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家庭农场”带动湘家荡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 “家庭农场”带动湘家荡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时间:2017-05-11 01:21:42  来源:  作者:徐梦倩 郎丽萍

    在日前公布的2012年度嘉兴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结果中,湘家荡湘滨农场榜上有名,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这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已在湘家荡农村出现。”湘家荡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湘家荡区域已有3户“家庭农场”,并且正在逐步向规模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发展。

    记者了解到,本次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湘滨农场占地150多亩,有100多个塑料大棚,可以满足大量游客的采摘需要。该农场位于320国道北侧、湘家荡旅游度假区入口区位置,定位为以中高档草莓、蔬菜种植为主,结合建设市民农业休闲观光为辅的高标准农业设施生产园区。

    “我们规划了50亩精品果蔬基地作为市民种植体验园,把市场营销和基地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南湖区七星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到春天新鲜瓜果上市的时候,湘滨农场栽种的草莓和一些时令农作物也正值采摘季节,游客可以自行前往农场基地采摘果蔬,或认领一块菜地,在农夫的指导帮助下,自行种植、采摘农作物,让市民朋友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享受劳作和田园的乐趣。

    据该负责人介绍,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的是,家庭农场的规模、农户带动能力、年产值没那么高,大多是由农民家庭经营的,拥有效率高、随机性强、自主性大等优点,同时也是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之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依托湘家荡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足的游客资源,湘滨农场融入湘家荡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整体开发之中,经过两年多建设已步入正轨,在实现自身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百姓,为全市农村家庭规模经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家庭农场建设为湘家荡的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进一步带动了湘家荡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该负责人称,家庭农场在进行规模种植的基础上,还积极发展规模养殖业,走农牧循环生态路子,实现了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据悉,湘家荡拥有1927亩水域,水质接近三类水标准,非常适合发展洁水生态养殖。在综合区内,农作物耕地排出的肥水注入湘家荡,湘家荡水域则通过放养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及种植吸污类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再用于农作物灌溉,实现清洁循环用水,同时实现渔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我们正全面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并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广‘鱼塘—河流—农田’循环方式、‘生猪—沼气—有机肥—蔬菜瓜果’四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该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自去年年底,湘家荡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顺利通过由省政府办公厅、农业厅、财政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验收组的考核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全省第一批验收合格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后,围绕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农业公司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控制面源污染,着力优化园区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湘家荡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累计复垦土地288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7000亩,该综合区现已形成了现代苗木、现代蔬果、现代花卉、现代甲鱼养殖和科技孵化产业及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板块,不仅达到了省级综合区建设要求,且在土地利用、生态农业建设和统筹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该负责人这样说道。

    今年,为了加快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型、集约型发展,湘家荡探索建设家庭农场,引进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转变,采用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农牧结合生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以上认证,与超市、配送中心、企业建立订单销售网络,亩均效益比普通经营增长20%以上。

    来源:嘉兴在线-嘉兴日报 作者: 徐梦倩 郎丽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