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需求大却遭冷落儿童药潜能亟待释放
  • 需求大却遭冷落儿童药潜能亟待释放

    时间:2013-08-08 00:00:00  来源:  作者:

    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高患病率引发儿童药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儿童用药市场规模2009年已达350亿元。由于目前绝大多数药品没有标明儿童用法用量,很多医生或家长减半使用成人用药,因此实际上国内儿童用药市场规模大得多。

    据悉,在我国大约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药物剂型仅有60种(含中成药),只占整个药物制剂品种的1.71%;全国6000多个药厂中,只有首都儿童制药厂、哈尔滨儿童制药厂、湖北贝克药业、康芝药业等10余家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产品中涵盖儿童用药的企业也只有30余家,根本不能满足儿童用药的临床需求。


    儿童药物为何长期被生产企业所“冷落”。蔡宇对记者表示,制药企业受冷,首先是观念,很多人甚至医生都认为儿童药物就是小剂量的成人药物,没必要专门开发。二是价格,现在政府对药价实施管控,药品差比价规则规定的是仅限小儿才可以单列,而很多药厂开发产品时往往也带上了成人药的规格。由于儿科产品剂量小,按照价格差比的话,儿童药相比成人药在价格方面就很吃亏。三是儿童药的市场独占性小,由于国家对儿童药品没有专门的市场准入保护,当有企业开发的产品稍有起色,别的药厂就会一哄而上。由于缺少市场独占期,制药企业谁也不愿意先期投入。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合理的政策来调动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如可以让国字头的研发机构来做前期开发或者由国家拨专项基金支持企业研发。

    不少儿童用药生产企业也反映,儿童用药生产的特点为小批量、多批次、工艺相对复杂,开发周期较长,但政府对儿童药的定价并未与其高成本相匹配,且儿童药对安全要求更高,相对应的生产、销售风险也较大。因此,生产积极性必然受挫。


    相比之下,中外合资企业如太阳石药业打造的“好娃娃牌”系列、北京韩美药业的“妈咪爱”、“易坦静”等在儿童用药市场中抢占了先机。除了生产工艺、产品精细化程度方面的优势,如水果香味更适合中国儿童的口味,在剂型上也能更好地针对儿童的不同年龄分别采用滴剂、溶液和咀嚼片。更重要的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儿童用药因其安全性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据记者了解,随着GMP、GSP等规范的出台,国家对生产企业的要求逐渐提高,药企面临着厂房改造、更新购买仪器设备、引进人才等各方面的成本上涨及药品招标竞价的双重压力,而医院也面临着药价倒挂的连锁难题,加上医院药品进货受“一品两规”的约束,基药目录上的儿童药品尤其是在三甲医院,有些品种很难保证。

    对此,杨继章教授表示:“基本药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应该成为医院用药的首选。政府可进行干预,如医院的评级可把基药的使用比例作为一个硬性标准,以保障基药在医院的使用,切实减轻患者的负担。此外,政府应把药价调整到合理的范围,尤其是抢救类的药品,要适当调整它们的中标价,以保证药企能充分供应医院的用药需求,这也是对患者人身安全的保障。”他建议医院的专家也应参与到药品招标价格的定价中去,因为他们最了解患者临床用药的需求。招标过分压价的背后很容易给药品制造了虚高定价的机会,这非常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

    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特邀专家指出,就政策而言,我国儿童药品研究起步晚、法规政策不完善;就企业而言,研发难、研发生产成本高、定价优势不明显等因素,令许多药企对儿童专用药望而却步;同时当前舆论环境对儿童用药安全的指引相对不充足。

    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