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流浪地球”真的能离开太阳吗?本周六来科技馆一起“向太空去”
  • “流浪地球”真的能离开太阳吗?本周六来科技馆一起“向太空去”

    时间:2019-03-12 17:25:56  来源:  作者:

    今年春节档贺岁电影《流浪地球》,凭借其科幻硬核、口碑炸裂和票房佳绩,掀起了一场全民科幻热。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锻炼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想象力,3月16日,浙江省科技馆将举办一场“向太空去·流浪地球科幻季”科普派对。

    硬核科幻引发全民讨论热潮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讲述了在未来某日,太阳即将毁灭并吞噬地球,人类建造了上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该片于大年初一上映,如今还在持续热映中,票房已经超过了40亿人民币,持续两周时间垄断单日票房第一的位置。

    这部电影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设计之外,还展示了大量基础物理科学知识,如氦闪、引力弹弓、洛希极限、重核聚变等,引发全民科幻热潮,同时也引发很多人对电影科学性的诸多争议和讨论。

    硬核科幻1:太阳会发生“氦闪”吗?

    太阳

    太阳靠轻核聚变维持发光发热,主要是消耗氢变成氦,当氦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发生“氦闪”。但是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现在已经50亿岁,正值壮年,还得有50亿年才会发生“氦闪”,大家完全不必担心。

    硬核科幻2:行星发动机“烧石头”科学吗?

    《流浪地球》剧照

    在《流浪地球》中,“烧石头”的行星发动机,用的是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在我们的常识中,石头当然不可以被作为燃料使用。但是可以通过重元素核聚变,将石头中所包含的重元素进行核聚变反应,为行星发动机提供能量。只是目前可控重核聚变这种技术还只停留在理论中。

    实际上电影中涉及的物理科学知识非常多,且高度融入了剧情。相信大家在看完《流浪地球》之后,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也随之被“点燃”了起来。

    本周六来科技馆和科普大咖一起“向太空去”遨游

    3月16日下午2:30,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腾讯·大浙网,将在浙江省科技馆四楼学术交流厅,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向太空去·流浪地球科幻季”科普派对活动。

    届时,活动将邀请“中国科幻公主”、青年科幻美女作家赵海虹为大家分享《流浪地球》中的科学知识和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打开神秘科幻世界的大门。

    青年科幻作家赵海虹

    赵海虹博士是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届为数不多的女作家。她曾发表数十篇科幻小说,共获得6届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其作品《伊俄卡斯达》,以最多票数获得1999年银河奖特等奖,成为获得这个奖项的第一名女作者,被誉为“中国科幻公主”。

    除此之外,在活动现场还可以跟随浙江省科技馆的解说员老师演示模拟器材,直观感受神奇的科学原理,在互动体验中增长见识。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太空科普展和网红拍照区,“涨姿势”的同时,还有机会领取到精美礼品。如果你感兴趣,或扫描下面二维码报名,一起来打卡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