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龙泉驿)桃花节开幕了!文明旅游 志愿者为你服务
  • 成都(龙泉驿)桃花节开幕了!文明旅游 志愿者为你服务

    时间:2021-03-12 15:40:06  来源:  作者:

    “有困难,进驿站,找共产党员!”“我是共产党员,真诚为你服务!”春风十里,桃花漫天,3月5日,成都(龙泉驿)第35届桃花节在洛带古镇开幕,70岁的谢秀云在红色驿站岗亭里热情吆喝,给游客提供及时服务。2017年4月红色驿站建立开始,谢秀云就来当起了全职文明旅游志愿者,倒开水、失物招领、看护老人小孩……除了这些“常规操作”外,作为退休教师,谢秀云还用英语给外宾服务。

    有困难找谢阿姨

    热情周到又能干

    谢秀云嗓门大,精神好,服务热情又周到,根本看不出她已经70岁了,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谢阿姨。谢阿姨退休前是小学老师,虽然名义上是教语文,但她说以前没分那么细,缺哪个科目的老师,她就要顶上,所以数学、英语、体育,她什么科目都教过。“我英语口语还是可以,跟老外简单交流没有问题。”谢阿姨对自己充满自信,她说看到老外在古镇门口转悠,她就要用英语大声问是否需要帮助。“给他们指路,介绍有啥好耍的,他们看到我一个老年人英语那么溜都觉得很惊讶,好多老外还请我到景区门口合影留念。”谢阿姨很是自豪。

    在红色驿站当志愿者,谢阿姨工作时间比上班时还长,岗亭上写着服务时间朝九晚五,但游客多的时候经常都有延时服务,周末也基本不休息。“忙得很,我过生日都是在这儿过的,娃娃都晓得我事情多,把蛋糕拿到洛带来找我。”谢阿姨告诉记者,她的孩子都在主城区上班,孙子有亲家照顾,她在家里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所以就出来当志愿者,“2006年退休,觉得在家也没啥事干,很无聊。自从来了这儿,生活充实多了,我整个人都精神了。”谢阿姨说,她可以做的事情可多了,刚开始驿站只是提供开水,供人休息,给人指路,但渐渐地谢阿姨“开发”了很多附加服务。捡到东西可以交到驿站来,老人走不动了可以暂时让谢阿姨代为照顾,去上厕所谢阿姨可以帮忙看孩子。她还自己准备了常用药品、母婴用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常态化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倡导做文明游客

    在洛带,这样温馨的红色驿站共有7个,实行“365天,天天红色驿站”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谢秀云只是其中一个党员志愿者。在老街社区和八角井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红色驿站由党员和大学生志愿者轮流排班值守,为景区游客开展免费开水、药品、充电、雨伞使用、旅游咨询、照看小孩等20余项志愿服务。两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党员人数达100余人,平均每月提供近4000人次的服务,累计服务景区游客群众7万余人,有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培塑优秀年轻党员党性意识,吸纳年轻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洛带镇整合辖区周边院校资源,探索实施“红色驿站合作伙伴计划”,洛带镇、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1300余名机关职工、普通党员和在校学生参与其中,累计服务景区游客30万余人次,帮助游客找到走失小孩50余人次,救治突发疾病游客100余人次。翻阅红色驿站留言簿上的游客群众留言,点赞留言一页又一页:“有这样的平台太好了”“洛带古镇想得太周到了”“驿站的同志真的好热情”“非常感谢古镇的党员同志”等留言比比皆是。

    记者了解到,在龙泉驿区文明办指导下,全区常态化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2021年春节、桃花节等旅游高峰期间,共组织志愿者围绕“绿色环保、文明出游”主题分别在桃花故里、洛带古镇、蔚然花海等景区进行文明劝导、志愿讲解、景区厕所耗材检查等服务,解答游客咨询,劝阻不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爱护环境,为游客提供线路指引、景点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检查厕所耗材等志愿服务。共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志愿工作时长每天达到8个小时;平均进行文明劝导总计100余次,积极宣扬和促进文明旅游建设,号召广大市民做文明游客。

    相关新闻

    让旅途更文明 彭州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为倡导有序的旅游秩序,搭建稳定、绿色、生态、安全的彭州旅游特色,近日,彭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彭州市仁爱社会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开展了文明旅游系列活动。活动集中于彭州市白鹿中法风情小镇和彭州市丹景山旅游风景区。活动内容包括文明旅游知识宣导、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彭州市有多个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是城市对外一张靓丽的名片。志愿者在景区的协调下,主要开展了游客劝导、体温检测、旅游指引、信息反馈、游玩建议、绿色旅游宣传等工作。通过志愿者的宣传,让游客能够在游玩的过程中注意安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本次活动中,彭州市仁爱社会服务中心共出动志愿者30名,分组部署在白鹿镇和丹景山,共发放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页500余张,收集各类型的景区垃圾31袋。同时向超过400位游客传递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知识,帮助游客树立了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环境保护、绿色生活的意识。本报记者 杜文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