药材13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最为著名的就是芍药。亳州的中药白芍,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魏文帝曹丕时就有种白芍的记载。近年来,亳州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发展营造的利好政策环境,以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为目标,不断推动亳州现代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6.3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30.5万亩,中药材专业市场购销额近300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药业工业企业161家,通过GMP认证企业157家。2017年医药制造业全年累计实现产值342.1亿元,同比增长29.6%,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77.8亿元,同比增长15.9%。2017年新签约药业工业项目169个、总投资383.1亿元,全国中医药百强企业已有55家落户亳州。

    亳州市市长杜延安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这让大家深受鼓舞。亳州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是神医华佗的故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代中药产业已成为亳州的主导产业、立市之本。目前亳州市已编制完成《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协同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全市中医药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达到1096.8亿元。

    谈起中医药产业发展,杜延安表示:“亳州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契合国家发展方向,符合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这是一个宏伟目标,是一项宏大工程。”

    为了“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宏伟蓝图,亳州积极进取,成立了由市长杜延安任主任的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提出实施“54321”工程。即,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开放合作、品牌带动、质量提升“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文化传承、全球中医药贸易、中医药产品制造、中医药健康服务“四大中心”;着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聚集、绿色发展“三大高地”;全力做亮天下道源、华佗故里“两大名片”;力争早日把亳州打造成一个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品牌塑造、文化建设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中医药特点,符合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世界中医药之都”。

    对于亳州中药人才建设,亳州市政协主席汤勇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制约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不足。“我们也迫切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够支持亳州,能够筹建安徽中医药大学亳州校区,加大对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培养”。

    走出国门

    中药产业要发展,交通区位优势尤为重要。据了解亳州商合杭高铁即将建成,预计在2019年8月份竣工,2020年可以通车。此外,2019年年底,亳州机场将开工建设,2022年可以投入使用。这些交通枢纽的建成以及使用,将极大地带动亳州中药产业辐射周边,促进相邻省份的产业合作交流。

    为推动中药产业发展,亳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推进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相继制定实施了7个中长期规划,力推中药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招引落地了一批外向型大企业,显著改善提升了亳州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产品档次。

    以出口为例,近年来,境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持续加强,对中药材出口影响深远。为扩大现代中药产业优势,力争消除出口贸易壁垒影响,2017年9月,亳州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成立,该基地集信息搜集、通报评议、技术标准法规研究、影响调查、专项应对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对中药材境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相关进出口政策信息进行整理、发布和预警,分析指标变化和国际市场形势,提供针对性意见和方案,发挥着破解壁垒作用。

    亳州加大外贸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了商务、经信、发改、税务、财政、海关等多部门协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制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商协会的协作,获取产业趋势、行情信息、贸易壁垒应对等帮助和支持,为亳州药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并不断发掘引进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鼓励校企合作搭建职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夯实人才基础。

    此外,亳州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在提速。亳州市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和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继建成。其中,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和CMA计量认证,拥有对外出具检测报告的检测项目200多个,检测结果得到国检部门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亳州也将继续发挥现代中药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亳州外贸进出口转型升级,为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今年亳州市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参与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着力扩大新一届药博会影响力。要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营造更加公平便利可预期、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要调整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0家。要加快推进亳州海关建设,探索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外事、侨务资源优势,深化与国际友城交流合作。

      质量为本

    中药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规范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秩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从2018年3月28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全面集中检查、实行严查重处“两剂猛药”治标,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两剂温药”治本,促进我市现代中药产业“标本兼治”、健康发展。

    开展全面集中检查。整治期间,成立中药材专业市场整治组、药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组、药品经营流通环节整治组、城乡接合部非法加工药材整治组等10个专项工作组,全面开展问题排查、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办工作。截至2018年9月底,中药材专业市场,检查经营摊位11713家、固定门店1821家,责令整改67家;药品生产领域,飞行检查生产企业215家次,发现缺陷1385项,收回GMP证书18张;药品流通环节,对73家药品批发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限期整改51家;在城乡结合部,查处非法加工场所132个,对10个重点村(社区),明确包保责任人,进行集中整治。

    严查违规违法行为。落实《亳州市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涉药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非法生产经营者依法顶格严处,对违法犯罪者依法顶格严惩。整治期间,共立案行政处罚案件342起,罚没金额275.51万元;移交公安机关案件14起;移交森林公安1起;发布执法检查信息226条,公开曝光行政处罚案件74个,失信惩戒公示违规企业16家、个人37人。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修订完善《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涉药市场开办者对市场内药材质量负总责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监督生产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推行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述职制度,建立生产经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变动预警制度和业务人员信息公开制度,提升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法治观念和规范意识。开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自查活动,要求企业梳理自身问题,进行自查自纠,自觉整改。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亳州出台《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五大工作机制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长效监管体系,建立“发展、追溯、监管、诚信、协同”五大工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严控生产流通环节,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失信惩戒公示,重点监管失信对象;建全社会监管格局,加大依法打击力度。

    为加强中药材市场管理,安徽省级重点项目,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交易中心立足中药材全产业链,运用“中药材+互联网+仓储物流+质量检测+金融服务+产业配套”全新商业模式,建设有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中药材电商平台、中药饮片电商平台,线下智慧药市平台及金融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质量溯源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通过“平台+实体”以“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购销、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六统一”的运营模式,开展大宗中药材电子交易业务、中药材电商及经营业务、中药饮片电商及经营业务、线下智慧药市运营及金融服务质押保理业务。

    交易中心将充分发掘利用该市中医药历史资源、中药材资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全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助力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记者 刘飞 傅蒙)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