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已存在异常面孔情绪识别
  • 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已存在异常面孔情绪识别

    时间:2013-06-06 00:00:00  来源:  作者:

    面孔情绪识别(facial emotion perception)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社会认知功能缺损,其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存在几个方法学上的问题:首先,被试常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于早期发病病人或者疾病潜伏期个体的探讨;其次,对普通人而言,面孔情绪识别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信息的影响,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情境信息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面孔情绪识别的;最后,面孔情绪识别是一个动态化过程,而目前开展的研究大多使用的是静态的情绪面孔作为研究材料。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组的陈楚侨研究员和黄佳副研究员开展了两项研究。


    在第一个研究(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 44; 108-117.)中,陈楚侨研究员和黄佳副研究员与香港青山医院开展合作,实验组为36名处于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阶段的门诊患者,对照组为43名健康个体。研究评估了这些被试的临床特征、神经认知状况和面孔情绪分类水平,其中面孔情绪分类水平通过由120道题组成的电脑测试任务进行评估。在测试任务中,每张图像都是“愉悦——愤怒”这一情绪连续体中的某个瞬间,被试需要对这些模糊的情绪进行归类;主试通过在呈现面孔时向被试提问以实现社会情境对于被试情绪识别的影响,这些问题可能是表扬(正性情绪)、批评(负性情绪)或者仅仅是疑问(中性情绪)。实验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每种社会情境中都更可能将模糊的情绪识别成愉悦的而非愤怒的情绪。

    在第二个研究(SchizoPHrenia Research,Available online 10 May 2013)中,陈楚侨研究员和黄佳副研究员与国际创新团队的成员合作David Shum教授, Ruben Gur教授以及Raquel Gur教授,对具有分裂型人格特质的群体开展了一项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在实验过程中,主试给被试呈现一些视频片段,其中含有正在消失或出现的快乐情绪。社会情境对于情绪识别的影响同样通过给予表扬和批评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快乐情绪的出现比消失诱发了所有被试更多的双侧脑部后扣带回的激活;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对比快乐情绪由出现到消失的脑部激活情况,分裂型人格群体的右侧前扣带回不如健康对照组的活跃;此外,面部情绪表达中不同的社会情境激活了前额叶-丘脑-尾状核-颞叶网络,而该网络被认为与情绪识别和冲突解决有关。这些发现有助于阐明具有分裂型人格的个体受困于社会互动的神经机制。

    以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早期已经表现出异常的面孔情绪识别,这也许能够解释这类病人出现的社会交往异常的现象,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神经影像学的应用则为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